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严实 《钓鱼》2010,(12):12-13
5、大与小 凑口型 在钓鱼比赛统一为“台钓”之后,钓鱼人对钓组的认识是:悬坠攻小鱼,钓得快;“传统”守大鱼,钓得慢。其实钓大鱼与钓小鱼不完全是由钓组决定的,还与钓饵的形状、大小和鱼的口型有关。例如坠钩沉底钓鳊鱼,即使是尾重小于50克,张口不足0.5厘米的小鳊鱼也能吞下黄豆大的钓饵。钓鲫鱼用搓饵,但区别鱼的大小,小钩搓球形或长卵形饵,鱼吸入顺利,如果钓组迟钝,  相似文献   

2.
严实 《钓鱼》2010,(10):16-17
传统钓鱼都是先撒诱饵,等鱼聚来了再用精致的钓饵挂钩垂线而钓。这样钓鱼虽显得闲适却难免被动,多为老年人采用,是为守势。现代钓鱼是快节奏,抛钩快、扬竿快、脱鱼快,弃攻为守或攻守结合。钓对象鱼1分钟抛钩7~8次,1小时钓150~200尾鲫鱼是中等水平。不管钓快鱼还是钓慢鱼,认准对象,用对钓饵是钓鱼最基本的入门功夫。  相似文献   

3.
郅辽 《钓鱼》2014,(14):62-63
与鱼作战,有攻有守,反映在钓线上都是强度第一,可是强度居首钓快鱼和钓慢鱼却有不同认识。攻中带守,钓时速200尾、尾重不足50克的鲫鱼用0.2/0.4号线组,除直线强度之外还对子线和主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守为主,钓鱼种不定、尾重悬殊的混养鱼则有主线耐磨耗、低延伸、快切水,子线免缠绕、抗卷曲、结节强度高等等。  相似文献   

4.
吴芜 《钓鱼》2014,(15):10-12
搓饵钓底、钓行程逮接口,最高时速135尾。超过150尾、200尾、300尾是拉饵之后的事,如果鱼小还能达到400尾。池钓竞技分钓对象鱼和钓混养鱼两个项目,前者用拉饵,钓快鱼;后者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上饵搓拉结合,拉是攻搓是守。不过鱼情变化不是抛硬币—非正即背,而是你中有我,渐进或渐退的,所以同样拉饵,大小、松黏、轻重以及钓棚的调整、变化不是随意的。  相似文献   

5.
张炎冰 《钓鱼》2011,(12):25-13
搓饵钓底,16秒钓一尾鱼已近极限。打浮、拉饵钓离底,线组行程短,两钩到位早,6~7秒钟上一尾鱼。于是以诱鱼为前提把鱼装到"管子"里,鱼多了,诱到位了就改搓为拉。可是钓着钓着鱼散了,口乱了少了,就再开始搓饵,以守代攻。不过二度诱鱼很难如愿,钓位不同,  相似文献   

6.
吴芜 《钓鱼》2010,(14):10-11
钓鱼比赛有一个怪现象——单项成绩名列前茅的钓手很少在总成绩榜上占据前列。解释是池钓以鲫鱼为主.钓快鱼。休闲以综合鱼为主,钓慢鱼。虽然从抛钩、扬竿上看钓快鱼和钓慢鱼没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11,(18):12-13
“台钓”震动竞技钓坛是因为它钓得多、钓得快,可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针对性强,兼用性差;受钓位限制,技术单一,很多有用的技术发挥不出来。特别是面对鱼种多样、大小悬殊的鱼情,快钓小鱼1小时100尾,却抵不上钓慢鱼一次中鱼的重量。以至于有人讥讽池钓竞技是“动物园打猎”“笼子里捉鸡”。  相似文献   

8.
秦犁 《钓鱼》2005,(23):24-24
没有雾化聚不来鲢鳙,可是雾化的东西很多,有的沉得快,有的沉得慢,在不能确定鱼在哪个深度的时候,钓术上有三种取舍自上而下,一个层次个层次地往下钓;先钓底,视迹象从钓离底一直钓到标深,守着一个钓棚等鱼咬钩。对此,我们来做番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炎冰 《钓鱼》2011,(14):8-9
鱼咬钩慢的原因很多,如诱鱼不到位,密度低,就那么几尾,前一拨钓完了后一拨还没有来;鱼的泳层变了、乱了,钓手尚未察觉,钓棚与泳层脱节,诱钓两层皮;伤嘴鱼、回锅鱼、健康鱼挤在一起,明知窝里有鱼却等不来有效鱼讯等等。可是变招虽多却无一胜招,充其量管得了一时,之后就没用了。  相似文献   

10.
管察 《钓鱼》2010,(16):11-13
传统钓鱼几千年,都是坠钩沉底钓慢鱼,讲究成功率,即使某一段时间鱼聚得很多,咬钩前赴后继,钓手也常常会因一个动作连续两竿无鱼而放慢速度。不过"台钓"之后变了,一是钓组本身的原因,使我们有了快与慢的对比,并在商品饵和浮标的引导下,懂得了钓灵和钓钝,  相似文献   

