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同学的成绩本来比你差,可这次学科竞赛偏偏超过了你,并且获了奖,你的心里顿时感到不舒服;大家经常夸你多才多艺,可这次联欢晚会,你的邻座却一展歌喉,出尽了风头,博得了全班阵阵喝彩,你心里就隐隐觉得不是滋味……像这样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别人受到称赞和表扬,你就生气、难过、闹别扭,心里酸溜溜的好像打翻了醋罐子,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这就是嫉妒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嫉妒是一种情绪状态。这种情绪,一般人都会有所体验,有些人控制得比较好,有些人则比较严重。我在这篇文章里谈的嫉妒是指后者,其特点就是以自私自利…  相似文献   

2.
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别人受到表扬和称赞时,自己就生气、难过、闹别扭,心里酸溜溜的,觉得不是滋味,这就是嫉妒心理。从心理学上看,嫉妒是一种情绪状态。这种情绪,一般人都会有所体验,有些人控制的比较好,有些人则表现得比较严重。嫉妒心理严重者,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3.
在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一些人看到身边的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就会感到难受,并随之出现一些消极行为。比如,别人长得比自己漂亮,就散播她不好的消息;某个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就说他是老师的“跟屁虫”。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行为就是嫉妒情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嫉妒是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哲学家黑格尔说:“嫉妒便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嫉妒心理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混合心理,指当别人的才能、名誉或境遇比自己优越时,对别人的一种羡慕或怨恨。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疚、消沉、憎恨、敌意、报复等不愉快情绪。在小学生身上常常有下列表现:如,羡慕别人的成绩比自己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生活中,当你学习成绩优异,当你获得某种殊荣,当你被委以重任,甚至当你聪明灵秀或楚楚动人的时候,都有可能招来嫉妒。你用什么对策才能熄灭这包围你的熊熊妒火呢?一、努力造成新的平衡。本来“平起平坐”的人彼此不相上下,或相差无几,这可以说是一种平衡。后来,有人“冒尖”了,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不平衡出现了。于是有的人就开始嫉妒“冒尖”者。这种心理将一直持续到冒尖者的“冒尖”变成稳定的现实,达到新的平衡为止。所以消除别人嫉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进取。你一两次考试成绩超过别人,别人可能会认为是偶然的运气,…  相似文献   

6.
克服嫉妒     
嫉妒,是人与生俱来的。生活中,当你看到别人有着更英俊的外表、更强健的体魄、更优异的成绩、更卓越的才能、甚至更富有的家庭时,酸溜溜感觉是不是便油然而生?嫉妒是人们在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当我们特别渴望得到别人拥有的东西,或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时,我们也许会感到不太舒服,从而产生嫉妒。然而,大部分的嫉妒都是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即介于羡慕和病态嫉妒之间,我们称之为良性的嫉妒。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良性的嫉妒产生于以下两个因素:对优越者的不满和所喜爱对象的丧失。”当嫉妒产生时,你会感到一种压…  相似文献   

7.
五年级某班改选班委时,连任四年班长的小花落选了,从此,小花处处与新班长针锋相对;当别人的成绩比自己好时她就羡慕不已:当别人受到老师的表扬时她就心怀不平;当别人被评为“三好学生”时她心里就酸溜溜的。这种心理如任其发展,将会给个人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但如能早发现,正确引导,也有可能化消极因素为主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嫉妒,是指因他人优于自己或可能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憎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具有嫉妒心理的人,总是时时处处寻找机会,不择手段地去给别人的成功制造各种麻烦和障碍,或是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伎俩诋毁他人的成就,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和  相似文献   

9.
我当出头鸟     
中国有许多让我们引以自豪的优良传统。比如有一个传统是这样的,当人们夸奖你、表扬你时,你应拱手谦让,虚心地说:“哪里,哪里。”而当我第一次学习英语情景对话时,老师说在回答别人的称赞时应该用“Thank you”,我不禁愕然:外国人怎么这样?其实,人就应该这样!就像于光远先生说自己是“爱表现和爱受表扬”的“二表人才”一样,其实每个人都爱表现自己,都爱受表扬。被人夸奖,每个人心里还不都喜滋滋的。表面上虽说装得像心如止水,波澜不惊,说不定心里正刮着十二级大风,回家躲在被窝里笑得连床板都经受不住了。恩格斯说: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生产生嫉妒心理怎么办?萧县黄口一中邵泽禹在班级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同学因别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心里就不舒服,产生嫉妒心理,不择手段地讽刺、挖苦、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嫉妒,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病态心理,它贻误自己进步,使同学在精神上受挫伤...  相似文献   

