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欧阳修牡丹记,说洛阳以谷雨为牡丹开候;吴中也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所以每年谷雨节一到,牡丹也烂漫地开放了。吾家爱莲堂前牡丹台上有粉霞色的玉楼春两大株,真是玉笑珠香,娇艳欲滴,谷雨节前,开得恰到好处。还有名种紫绢,瓣薄如绢,色作紫红,自是此中俊物。我徘徊花前,饱餐秀色,简直是可以忘饥了。牡丹有鼠姑、鹿韭、百两金等别名,都不雅;又因花似芍药而本干如木,又名木芍药。古时种类极多,据说多至三百七十余种,以姚黄、魏紫为最著。他如玛瑙、御衣黄、七宝冠、殿春芳、海天霞、鞓  相似文献   

2.
菏泽牡丹     
汪曾祺 《中文自修》2012,(Z1):74-75
菏泽牡丹携不去,且留春色在梁山。菏泽的出名,一是因为历史上出过一个黄巢(今菏泽城西有冤句故城,为黄巢故里,京剧《珠帘寨》说他"家住曹州并曹县",曹州是对的,曹县不确),一是因为出牡丹花。菏泽牡丹种植面积大,最多时曾达五千亩,1976年调查还有三千多亩,单是城东"曹州牡丹园"就占地一千亩;品种多,约有四百种。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唐代中叶长安出现了牡丹热。在中国自然审美史上,人们第一次对一个自然物表现得如痴如狂。白居易《买花》诗曰:“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写出了人们买牡丹的热情。李肇《国史补》说:“长字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就观为耻。”道出了观牡丹的盛况。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不少牡丹诗、牡丹赋、牡丹画。牡丹热被誉为“上国之盛事”。宋代也有牡丹热,盛况不减唐代,然而地点却从长安转到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犹为天下奇”,几乎是宋人的共识。南渡后还…  相似文献   

4.
记者手记“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从牡丹之乡采访归来,脑海里时常回荡着“牡丹之歌”那优美的旋律。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小学就是教育百花园中绽放的牡丹。我没有嘹亮的歌喉,只能用手中的笔,谱写一曲新世纪菏泽古称曹州,曹州是牡丹之乡。牡丹花盛开的季节,记者来到牡丹之乡采访。菏泽市有个牡丹区,牡丹区有所第二小学,第二小学有一位校长,他的名字叫陈平。陈平个子…  相似文献   

5.
陈为友 《山东教育》2005,(19):20-23
菏泽古称曹州,曹州是牡丹之乡。特丹花励开的季节,记者来到特丹之乡采访。  相似文献   

6.
1蝶岛 台湾的蝴蝶甲天下,台湾因之有“蝶岛”之称。台湾的“蝴蝶会”更是精彩奇妙。高雄的美侬、六龟以及屏东、台东等地有多处蝴蝶聚会的山谷,统称“蝴蝶谷”。在这些山谷里,数十万的蝴蝶漫天飞舞,时而排成长虹,时而簇成一团,时而又散作满天花雨。尤为奇特的是,在美侬的“黄蝴蝶谷”里,蝴蝶仙子们择色为伍,满谷里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黄蝴蝶,它们组成了自然界的奇景。蝴蝶性喜群集、好迁移。台湾的蝴蝶谷花多林密,气候温和,十分适宜蝴蝶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7.
“桂林山水甲天下”出自何处“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名言长期找不到确切出处。历代考证中,有人认为是宋代范成大所说的“桂林之秀,宜为天下第一”而来;又有人认为是出自南宋末年桂州径略史李曾伯《重修湘南楼记》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到了清朝光绪11年,广西巡...  相似文献   

8.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自唐代以来,洛阳牡丹甲天下,如今更是成为洛阳市对外交流的“城市名片”。致力于推动洛阳牡丹产业化发展、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侯小改,向记者讲述了她与牡丹结缘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牡丹的拒绝     
①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②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相似文献   

10.
《曼谷的小象》语言简洁,描绘的景物、人物形象动人。它恰似一株泰国的睡莲幽香扑鼻,沁人肺腑,又如一株中国的牡丹,天姿国色、令人陶醉。 一、作者以简练的笔触,抒写了一首清丽的异国田园诗 课文先把读者带到“曼谷近郊”。一说景之可爱:“绿油的禾田”、“淡紫色野花,点缀的大草地”,漫无边际的大海。这异国风光,充满生机,读来令人视野开阔、心胸坦荡。二说色的鲜美:绿田、紫花、翠草、  相似文献   

