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人们对法律知识的渴求日益迫切.法制教育日益重要。如今.法制类节目覆盖了几乎所有电视台.一大批精品法制栏目活跃荧屏。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北京台的《法治进行时》、重庆台的《拍案说法》、河南电视台的《法治时段》等栏目.深受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法制建设的重视,宣传法律、普及法律已成为依法治国、运用法律保护人民权益的必然选择。正是在这种时代的要求下,电视也逐渐成为法制宣传的重要阵地。中央电视台及备省市电视台相继推出的各种类型的法制节目,如中央台的《社会经纬》《今日说法》,山东台的《道德与法制》《金剑之光》,上海台的《案件聚焦》,南京台的《法治现场。  相似文献   

3.
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开播,它是一档兼具新闻时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务性的新闻性法制专题节目。《法治在线》栏目日常版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现场》以纪实的手法展现具有震撼力的法治事件现场,是《法治在线》区别于其他众多法治节目的个性所在;《法治聚焦》是对《第一现场》中所展现的法治事件的深层解读,《互动地带》板块是栏目为观众提供法律服务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李芳 《河北广播》2007,(2):47-48
广播作为大众传媒,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就客观决定了广播节目的社会责任。法制节目在广播领域大量出现是近几年的事,但发展势头迅猛,成绩显著,社会影响力也日渐强大,尤其是用社会大众喜闻乐听的方式,宣传法律知识,进行法制教育,提升整个社会法律意识和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顺应这种形势,《法治80分》节目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第二分会场的主题是“中国图书馆法治环境构建:法律保障与行业自律”。图书馆法治建设是事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环境法治建设的重点却有所不同。去年年会以来,中国图书馆界在法治建设方面面对和应对的事情主要有3件:第一,国家图书馆立法重新启动;第二,参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制定;第三,图书馆活动中的遵章守法、抵制商业贿赂问题。从宏观上说,它们涉及了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和行业自律两个方面,涉及了法治和德治两个方面,这就是今年年会展示图书馆法治研究成果的分会场把重点放在“法律保障”和“行业自律”上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深圳《改革条例》.是要变,变改革“人治”为“法治”,由此在法律范围内为改革拓展了新的空间。但这一努力仍存在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7.
案件是社会矛盾相对激化的反映,广播电视法制节目聚焦于社会的热点,难点,自然会吸引无数关注的目光。《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法律在线》,《现在开庭》等法制节目常常是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人们通过这些节目感受正义伸张的舒心.体验遵守法律的愉悦。但也有一些所谓的“说法”节目违反基本的法律常识,以法律名义传播错误的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8.
袁芳 《出版广角》2023,(8):76-80
法学学术期刊是开展法学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法律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法学理论创新和推动国家法治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法律评论》是一本集思想性和策略性于一体的法学学术期刊。从《中国法律评论》多年的办刊经验可知,办好一本法学学术期刊需要清醒的政治意识、大格局的品牌意识、敏锐的策划意识、现代化的传播意识和专业优质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9.
张健 《兰台世界》2016,(4):159-160
唐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法律制度在这一时期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军事法律制度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法律思想,通过对于《唐律疏议》军事法律制度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唐代军事法治建设的历程和其中的军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法治社会.依法办事是所有社会组织和个人处世的底线.新闻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我国的新闻法还未颁布.新闻权利和义务尚未得到法律明确的规定.因此.新闻活动所应遵循的,是与之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如《宪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等。与此同时.新闻记者还必须关注我国的立法进程,以使自己的新闻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1.
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创新基层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然而,各基层如何根据《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试行)》(2021)进一步细化培养方案,因地制宜,切实提升培训效果成为一道新难题。基于此,在我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研究档案与“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内在联系,提出档案助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的四条具体路径,最终创新档案赋能乡村法治建设新方式,为加快中国迈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已有四年,但学界对《公共图书馆法》法律原则的讨论仍然处于一个空白状态。基于法律原则对法律的统一性、秩序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通过对《宪法》、行政法、文化法、社会法法律原则及国外图书馆立法实践进行考察,以制度理性、法律价值和《公共图书馆法》法律实践为标准,确定《公共图书馆法》在公理性、具体执行性和司法适用性上的五大原则,并探讨这五大原则的关系和适用。  相似文献   

