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孔子说:"君子普遍厚待人们,而不偏袒同党,徇私护短;小人偏袒同党,结党营私,而不普遍厚待。"片段选读一  相似文献   

2.
论语     
《今日中学生》2014,(3):28-30
【原文】子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君子才能固守贫困,贫困时就不能约束自己胡作非为的是小人。  相似文献   

3.
色厉而内荏     
片段选读一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译】孔子说:"表面严厉,心中怯懦,用老百姓的譬喻,也许就像挖墙洞的小偷吧?"【注】盗:这种小偷表面凶狠而内心虚浮。【读】很好的比喻。外表写皇皇大文,煞有介事地批判别人,内心却惊惶恐惧如小偷者,今日不大有人在吗?  相似文献   

4.
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却没有几个男人能说出接下来的一句:"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这是相对于士大夫阶  相似文献   

5.
正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论语》的作用。寻遍整部《论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对举句,竟达16处之多。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这句话主要要理解好两个字:周、比。"周"是"团结、合群"的意思;"比"是"勾结、搞帮派"的意思。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和而不同"是中华古典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源远流长。《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古至今,许多学者都对"和而不同"作过不少精辟的论述。"和而不同"是认识万物生成,处理人际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处理不同学术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是社会发展、学术...  相似文献   

7.
片段选读一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译】  相似文献   

8.
从古到今,人类,虽有百种阶层,千种行当,然而,倘若用"人格魅力"的标尺去衡量,却只有两类了--君子与小人.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天天向自己发问:"你属于哪类?"令人不解的是,凡属真正的君子,都能时常反省自己(即所谓"吾日三省吾身"),不断用君子素质的利刃,剔除潜伏于头脑中可能病变出"小人习气"的细胞,让君子风范永驻.而几乎所有小人,却在那里心安理得地把自己划人纯君子者流,终日摆出一副"人上人"的架势.然而在众人眼里,他们压根儿就未曾光顾过君子阵营.  相似文献   

9.
"和而不同"是孔子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他在《论语·子路》中这样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追求和谐一体但能容纳不同观点,小人强求步调一致而排斥任何不同意见。"和"有融合、调和、和谐等含义,"同"是相同、一致、同一等意思,两词的现代词义相近,但在中国传统哲学里它们的涵义完全不同。孔子之前,西周末至春秋有过两次"和同"之辨,基本厘清了"和"与"同"  相似文献   

10.
<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不仅吸引人,而且蕴含一定的道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对故事加以精选和提炼,恰到好处地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故事一】宋国有个小人得到一块璞玉,献给大夫子罕,子罕不受。于是,这个小人说:"这是宝玉呀,最适宜给君子做用具,留给我们地位低下的人是不合适的。"子罕答:"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我们何不各守其宝?"【道理】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子罕认为人世间最  相似文献   

11.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贞而不谅。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忧道不忧贫。  相似文献   

12.
君子与小人     
师傅和弟子谈到君子与小人这个话题。"君子修养好,所以从不会被人招惹。"弟子说。"不,君子也会被人招惹的。"师傅说,"比如,小人就常常招惹君子。"  相似文献   

13.
孔子所谓"君子之德",属于伦理道德,有别于习俗道德.在道德人格意义上,非"君子"即"小人"、非"小人"即"君子"的观念,不符合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对《论语》《左传》中的君子小人的分析,通过对比两书中君子小人的异同,进而对形成两者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孔子为恢复周王朝的礼乐文明社会所提出的"克己复礼"的君子人格,是在位、德、才的基础上将君子小人进行区分的;而《左传》作为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则是史家站在统治者的地位,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为实现国家宗法等级制的稳定而提出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当然,《论语》《左传》中的君子小人也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5.
君子求诸己     
片段选读一   片段选读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   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注]   求:有要求、期待、责成之意.一念之间,已可分出高下.……  相似文献   

16.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诚实,诚笃,至诚,都是君子之德;不诚便是诈伪的小人。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虽然说气质可以变化,盖了棺才能论定人,那只是些特例。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诈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  相似文献   

17.
“君子”一词在古汉语里经常出现,但含义却不一样,甚至出入很大,讲法颇为灵活。《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①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引用者略,下同)君子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指当时被统治的劳动人民。春秋末年以后,‘君子’与‘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与 ‘无德者’的称渭。……②古时妻对夫的敬称。”《辞源》对“君子”的解释是:“①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被统治的所谓小人或野人对举。②泛指有才德的人。  相似文献   

18.
论墨子的小人之道罗祖基道在我国,具有行为规范意义。孔子以“过犹不及”概括中庸,使之成为君子之道,君子行为以和而不同为特点,而沦为小人的民众,其行为方式却往往是同而不和的,在我国思想家中只有墨子主张尚同,代表了他们。孔墨以和同异道反映了君子小人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语出<论语·里仁>,说的是,君子每天所思考的是制度、律法、规矩的问题,而小人每天所思考的是怎么才能得到实惠、利益的问题.治国得有大"刑"理念.然则反观当下政府诸多公文,却有不少缺憾.  相似文献   

20.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处】《论语·宪问》【大意】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那就会被别人视为"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处】《礼记·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