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卡夫卡的小说往往通过荒诞的故事来表现人类的生存困境,揭示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戕害。他擅长于通过梦幻般的奇特想象,运用譬喻、象征、怪诞、佯谬等手段建构一个个奇异而荒谬的世界。其表现方式或许是荒诞的,但所揭示的生话本质却是真实的。本文将着重分析卡夫卡小说的主要表现方式及其艺术魁力。  相似文献   

2.
赵念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8):39-42,60
张恨水与张爱玲小说内涵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着力表现世俗人生;不同之处在于,张恨水小说侧重于讲述故事,而张爱玲的小说侧重于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汉英存现句结构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凯艳 《现代语文》2010,(1):111-113
存现句是汉语、英语都具有的一种句型,在结构和表达上,它们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丈运用句法、语义,认知的一些理论知识对二者加以比较,揭示了它们在结构、表达方法上的异同及缘由。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卡夫卡无论是人格还是文本,差异都是很大的:鲁迅是执著的、顽强的战士,卡夫卡是厌世的、懦弱的小职员;鲁迅的创作立足于现实,是对本民族生存现实、民族文化的揭露和批判,卡夫卡的作品则“表现孤独、恐惧和绝望等现代人的普遍生存状态”,以其荒诞不经对人类的困境进行了形而上的拷问和追寻。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异则是在文本所表现的哲学思想上,文章将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这一问题:对现代主义先驱的不同取向;对民族生存与个体存在的不同关注;对负罪感与原罪观的不同表现;对反抗与逃避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左翼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两大流派,它们有着许多相同之处,都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风貌,表现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的辛酸艰难;在艺术上都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精神,然而又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着重从时代背景、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编导演手法等四个方面来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和原因。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一生经历了种种无法克服的荒诞体验,他的主要作品都表现了人在异化世界里的荒诞感。卡夫卡发现,现代人普遍丧失了主体性和主动性,人们被各种异己力量所驱使,试图去达到某种连自己都不太清楚的目的。生命是孤独的,生存是粘滞的,想要反抗也是徒劳的,荒诞的存在最终导致人的变形乃至毁灭。荒诞之于卡夫卡,首先是一种审美体验,是一种对世界的态度,是对事物本质的艺术化的领悟。卡夫卡的荒诞艺术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它既关乎作品内容,又是具体的审美表达方式。卡夫卡运用梦幻笔法和寓言模式,通过悖谬的情节逻辑和怪诞的艺术构思,形象地演绎出现代人类荒诞的生存境况,真实地表现了现代人的荒诞本质。  相似文献   

7.
文艺与哲学,均属社会意识形态,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文艺与哲学的相同之处是:文艺与哲学,都来自于社会生活,都要达到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都离不开对现实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文艺与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文艺用生动感人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文艺与哲学,均属社会意识形态,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文艺与哲学的相同之处是:文艺与哲学,都来自于社会生活,都要达到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都离不开对现实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文艺与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文艺用生动感人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必须以情感人;哲学则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从世界观的高度来反映社会生活,应该以理服人.哲学影响文艺人才的人生观、社会观与艺术观.(一)哲学影响文艺人才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怪诞的感觉,分析其作品中的怪诞,不能脱离他所运用的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变形记》中,叙述态度、叙述视角和叙事空间的独特性,使小说的怪诞内涵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从这三个方面把《变形记》的叙事形式与怪诞内涵联系起来,更容易体会卡夫卡作为一个孤独者近乎冷漠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0.
《临街的窗户》揭示了卡夫卡真实的人生境遇,反映了卡夫卡寻找心灵家园的失落感、孤独的人生体验以及在人生追求与孤独体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深刻的矛盾性,这正是卡夫卡主要代表作中常见的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11.
屠格涅夫和鲁迅是两位自觉"以小说参与历史发展"的小说家。屠格涅夫以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勾勒了19世纪40至6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编年史",鲁迅则以几类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思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历史和民族命运。在艺术手法上,他们也存在着异同。  相似文献   

