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面这些内容,算是对“新闻机器”——新闻采写工具应用的“忆苦思甜”吧. 采 说起记者采访使用的工具,人们会首先想到笔、笔记本、录音机、录音笔、照相机、电话、手机、电脑等等.其实,这些工具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而相继诞生的. 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写新闻稿.那时记者外出采访就是随身带一个帆布包,内装钢笔、笔记本和洗漱用品,纸媒体的文字记者几乎没有录音机、照相机,这些采访工具是稀缺品,照相机只有摄影记者有.  相似文献   

2.
使用采访工具是新闻记者和通讯员的“人之初”,或者叫做ABC。也许因为这件事太平常了,有些初搞新闻工作的同志便不经意,很少加以认真考虑。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学问的。大家知道,采访工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复杂、先进。古代仅有纸和笔,近代有了照相机,现代又出现了录音机、摄像机,等等。这些新采访工具的出现,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无疑正在起着推动作用。那末,一个记者或通讯员,应当怎样选择采访工具呢?亦即哪一种工具最好,最合适?从大的原  相似文献   

3.
有些通讯员采访归来兴高采烈,而在动笔时却犯难了。原因就是采访不细。最初,我也是这样。有一次我采访一位部队汽车司机,稿子写成后匆匆寄给报社。编辑看完后觉得这位司机的确是一位平中带奇的典型,但似乎缺少点什么。于是编辑便给我提出许多疑问点及解决疑问点的办法——深入采访。第二次我又下去采访,才获得成功,不久《银川交通报》配发插图采用  相似文献   

4.
我是1985年初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的。几年来,我这个不知名的小记者采访报道了30余位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物。写名人专访,采访前要尽可能多掌握一些被采访者的有关情况。这样访问时就能有共同语言。  相似文献   

5.
<正>这些年,在我们的采访对象中,弱势特殊群体占据了绝大多数。我越来越意识到,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和社会环境的守望者,有责任和义务,在采访过程中,要进入弱势群体的生活实际,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感受,从而引发推动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推动有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烧伤女孩沅沅的报道,就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所进行的一次系列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6.
蓝芳 《新闻记者》2000,(10):50-53
新闻侵权问题很早就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南方日 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本集团)主办的主报《南方日报》和各系列报如《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南方农村报》等,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报道中,惹来了一些官司。这些新闻官司,从法律的角度看,其新闻报道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从客观角度来看,受到新闻时效要求、采访工具落后等因素的制约,采访工作不可能像司法人员办案、律师取证那样,使所有新闻事实都得到有效证据的支持;二是从主观角度来看,部分新闻工作者本身的群众观念、法…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做好采访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8.
史熔  覃韬  罗璐 《新闻前哨》2008,(6):68-68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不表明真实身份或身份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借助照相机、录像机、录音机等采访工具,秘密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活动。与显性采访相较,隐性采访在一些特殊的报道领域具有优势,因而成为媒介普遍采用的采访手段。但是从具体实践来看.隐性采访又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山东某晚报一位记者打电话给我,说是要电话采访一下我对官员财产公示的看法.我当即拒绝,我只是觉得这么重要的问题,电话里是讲不清的.与其让记者断章取义,不如拒绝为好.通讯工具发达之后,电话采访、QQ采访和其它方式采访,使记者采访手段非常丰富,也极大促进了新闻采访的发展.有些朋友甚至很得益于这种方式的采访,既方便快捷,又节省资源.  相似文献   

10.
网络电子文献的出现增添了图书馆文献资料采访的新内容,本文就如何采访这些新文献进行探讨,对网络电子文献的采访策略、采访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提出了在采访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雷蕾 《今传媒》2022,(10):39-42
本文在阐释隐性采访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隐性采访中道德失范的表现,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在使用隐性采访的过程中规避道德失范问题的措施,期望能够从法律、政府、媒体、新闻采访者等方面规制隐性采访的使用,促进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文献出版数量攀升而内容愈加专业化导致文献采访效率降低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可帮助采编人员快速了解书籍基本信息的辅助软件。该软件使用JAVA语言实现,可自动从互联网中收集待采访书籍的评价信息,从而减少采编人员采访书籍的时间。实验结果显示,采编人员使用该软件可减少约7%的采访耗时,特别是专业技能书籍的采访耗时。这证明该工具可以提升采编人员的文献采访效率。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访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现代的采访手段和工具,从而形成了图书馆图书采访的新模式。就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采访工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张芹 《新闻世界》2014,(4):26-27
微博是一种兴起于网络的交互工具,它可以根据发布者的心情随意发布,没有任何局限性,提高了事件传播的时效性。它的这些特点给传统的新闻采写带来了许多变化,因此,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在条件不利或是突发事件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启用了微博这一新的采访工具,并快速写作,让大众能及时的获知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5.
对记来说,下乡采访是必修的功课。伴随着每一次走进田间地头,钻进漏雨的农舍,听老百姓直白的土话,看乡亲们朴实的眼神,握乡亲们粗糙的双手,我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贴近社会实际,是对纯粹的新闻精神回归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电视台制作节目一般来说选取的素材都是通过采访获得的,同时采访工作也是电视台整体工作的一大难点和重点。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更多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对采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报社2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在编辑部当过编辑,也在一些地、市驻过记者站。因为工作的需要,笔者和不少县、区的通讯员一起下乡采访写稿,和他们中间一些人交了知心朋友。这些通讯员朋友很自然地向笔者谈出在采访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问题:一是与采访对象谈谈后,就感到无啥可问了;二是采访时心中无数,抓不住重点;三是采访时记得不少,可回来写稿时又觉得材料不够;四是到下边采访找领导难;等等。我觉得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这里,根据个人的体会谈谈解决这些难题的办法,仅供通讯员朋友们参考。 采访是搞好新闻工作的一个基本功。只有采访好,才能写出好稿件。采访,总的来讲,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准备、多看、善问、详记。  相似文献   

18.
韩伟功 《记者摇篮》2005,(10):52-53
采访笔记作为记者采访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近年来.由于新闻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记者的采访工具、采访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其速度甚至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如今,记者手中早已不是一支笔、一个本了,微型录音机、数字录音笔、笔记本电脑、新功能手机等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笔+本”的传统采访方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采访笔记还重要吗?  相似文献   

19.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工作就好比是场旷日持久的战役,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是——不断创作出更多精品。时下,不论报道模式、采访工具、传播途径等怎么改,这些都是形式的变化,其本质还是对新闻作品的传播。作品来源于新闻工作者,只有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走转改"这一利器,才能抓到活鱼,创作出更多读者和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正视问题不松懈随着"走转改"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一些体验式采访、接地气的新闻陆续出现在各级媒体上,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冯林 《新闻窗》2011,(4):35-35
广播电视是一种现代化的新闻舆论宣传工具,它的作用发挥的好与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掌握这种现代化宣传工具的广播电视采访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高低。采访的概念与技巧新闻采访是新闻材料的采集与对采访对象的访问的合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