11.
孔雀因为大家都爱听夜莺唱歌,而自己一唱歌就被人笑话,很苦恼,就向天神诉苦。天神对它说:“别忘了,你的颈项间闪着翡翠般的光辉,你的尾巴上有华丽的羽毛,你已经很出色了。”这世界上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人也是如此。如果总喜欢和别人攀比,将会给自己带来许多无端的烦恼。在班级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一些同学当发现别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时,心里就不舒服,甚至还会讽刺、挖苦那些表现比自己好的同学,或背地里贬低某方面比自己优秀的同学。情况严重时,这些同学的言行会带出一系列心理问题。其实,这些不良行为是嫉妒心理的种种表现。…  相似文献   

12.
心理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任何心理正常的人在一定的环境中,遇到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就拿老师在班上表扬学生来说,有的同学听到表扬,心里美滋滋的;有的同学听到表扬,心里就默默地念叨,别人就是不如我,我就是比别人强;还有些同学听到表扬,会把头压得低低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所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夺取,或将被夺取的时候所产生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一种极欲排除别人的优越地位、或想破坏别人的优越状态,含有憎恨色彩的一种激烈的感情。有了这样一种激烈的感情,却不一定立刻显现于表面,这就是嫉妒。  相似文献   

14.
嫉妒是得知别人占有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是宝贵的东西而产生的反感和恐惧,这是一种含有憎恨成分的情感。每个人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情感之一。 嫉妒是如何产生的呢?嫉妒产生于过分好强,而又不如别人的情形。以下四种情况最容易引发嫉妒:1.各方面条件与自己相同或不如自己的人处于优位;2.自己厌恶或轻视的人居于优位;3.与自己同性别的人处于优位;4.比自己更高明的人处于优位。人都有好强心,都想争第一,但把这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这就是过分好强。过分好强的人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15.
漫画格言     
当我们拿花送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障碍其实也是一种阶梯,攀过去,它便成了走向新高度的基石!当你放弃了梦想时,间越长你,的心里就越痛!超过别人一点点,别人就会嫉妒你;超过别人一大截,别人就会羡慕你。漫画格言!江苏泗阳县@毕传国  相似文献   

16.
“谈心小屋”的主持老师: 您好! 我讨厌嫉妒,通过文学作品,我了解到嫉妒者的阴暗心理。有一次,班上一个同学的考试成绩很突出,我心里突然有了一种酸溜溜的感觉,很不平衡.这时,我想,我的心理状态可能就是嫉妒吧。这么一想,我就认为我可能是一个有嫉妒心的人.结果,再遇到周围的人比我突出时,嫉妒就会爬出来。而我以前,从来不会去嫉妒别人。  相似文献   

17.
嫉妒心理人人都有,适当的嫉妒心理有时会成为工作的动力,但嫉妒心太强也会影响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工作和学习。你的嫉妒心理如何?属于哪种类型?可以自我评价一下: 嫉妒心理强烈型你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你相当敏感,稍感被歧视或不如别人时,就会产  相似文献   

18.
童童,某高中二年级女生,一眼看上去就是那种很爱学习的女孩子。她很有礼貌地敲开我的办公室门,开门见山地说:“老师,我总是嫉妒别人怎么办啊?看到好朋友得到了好成绩或奖励,我心里总不是滋味。看到和我差不多的同学取得了好成绩,我就更不开心了,总觉得他们本来不如我,心里特别不平衡。”看来,童童具有明显的嫉妒心理。嫉妒,简而言之,就是因为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优越而自己又不甘心从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怨恨等组成的复合的情绪状态。中学生的嫉妒心理是在与同学比较,发现自己在学习、能力、相貌或人际关系等方面不如别人后产生的一种消极情…  相似文献   

19.
正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敌视的心理状态。同学间的嫉妒确实是一种可恶的"内耗"。在现实生活中,某位同学成绩优异,或获得殊荣,或被委以重任,甚至当他(她)聪明英俊(楚楚动人)时,都可能有嫉妒伴随而来。那么,我们该怎么浇灭嫉妒之火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嫉妒是常见的社会现象,有两种人是不会遭人嫉妒的:一种是原先条件就比别人优越的人,他们取得比别人更优越  相似文献   

20.
希腊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每个孩子都会嫉妒。孩子的嫉妒心从很小的时候就会有所反应。引起孩子嫉妒的原因极多,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嫉妒会达到折磨人的程度。”嫉妒会引起孩子很多行为上的偏差。表现的形式有多种:为了想比他人优越,使自己处于中心地位,以进攻性的形式表示嫉妒之心;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时就哭泣流泪,大发脾气;还有以冷言冷语、背后说坏话、吹毛求疵等形式来表示其嫉妒心。儿童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反应强烈,自控能力差,尚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他们会依据外界事物对他们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