12.
该文概括比较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与胡适,两人的有关受教育、读书治学、各自成就的异同和侧重领域。鲁迅较多地接受老子、庄子、屈赋和魏晋文学等传统文化影响,也多受尼采、拜伦、雪莱、歌德、托尔斯泰等的影响;其成就主要在小说创作和杂文创作,鞭挞国民性病根,揭露其弊害。胡适较系统接受传统儒家文化经史方面的熏陶,接受杜威等的现代哲学思想;主要成就在于提倡文学革命,注重现代教育和治学方法,其治学所涉范围较广。此外,文章还概述两人相互之间的文字交往和互相评价。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爱伦·坡开创了小说史上一个新的类型——侦探小说,这种“类型小说”在行文上有着作家独特的奇崛怪诞的风格,但最大的特征却在于在“效果统一论”思想的指导下,巧妙地运用了悬念手法,达到了扣人心弦的悬疑效果,又彰显了智性推理的魅力和人的理性力量的强大。而这一切,又都是超越于小说的道德讽喻性之上的,从某种程度上看,倒正是道德讽喻性的退居次席,成全了爱伦·坡以“窥探”为手段、以悬念为生命的侦探小说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老舍与鲁迅因受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国民精神构建、国民劣根性根源分析以及国民劣根性批判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分析老舍与鲁迅小说中关于国民性格的塑造与批判,阐述国民性和文化之间的关联性,为国民性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庐隐以一种自怨自艾、自哀自伤的自我叙述方式表现了知识女性的徘徊、感伤的情感世界。她笔下的一批“新女性”虽然勇敢地冲出封建家庭,背叛旧式社会,却难以逾越传统的家庭方式和黑暗的社会现实,因而无法摆脱传统与现代、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在现代文学史上,庐隐是较早对妇女解放运动进行深刻反思的女作家,正是在这一点上,其创作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郑振铎的《淡漠》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借爱情故事关注青年人生观的作品。二篇小说在艺术表现方法方面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表现了二位作家对小说艺术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7.
庐隐小说大多从婚恋、家庭等角度来对女性生活及其命运进行书写,表现了纯粹的女性情绪世界。她以女性自身体验及生存境遇为依托,透过病妇独特的心理、感情、思想和欲望,展示了知识女性探究生命底蕴的苦闷与焦虑,以及爱情选择上的知与情的冲突,并借此对自我与社会进行双重探究及解剖。病情叙事既是她的观察视角,也是她的叙述视角,由此,我们看到了庐隐对社会秩序的焦虑与愤怒,她要借病妇形象来揭示女性个体与社会的失调和社会对女性的压抑。  相似文献   

18.
论大众传媒对路遥小说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路遥小说的传播情况会发现:路遥小说的传播凭借了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及网络媒介,涵盖了所有的大众传媒,媒体对路遥小说的传播与接受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究其原因。除厂媒介主动对路遥小说的传播之外,还在于路遥小说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度和广度,因而路遥小说具有非常庞大的受众群体,被广泛而持久地阅读。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企及的典范之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作品中所显现的那种强烈的"乡土情结",而这种情结又源于作者对故乡、对中国农民深深的爱。鲁迅的乡土小说是对中国农民深厚情感的真挚流露,我们称鲁迅这种情感的流露为"农民情结"。从其小说农民形象的画廊中可以看到有以精神胜利法著名的阿Q,有怀着恐惧死去的祥林嫂,有背负生活重担、满怀忧郁的闰土等,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时代农民生活的情景,同时也不难发现鲁迅对造成他们灵魂灾难的社会根源的深层次的探求。  相似文献   

20.
鲁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最出彩的是乡村寡妇。她们是鲁迅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透视点,也是后人研究鲁迅妇女观的恰当切入点。鲁迅对乡村寡妇形象的深度刻画展现了其对妇女解放、社会变革以及知识分子命运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和认知。在鲁迅看来,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是妇女走向解放、知识分子实现启蒙、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根基和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