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部地区产业调整一般都属缺陷性弥补,方式趋同,政府主导性强,存在着资源利用短期化、产业结构雷同、科技创新能力弱、经济体制僵化等问题。循环经济条件下,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改造与提升,需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创建节约型社会,应该争取区域竞争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建生态产业,发挥“后发优势”、东引西进,要敢于制度创新、全面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发展密不可分,文章选取产业结构优化比率和金融相关比率两项指标,针对安徽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运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定量分析了1984~2014年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安徽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格兰杰因,金融发展对三次产业贡献度顺序为二、三、一产业。为了更好的促进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加快金融发展,调整金融结构,完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部地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区,其农村金融生态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较东部地区而言,中部地区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中还存在着金融结构发展不均衡、金融供需矛盾突出、金融环境脆弱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部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为此,以金融功能观为视角,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结合中部区域特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健全金融组织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途径,加快中部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体系建设,为实现中部崛起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的作用很明显。金融总量增加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因果关系、长期稳定的协整均衡关系,金融总量增加显著提高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程度,并且对第二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但是,廊坊市的金融效率度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安徽发展产业基金之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基金以其独到的资金汇集和投资能力给中部崛起过程中的安徽,在解决工业强省、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企业发展问题等提供了新的选择。当前国家产业基金试点工作在积极而富有成效地进行着.安徽应积极借鉴国内外产业基金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把发展产业基金当成当前的金融新举措,努力争取纳入国家产业基金试点范围,为安徽崛起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6.
以“三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视域为切入点,聚焦于河南省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发现,河南省在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间接金融效率偏低、直接融资占比偏低、金融创新力度不足的问题。河南省应致力于建设创新型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支持新产业发展、加强金融监管和人才培养,以推动河南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驱动下,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利用中介效应模型,从消费升级角度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明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消费总量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均能发挥显著中介作用;电子商务发展在加快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的同时,还有助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变革,推动各产业升级发展。为此提出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建议。电子商务发展仅对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积极作用,这一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并未体现,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跃升。  相似文献   

8.
香港作为一个大都会,金融贸易和信息中心,通过其辐射已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及广东全省经济的发展。现在粤港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当前,广东经济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并将对中部地区产生重要影响。中部地区应积极创造条件迎接粤港产业转移,以形成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是企业"质"的提升。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带动着邻近相关产业的发展。金融的深化将随着产业规模达到最优后持续扩张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资金缺口扩大速度将超过募集资金速度。通过空间关联度分析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银行业集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贡献度明显大于保险业与证券,同时金融集聚对区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香港作为一个大都会,金融贸易和信息中心,通过其辐射已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及广东全省经济的发展。现在粤港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当前,广东经济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并将对中部地区产生重要影响。中部地区应积极创造条件迎接粤港产业转移,以形成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自主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必须积极借助市场化机制的力量,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以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加快中原崛起的步伐,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性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原经济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实验区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两大经济区发展定位、经济开放度、生态环境等三个维度的比较,得到了中原经济区应错位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扩大开放交流、强化生态意识等具体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本文就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取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整个产业体系能够协调发展。根据产业关联理论,产业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地需求与供给关系。因此,某一产业发展必然会在需求或供给关系中对其他产业发生作用,起到带动或引导作用。农畜产品加工业是以第一产业产品作为原料的加工业,与第一产业有密切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所以通过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来引导带动第一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内部转型升级,对转型期我国实现整体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一个国家、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在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全面转型和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建设宏观背景下,河南省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本文在综合分析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的一些建议,促使河南省由人口大省转化为人口强省,使河南在中部崛起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区域协调统筹发展战略可划分为协调统筹发展战略思想形成与提出、板块战略、城市群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等四个阶段。目前我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为代表的板块战略的延伸。在主体功能区战略阶段,我国的区域协调统筹发展体现出政策导向转向区域内在经济联系、政策立足点转向区域功能性定位、政策目标转向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凸显"先行先试区域"等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开发战略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选择正确带动经济飞速发展的主导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西部加快发展的关键。目前西部产业结构分布还存在亟待完善的问题,把自身的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等经济增长点,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以升级产业结构为西部开发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事关安徽在中部的率先崛起.基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科技投入、资源环境和社会民生五个方面构建测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熵值的组合评价法对安徽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总体较好,但还存在内需不足、第三产业比重不高、科技人才缺乏、能源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扩大内需、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水平、节能减排和提高基础医疗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资源型中小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资源型中小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根据我国现阶段产业政策方向和重点,对资源型中小城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要从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运用招商引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方面加快资源型中小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0.
军民融合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战略,也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从而使各区域军民融合企业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备受关注。选取国泰安数据库中2008—2016年278家军民融合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耦合关联模型,并从经济、人才、技术、市场4个层面构建军民融合与产业结构系统的指标体系,分别对两类军民融合企业与各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关联关系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军民融合企业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尚存在差异,但总体来看均经历从磨合阶段提升至协调阶段再跌落到磨合阶段的发展过程,技术创新水平是制约两个系统耦合发展的关键因素。该模型科学地评估了各区域军民融合企业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丰富了军民融合与产业结构发展关系的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