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几个月来,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遭受蝗灾。面对这样的新闻,有人甩出了"吃货治灾"的老思路,调侃道:"蝗虫要是敢来,我们就起锅烧油,吃绝它。"然而蝗灾真的可以靠吃货解决吗?并非任何蝗虫都能吃事实上,吃蝗虫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蝗虫可食可药用,古已有之。《本草纲目》记载,蝗虫单用或配药使用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如咳嗽、气短、破伤风、急慢惊风、高血压等。  相似文献   

2.
正前段时间,始于东非、祸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灾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蝗虫所到之处,庄稼大片受灾,数千万只蝗虫在一天之内就能吃掉上百吨各种各样的植物,破坏力惊人。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只听过蝗虫成灾,却没有听到过其他昆虫成灾?蝗虫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蝗虫的分类蝗虫俗称蚂蚱,在生物分类上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昆虫。全世界已知蝗虫10000余种,我国已发现和记载的有1 000多种,  相似文献   

3.
如果要我们写出几个描写昆虫翅膀特征的形容词,透明、轻薄以及易碎裂一定是很多人的首选对象。那些在阳光下甚至可以反射光亮的透明薄翼,的确是又薄又轻,然而却并不容易碎裂。在炎热的沙漠中,生活着一种号称"昆虫中的马拉松选手"的蝗虫,它们可以凭借自己仅有人类发丝厚度十分之一的翅膀,飞越整  相似文献   

4.
<正>在自然界,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惊人的集群现象,比如,苍茫大地上遮天蔽日的蝗虫、深邃海洋中十分壮观的沙丁鱼群。它们都像接受了某种召唤似的,集结在一起,或是朝一个方向飞行,或是朝同一方向游动。那么,到底是谁吹响了让它们集结成群的"集结号"呢?大群动物聚集在一起,有序地朝着一个方向行进,这是自然界频繁出现的一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动物集群。集群现象每次出现,都  相似文献   

5.
陈娟 《中国科技信息》2006,(23):182-183
蝗虫精子形成中的减数分裂是比较好的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之一,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以及当地蝗虫繁殖特点,论述了蝗虫减数分裂压片标本制备方法和结果的观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遗传基本定律。  相似文献   

6.
多吉 《西藏科技》2010,(11):61-63
对昌都地区蝗虫的发生动态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就怎样综合防治措施蝗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草原蝗虫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原蝗虫生态学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持,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开展的一项长期研究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重点台(站)研究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重大、重点项目的资助。主要研究目标是以草原生态系统为背景,在研究蝗虫亚系统结构、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蝗虫种群群落能量和行为生态学等关键问题,阐明草原蝗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揭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性生态规律,特别是人为活动影响下的扰动生态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草原蝗虫生态系统控制以及草原…  相似文献   

8.
昆虫的眼睛     
昆虫头部一般长有单眼和复眼。例如蝗虫,其头部两侧有一对复眼,复眼之间有三个小小的隆起,那就是单眼。如果将蝗虫的复眼用胶盖住。然后把它放在一个四周封闭、只在一侧开了一个小洞(小洞的大小能够让蝗虫出去)的盒子中,这时,盒子中的蝗虫就会从洞口爬出去。如  相似文献   

9.
针对阿里地区2018年发生的灾害情况,以及实际工作开展中草原蝗虫特有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惯的研究,分析了现阶段阿里地区草原蝗虫防治技术、发生原因、存在问题等有关情况,提出了今后阿里地区草原蝗虫防治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杨欣 《百科知识》2012,(3):38-39
正动物,如鱼类、鸟类、昆虫的集体统一行动有时是非常可怕的行为,最典型和最可怕的莫过于蝗虫的集体统一行动。一只两只、几十只蝗虫对人类和庄稼、植物构成不了威胁,一万只甚至一亿只蝗虫也可能对庄稼和植物不会造成太多破坏,前提是它们不同时啃食植物和庄稼。但是只要有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啃噬它们途经地方的植物、庄稼,就会造成满目疮痍,旷野一片,甚至造成大饥荒。  相似文献   