13.
每天下午17:20分,听众朋友都能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我们出生的那刻起,法律就与我们形影不离,关注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呵护着我们的每项权利。”这就是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法律直播室》节目的开场白。  相似文献   

14.
陈力丹 《声屏世界》2004,(10):21-22
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档节目,《法治在线》与其他台的同类节目相比,给人一种相当充实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节目三个部分的有机结合.第一部分“第一现场”.以新闻纪实的手法讲述一个法治战线新近发生的故事,给人以生动的感性接触;第二部分“法治聚焦”,通过主持人与法律专家对话的方式.阐释其中的法律问题或法律认识。给人以理性的启发:第三部分“互动地带”。围绕刚刚阐释的法律问题或道德认识.由特聘律师进一步回答具体的问题.解决各种操作层面的现实问题。层层递进.传播效果要比单纯地通过片断的案例讲道理要好。  相似文献   

15.
陈辛  王典雅 《大观周刊》2012,(15):110-110
法治国家的实现有赖于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指出:“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积极维护法律”国家的代化过程,往往是其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过程.而一个国家的法制现代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公民的法律意识否发达。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到特定的职业领域,任何人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与调整。必备的法素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对于培养有理想、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和实现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玲君 《大观周刊》2012,(42):61-61
法律为家庭成员之间规定的义务是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和平、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家和万事兴。《婚姻法》规定的这项内容,客观地反映了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时代要求.婚姻家庭的法律制度关系到每个公民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发生在家庭范围内的暴力行为.却是与此完全相悖的。  相似文献   

17.
李军建 《大观周刊》2011,(26):166-166
春秋战国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诸子百家的学说涉及到大量的法律思想。如孔子对礼治、法治关系的论述:“导之以道。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对我国的法治实践有相当大的影响。孟子关于诛杀暴君的思想.则成为推翻暴君的重要理论依据。即使是被儒家批判的名家,也对法律体系的条理化做出了贡献。到了战国晚期.诸子学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典型的表现在出现了一些对诸予百家试图进行总结的文章,如《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等。本文将截取战国末期这个片段,通过分析苟子、韩非子对人性以及法治的不同主张.来试图对其法治思想的形成作一定的探析.  相似文献   

18.
徐迅 《中国广播》2004,(11):67-68
在上一期的专栏文章中,笔者曾经对法制新闻的“准确”问题这样加以概括:这里所说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和法律准确两大组成部分。如果说“事实准确”是所有新闻报道所共同的基本要求,那么“法律准确”则属于法制新闻所独有。在法律准确中,可以细分为法律术语、法律条文、法律逻辑和法治精神四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法律讲堂》生活版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重点推出的法律类法制节目,笔者以《法律讲堂》生活版电视法制栏目报道内容为研究样本,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报告数收集,从报道案例选择、各部门法内容比例倾向性和观众期待度分析等三个层面入手,总结《法律讲堂》开播以来的历期节目在我国当前法治环境中所获得的观众认可满意度,分析报道题材内容选择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尝试提出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16年是《中华大典》的收官之年。历经20余年的辛勤编纂,《中华大典·法律典》已全部完成出版,献于世人。《法律典》作为《中华大典》24典之一,工程宏大,任务艰巨,编纂过程复杂且繁重、费时且艰辛,是一个重大的、系统的史料整理过程。作为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法律典》是一部中国古代法律史料的宝库,是一部中国传统法律的大型类书,它的出版具有史料保存、人才培养和工具书编纂等重大贡献,对推动法学理论研究、弘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建构中国现代法治图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