11.
赵玉堂 《垂钓》2004,(11):36-39
在镜泊湖主攻对象鱼——红尾,主要有木排上找空钓、抛竿夜间守钓和单竿(或单手线)抛拉钓三种钓法。  相似文献   

12.
郅辽 《钓鱼》2012,(21):16-17
十几年前,搓饵钓快鱼时速100多尾,拉饵出现后不钓底了,利用雾化饵把鱼引上来钓,时速200尾、300尾不稀奇,现在400尾也很平常。鱼种则由小鲫鱼扩大到小罗非、小鳊鱼。钓快鱼两个前提:鱼小、密度高。如果增加鱼的尾重,由20~50克/尾的稚鲫改为100~150克/尾的成品鲫,时速至少降低一半;密度由每亩10000尾降至2000尾,就是1分钟抛钩提竿10次也只能20分钟钓快鱼,其他时间都是等和守。然而受竞技影响,不仅攻混养用上了钓快鱼技术,就是休闲钓鱼也以快为特色了。  相似文献   

13.
刘定龙 《钓鱼》2010,(17):22-23
“动钓鲫鱼静钓鲤”,快速底钓,主要是针对鲫鱼、武昌鱼等吃食快的鱼,常用在鱼的泳层不稳定的时候,主动把鱼控制在底层钓之。在可以钓浮、每小时尾数不超过60尾的场合,选择钓底也许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郅辽 《钓鱼》2012,(19):13-15
20多年了,以池钓为主要内容的钓鱼运动影响了中国的钓鱼技术。无论水库湖泊、河道池塘,凡手竿钓鱼都是围绕着鲫鱼展开,与传统意义上的钓鱼已不是一回事了。竞技钓鱼手竿两个项目:以重量计分钓混合鱼;以尾数计成绩钓对象鱼。然而受时间限制,不管钓混合鱼还是钓对象鱼都是“快”字当头,快诱、快刺、快提,即使慢也是迫不得已,于是有快鱼慢钓,有择鱼而钓。  相似文献   

15.
吴芜 《钓鱼》2010,(22):12-13
竞技钓鱼比的是技艺,赛的是心态。艺高心不平,操之过急,本来稳进鱼护的鱼功亏一篑,跑了;心高技平常,攻守无序,眼看别人上鱼却苦无对策。另一种情况是见异思迁,本来攻有序、守有章,成绩不高不低,可是别人连连上鱼就急了,于是本来有章有序的钓法乱了,错乱中抓了离底接口,却放了沉底鱼讯。有道是快鱼取攻,慢鱼宜守。可是不快不慢,伤嘴鱼、健康鱼混在一起,攻守怎么平衡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相似文献   

16.
吴芜 《钓鱼》2010,(8):10-11
钓鱼两种境界:休闲钓鱼取守势,选定钓位后就等着鱼咬钩了,故有“三分钓技七分钓饵”之说;竞技钓鱼是攻势,静如处子,动若脱兔,抛钩、扬竿、脱鱼一气呵成,即使鱼不咬钩也是守中寓攻,此招不灵换一招。竞技多变招,变是竞技钓鱼的灵魂。然而谋事在人,也有不变或基本不变的,例如有鱼钓不上来,是换饵,还是变更线组、浮标,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就是乱变。  相似文献   

17.
范宁 《钓鱼》2008,(7):14-15
范宁老师,先请教个问题(困扰我许久的问题):混养鱼非常糗,一场钓2-3尾拿好分时(主要钓鲫鱼),这时应该怎么钓?以南京胜利圩钓场的混养池塘为例,是应该守着钓还是快频率引鱼钓?饵料上有什么讲究?  相似文献   

18.
严实 《钓鱼》2010,(9):18-19
5.钓慢鱼 钝些好 因为鱼种杂,密度有限,水库、湖泊、河道、野塘休闲钓鱼都是搓饵钓底,对浮标的要求就不同于池塘了。  相似文献   

19.
高国祥 《钓鱼》2014,(9):22-23
随着悬坠钓法发窝快、上鱼速度快、鱼获量多的优势被,“大钓鱼人所认识和接受,七成以上的休闲钓者,现如今都是“一悬到底”,其装备跟职业钓手相比也差不到哪儿去。最大的区别是这类钓者一般都是选择湖库、河流等自然水域垂钓,鱼获不及池钓多而刺激、过瘾,但却是传统钓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20.
严实 《钓鱼》2014,(11):22-23
竞技钓对象鱼九成以上钓手用袖钩,什么原因?休闲钓鱼五花八门,攻鲤鱼用伊势尼,钓草鱼青鱼用舞鲷、小矶,狩鲌鱼用丸せ,鱼种杂,没有明确对象时按用饵、钓法和鱼的大小选择鱼钩。以上提到的都是日本鱼钩,规格多,形状各异,但规格相同不能类比,如袖1号和チヌ1号钩宽、钩高和钩颈长短相差悬殊。除接受外来钩形外,国产鱼钩据名识形,名称直率,如龟形、丸形、丸袖形、鹤嘴形、胡弓形;规格相对简单,最多的鹤嘴形11个,新袖3个,湖晶、鲤钩4个,没有日本钩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