11.
正6月6日是世界害虫日。蝗虫,尤其是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和最具破坏力的迁飞性害虫。始于2019年12月的蝗虫疫情已使东部非洲受灾严重,而这还不是结束,随着雨季的到来,第二波沙漠蝗灾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2.
蝗虫再猖獗的控制与生态学治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括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蝗虫的发生动态 ,探讨并分析了蝗虫再猖獗的主要特点、原因 ,提出了可持续控制与生态学研究内容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蝗虫与蝗灾     
提起蝗虫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们是世界性的农业大害虫。全世界约有1/3的大陆,包括100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蝗灾的威胁。蝗虫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其若虫(蝗虫、椿象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后,翅膀还没有长成,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发育还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若虫。蝗虫的若虫叫蝗蝻)称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我在田里抓了几只蝗虫,仔细一看,还真像书上说的一样有5只眼睛。在蝗虫头部两侧是一对复眼,复眼之间有三个小小隆起的单眼。 蝗虫的视觉器官既有复眼,又有单眼,这复眼与单眼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呢?我要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相似文献   

15.
蝗虫迁飞     
世界性大害虫几千年来,蝗虫一直是人类的一大禍害,其中有几种蝗虫,如东亚飞蝗和沙漠蝗等,能作长距离迁飞,給农业生产带来的損失特別大。有人計算过,一头飞蝗一生要消耗100克左右的食料,一个大蝗群常包括千百亿头蝗虫,所需的食料加在一起,是够惊人的。蝗灾是旧中国三大自然灾害之一,蝗虫大发生时,大量毁坏庄稼,甚至曾經填滿铁路,阻碍火車前进。有人估計过,抗战前蝗虫每年要夺去我們成千万担粮食,蝗灾严重之年,常常造成饥荒和流亡。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我在田野里抓住了几只蝗虫,仔细一看,蝗虫头部两侧有一对复眼,复眼之间有三个小小隆起的东西,那是单眼。蝗虫的视觉器官有复眼和单眼两种。复眼和单眼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呢?为此,我做了几个有趣的实验。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09,(3):43-43
研究人员已经将沙漠蝗虫的彻底转变(即从无害,独处的昆虫转变为群居型、集结成群的昆虫)与脑中的常见化学物质5-羟色胺联系在了一起。这一发现阐明了这些沙漠蝗虫体内的从互相嫌避到彼此吸引的一种机制.而且可能会开启控制这种对经济具有毁灭性打击的害虫的新方法之门。Michael Anstey及其同事对沙漠蝗虫体内的5-羟色胺水平进行了检测.与此同时.他们对处于独处状态和群居状态的蝗虫进行了相关的刺激。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9,(9):9-10
世界粮农组织(FAO)最近在坦桑尼亚的试验表明,通过大规模使用一种由真菌孢子制成的名为GreenMuscle的生物杀虫剂,可以使东南部非洲的农作物免受蝗灾。成群的蝗虫会损毁农作物。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1吨蝗虫一天吃掉的粮食相当于2500人一天的口粮。该组织一直担心,红蝗虫的侵扰会在非洲演变成大规模的灾害,从而使上百万人的粮食安全面临威胁。  相似文献   

19.
编辑人语     
为2012守岁今晚,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人在为2012守岁。我努力地在午夜前躺下,却发现全副精神都清醒着。无论预言如何,地球上大多数国家已经承认人类是世界的蝗虫,一边啃食世界,一边自我繁殖,未来越啃越狭窄。白天的时候,我看见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作文本上写道:北京是我们的首都,是一座又脏又丑陋的城市——老师想判"错",改为"干净美丽的城市",然而却犹豫,  相似文献   

20.
余夫 《百科知识》2010,(13):36-39
蝗虫,俗称蚂蚱。由于它的身体结构非常精巧,行为神出鬼没,因而又有“神虫”之称。蝗虫在诸多方面所表现出的独特“天赋”,甚至成为人类进行仿生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