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荒漠化是世界性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1 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荒漠化的新概念 ,即“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并列入“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 /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非洲防治荒漠化公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以下简称新疆 )干旱区面积占 88.7% ,绿洲面积仅占 4.2 5 % ,且基本上处于荒漠的包围之中 ,现有耕地中 80 %是中低产田。新疆的生态系统独特 ,是“荒漠 绿洲生态系统” ,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再造荒漠化的重要因素。大面积的流动沙漠 ,加之古尔班通古特固定、半…  相似文献   

2.
干旱地区,降雨稀少,气候干燥,由于缺乏水分,一般情况下作物不能正常生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根据干燥度(年降水量与蒸发能力之比)将全球干旱地区分成: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四类地带。本文参照此标准,将我国干旱地带划分如下: 1.极端干旱地带。干燥度小于0.03,年降水量小于100毫米,相当于我国最干旱的荒漠地区。包括新疆古尔班通古特、塔克拉玛干、内蒙古巴丹吉林等沙漠、新疆准噶尔、塔里木、青海柴达木盆地、藏北羌塘地区。  相似文献   

3.
安利 《百科知识》2021,(17):40-41
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沙漠是荒漠中分布最多的一种类型—沙质荒漠的简称.中国地理学界把分布在中国贺兰山以西的主要由流动沙丘组成的干旱荒漠地区称为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把水分条件相对较好,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分布在半干旱草原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疏林草原的沙漠称为沙地,如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等.下面就分别介绍我国的八大沙漠与四大沙地.  相似文献   

4.
安利 《百科知识》2021,(19):42-44
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沙漠是荒漠中分布最多的一种类型—沙质荒漠的简称.中国地理学界把分布在中国贺兰山以西的主要由流动沙丘组成的干旱荒漠地区称为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把水分条件相对较好,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分布在半干旱草原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疏林草原的沙漠称为沙地,如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等.下面就继续介绍我国的八大沙漠与四大沙地.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角度,分析了制约西北地区发展诸如水土流失、荒漠水资源和干旱、生态资源安全、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生态系统退化、点面源环境污染、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等的主要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郑重探讨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及荒漠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及恢复措施,其目的是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Costanza等学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指导下,运用六盘水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六盘水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状态,从2008年的416.7亿元下降到2014年395.48亿元,年均下降率是0.85%。2020年,森林和园地面积上升,水域和耕地面积下降,森林和园地面积上升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值不能弥补因水域和耕地面积下降形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趋势,因此,2020年,六盘水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仍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对于西北荒漠地区的潜力探讨,有的人比较悲观;有的人则比较乐观,认为“我们未来的希望在西北”。本文想就这个地区的挖潜与利用问题,谈点浅陋之见。(一)我国荒漠地区的总面积有19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8%。其中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的面积有13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6%。西北荒漠地区面积很大,却是我国各种生态系统中人口最稀少,利用程度最低的生态系统。由于西北荒漠地区的特点之一是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关于海岛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尚不多见。在基于海岛农田产量、森林生物量、植被覆盖度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订的基础上,利用研究区域1986-201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典型海岛册子岛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6-2014年,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研究区域整体服务价值处于下降趋势,28年来总价值减少了19.99%,即2.94×107元。其中滩涂沼泽与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减少最多,建设用地的价值变化率最大。该研究对转变海岛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海岛可持续发展能提供基础信息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黑河实验(HEIFE)研究获重大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植被破坏与土地退化,淡水资源短缺等。全世界人类居住的陆地有32%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4%。沙漠化的威胁,造成人类生存空间的萎缩,它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面对全球环境问题,国际科学联合理事会(ICSC)于1986年组织了以全  相似文献   