11.
正午牡丹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 ,偶传为钟、王、顾、陆 ① 之笔 ,见者争售 ② 。此所谓“耳鉴 ③”。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 ,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 ④为佳画 ,此又在耳鉴之下 ,谓之“揣骨听声 ⑤”。欧阳公 ⑥ 尝得一古画牡丹丛 ,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 ⑦ 与欧阳公姻家 ,一见 ,曰 :“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其花披哆而色燥⑧ ,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 ,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 ,则房敛 ⑨ 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 ,日渐中狭长 ,中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 ⑩ 也。【注释】①钟、王、顾、陆 :钟 ,钟繇。王 ,王羲之。钟、王二…  相似文献   

12.
提起毒蛇,令人不寒而栗,每年世界上丧生于毒蛇之口的竟有数万人之多。然而,毒蛇却又全身是宝,有人称它为“活着的黄金”。  相似文献   

13.
世界罕见的原始野生牡丹群落,生长在保康县境内。国际树木学会副主席、意大利牡丹专家奥斯蒂博士一行对此处考察认定是洛阳牡丹的祖先、发祥地。面积约500公顷10万余株,最大株高2米;每年5月上旬开花,牡丹花呈白色,内花呈方形、紫斑、经鉴定为紫斑牡丹。  相似文献   

14.
梁远才 《湖南教育》2007,(10):37-37
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历久传诵不衰的经典之作。作者在这篇文章里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现了爱君子之德的主旨,言简意丰。本文章法极为严密,首段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总提,接下来分别说到“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第二段开头又进一层,依次赋予“菊”、“牡丹”、“莲”不同的象征意义。结尾再以“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表明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
史称上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花大而色深者称木芍药。汉代以牡丹为木芍药,唐武则天以后始盛,最著者有姚黄魏紫。开元、天宝年间,禁中皆呼木芍药为牡丹,盛行于长安。至宋代,以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自唐迄宋,即有花王之誉。晚唐皮日休《牡丹》诗有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宋欧阳修《花品》说:“他花皆连用本名,至牡丹则不名,直日花,其意谓天下真  相似文献   

16.
郭跃文 《中国教师》2010,(12):19-19
<正>"洛阳牡丹甲天下",对洛阳城市来说,规模日益扩大的牡丹花会和蓬勃发展的牡丹产业,已经使牡丹成为洛阳最亮丽的名片。对洛阳当地的美术教学来说,这一地方名片可谓是得天独厚的美术教育资源。每年四月是洛阳的"牡丹月",也是牡丹开得最繁盛的季节,到处车水马龙,  相似文献   

17.
文科博览     
“桂林山水甲天下”出自南宋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名言长期找不到最早出处。历代考证中,有人认为是宋代范成大所说“桂林之秀,宜为天下第一”而来;又有人认为是出自南宋末年桂州经略史李曾伯《重修湘南楼记》一文中“桂林山川甲天下”;到了清朝光绪11年,广西巡抚金武祥在《漓江游草》一诗中有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至此,人们一致认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诗出自金武祥之口。 1983年,桂林市一名叫杨寅生的拓碑师傅有一次在桂林名山之一的独秀峰拓印碑文,在钟乳石下发现一块诗碑,其中有一句诗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这首诗是南宋嘉泰改元(1201)9月16日“桂林大比”(科举考试)刚结束时,“提点刑狱权府事四明王正功,为考中的11人宴享礼”所作。这一发现比原来的说法提前了685年。  相似文献   

18.
“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老师,你有何感想?当人们被沙尘暴肆虐之时,心里肯定在高喊:绿色,你在哪里?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生机和活力。绿色是一股“种子的力量”,蕴含着无限自由发展的空间。绿是生命之色,生命之源也是教育之色,教育之源。当人们只知道分数而忘却了人文思想,造成了心灵的沙漠化,而历史是人文主义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1月,国家推出了两套国花候选方案。一国一花是牡丹;一国四花排首为牡丹。饱含着悠久古文化的牡丹,又一次得到了无限的赞誉和殊荣。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对花姿雍容、花色富丽的牡丹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从帝王将相到庶民百姓都特别喜欢它。早在唐代即有“国色天香”之誉,被称作“总领群芳”的“花王”。在清代就曾被推为国花,沿袭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周恩来总理曾赞道:“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历代诗人笔下的牡丹,更是贵枝浓彩、异态纷呈。唐代诗人…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笔者到南宁市课改实验区新民中学与教师座谈,饶桂芳老师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拿出学生的习作给我看,阅毕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喜悦之情油然而生。现从中选取一篇“原著”,以飧读者。美妙的数字——100万南宁市新民中学初一(4)班金璐美是什么?是绿叶丛中的一朵花,还是河堤岸旁的一株柳?是中秋之夜的一轮皓月,还是西山之巅的一抹夕阳?只要你仔细地去观察、体验生活,美是无处不在的。在初一上册的数学中,有一个题目叫“100万有多大?”我对它产生了兴趣:是啊!100万到底有多大?这也让我认为100万是个美妙的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