10.
韩扬 《科技管理研究》2001,(4):58-59,57
近1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草业研究项目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性进展,尤其在运用生态学方法改造我国西北干旱与半干旱荒漠及绿洲生态景观与生产现状的研究方面,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的优势和领先水平,也为目前西部大开发中建设良性农业生态和解决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理论依据和生态学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能为确立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本文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2002-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全面评估了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据此确立了生态补偿的上限标准和分摊机制,并尝试根据生态服务功能和动态价值变化确立生态补偿支付标准。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 724.56亿元,比2002年减少了125.38亿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生态补偿上限标准为46.12亿元/a,其中中央政府为18.45亿元/a,受水区地方政府为27.67亿元/a;生态补偿支付标准中央政府为7.1亿元/a,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分别为4.26亿元/a、3.93亿元/a、1.12亿元/a和1.34亿元/a。本文最后建议改革现有南水北调工程水价机制,继续加大生态补偿中央纵向转移支付,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深入,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研究以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为例,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处理高清影像解译生成的景观数据以及MODIS处理生成的NPP数据,运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与造林成本法、影子工程法、费用支出法、专家估算法、替代费用法以及生态价值等多种方法对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物质生产功能、大气调节功能、蓄水功能、调蓄洪水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文化科研功能、养分循环功能以及生物栖息地功能等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①南四湖湿地服务功能价值总和为131亿元,其中调节功能价值最大,达到56.77亿元,其次是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价值量为52.77亿元和15.07亿元,最后是物质生产功能价值为6.39亿元;②虽然人工湿地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59%以上,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量还不到自然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量的一半。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废弃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情景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伦来  王祎茉  任雪萍 《资源科学》2014,36(11):2299-2306
本文以废弃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建立了废弃矿区土地复垦的多情景模拟方法,将废弃矿区土地复垦划分为不进行复垦、以耕地复垦为主、以耕地及林地综合方式复垦、以林地复垦为主等4种情景,并以安徽省废弃矿区土地复垦为例证测算这4种不同复垦方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效益值分别为5.21亿元、309.16亿元、311.59亿元、343.69亿元,说明废弃矿区土地复垦不同情景对应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效益存在较大差异,复垦后土地的生态效益均优于不复垦的生态效益,且以林地为主要复垦方式获得的生态效益最佳;复垦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效益值均为正,说明复垦产生的生态价值高于其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14.
张彪  徐洁  王硕  李娜 《资源科学》2015,37(8):1513-1519
基于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和生态服务价值标准系数方法,评估分析了首都生态圈内地表覆被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差异。结果发现,首都生态圈内地表覆被以森林、草地和农田为主,林草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山地丘陵区,农田主要分布在东南平原农业耕作区,二者组成了京津冀区域绿色空间的主体。2010年首都生态圈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总价值9 440亿元,其中水源涵养、生境维护和固碳释氧功能的价值相对较高。生态服务高值区域分布在天津、唐山和沧州等湿地资源集中的沿海地区,以及林草植被相对集中的西北部地区,是发挥生态屏障功能的主要供给区。此外,不同类型生态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有所差异,但生态服务供给区主要分布在承德、赤峰和张家口等林草植被资源丰富的地市。该研究结果对于首都生态圈功能分区与差异化生态保护建设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调查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方法,针对北京大都市的特点建立北京湿地分类体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2009年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2137.31亿元,其中经济功能价值为33.99亿元,占总价值的1.59%;社会功能价值为1340.94亿元,占总价值的62.74%;生态功能价值为762.38亿元,占总价值的35.67%,反映了北京湿地生态系统在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多功能服务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为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重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生态系统服务有着极高甚至无法计量的价值,与人类福祉关系及其密切。充分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现已成为生态系统资产化管理、生态补偿、生态服务有偿使用等政策执行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扩展的劳动价值论原理,主要采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的方法,对中国生态系统提供的11种生态服务类型价值进行核算,研究表明:①中国各种生态系统年提供总服务价值量为38.10万亿元。就生态系统而言,森林提供的总服务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46.00%;其次是水域和草地,分别占总价值的21.16%和19.68%;②就生态系统服务类别而言,调节功能服务价值最高,占71.31%,支持服务占19.01%,供给服务占5.87%;文化服务占3.81%;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年内随生长季节变化,中国生态系统在5-9月期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较高,而在11-2月期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较低;④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北地区,在总体趋势上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⑤对中国不同地区人均生态服务价值和人均GDP进行对比发现,2010年中国人均生态价值量为2.84万元,人均GDP为2.99万元,总体而言中国人均GDP和人均生态服务价值接近1∶1,这表明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社会经济价值的高度稀缺性,尤其在经济和人口密集的区域,这种相对稀缺性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露天煤矿开采对区域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生物生境等造成巨大影响,导致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发生变化。该文以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1987年、1996年、2005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及矿区未来复垦计划和产业转型规划的相关资料为基础,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分析了1987-2010年煤炭开采对矿区生态系统的食物生产等生产服务价值和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等支持与调节服务价值的影响,并使用在缓冲算子调节下改进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2010-2020年矿区在产业转型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煤矿开采的影响,平朔矿区原地貌土地被大量损毁,导致了矿区生态系统结构受损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1987-2010年,平朔矿区5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9 206.15万元下降到6 688.14万元,年均下降1.19%,其中1987-1996年、1996-2005年、2005-2010年3个阶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速率分别为15.22%、9.22%、5.61%;预测2010-2020年间,受土地复垦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速度趋于缓慢,至2020年矿区5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 429.81万元,年均下降0.39%。在露天煤矿开采的不同阶段,应注重通过保护性的矿产开采,科学的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技术及生态产业的大力发展来调控矿区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从而提高矿区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8.
长期生态学研究揭示了干旱沙区土壤水循环的植被调控机理,解决了降水小于200 mm沙区植被建设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生态恢复的技术体系及其应用模式;引领了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探明了人工植被稳定性维持的机理,拓展了荒漠系统生态恢复的生态水文学理论基础,推动了干旱逆境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风沙危害治理和沙区生态重建与恢复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对于环境可持续性、人类福祉与经济发展分析、政策框架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研究选取以高寒草地为主要覆盖类型的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从植被茂盛程度和提供生态服务的有效时间两个维度修正后的EGESV模型,分别对青海湖流域2000年、2012年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青海湖流域内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157.9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24亿元。2000年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现水域>草地>森林>农田>荒漠>城镇,2012年荒漠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超过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空间格局在整体空间上决定着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的异质性。由于草地生态系统内部植被茂盛程度、生长季长度的差异,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呈现纬度地带性,部分区域表现出垂直地带性变化特征。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双重干扰,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呈现部分地区高生态服务价值的集聚化分布向均匀化转变,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升高,青海湖高生态服务价值区域范围扩张。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是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对流域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利于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的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气候变化趋势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交通干线风沙危害防治模式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路和铁路是重要的陆地交通基础设施。我国风沙地区交通干线风沙危害的防治一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大事。针对我国风沙环境特征,面向铁路、公路安全运营的需求,我国开展了大量的交通干线风沙危害试验研究和防治实践,在防沙材料、防沙措施、防沙体系、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创新,创建了4种不同风沙环境地区交通干线风沙危害防治模式,并在包兰铁路、青藏铁路、塔里木沙漠公路、准噶尔沙漠明渠等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中国的交通干线风沙危害防治技术成果在世界干旱沙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