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英词汇中"牛"所包含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汉英文化的差异,中国人与西方人对牛的态度迥然不同。文章通过对汉英语中“牛”的词汇的研究,论述了“牛”在汉英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以及在语言这一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走"西口"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以来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大量人口通过走“西口”迁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本文即以历史时期“西口”的变迁及走“西口”的人群构成为研究对象。认为“西口”最初指杀虎口,清中期后转移到归化城,在清末随着汉族人民出口范围的扩大而渐泛指。走“西口”的人群职业构成表现为多样化、性别结构比例失衡、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  相似文献   

3.
《作文大王》2014,(5):29-29
“生不见底。” 这个字谜不难,答案就是——“牛”。 “牛”字最早可不是这个样。瞧,仓颉是这么“画”牛的:耳朵上面长着一双大犄角,多像旁边那头老水牛啊!只是这“牛”丑了点。  相似文献   

4.
牛年说牛     
今年说到中国的牛,就不得不提到2008年我国最牛的牛,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为什么选择牛呢?一是因为中国有古老的农耕文明,二也是最重要的,正是由于牛的形象。牛扎扎实实、勤勤恳恳、永不言败,朴实、乐观、勤奋,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三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田园牧歌是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与礼赞,牛反映出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最后,牛的形象在国际上具有广泛认同性,牛的形象正面,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认同,牛的良好形象蕴含着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与残奥会运动员奋发向上的品格以及北京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牛年话牛     
赵翔 《英语自学》2009,(1):26-28
2009年是农历牛年。“牛”在农耕文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汉民族对牛十分崇尚,汉语中的“牛”多充满了褒美之义。如“俯首甘为孺子牛”着重强调了牛“任劳任怨”的美德,“过了河的牛尾巴——拉也不回头”表现了牛“固执倔强”的品性,另外还有“九牛二虎之力”、“气壮如牛”、“牛饮”借牛来表达“粗”或“大”。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可能经常会听到或者用到“你好牛”来赞扬别人,但是“牛”在英语中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是否也表示褒义呢?有哪些与牛有关的英语用语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在牛年你的英语也能“牛”起来!  相似文献   

7.
毕加索终生酷爱画牛。 刚开始,毕加索只是照斗的样子画牛,其“牛”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世人惊叹为“真牛”。 年轻时,毕加索画的牛形体庞大,有血有肉,雄壮威武。一次,他在乡间画牛,一老黄牛悠闲吃草,踱步而来。牛瞥见画中之牛,瞪大眼睛。愣怔片刻,突然撤褪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8.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录取分数“牛”专业的就业情况。那么,录取分数不“牛”的专业就业又如何呢?我们不妨来搜索一下——  相似文献   

9.
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牛”,不论他和她的第一声啼哭如何嘹亮。美国人的牛,是被教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有一天,牛大伯问了傻小熊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马铃薯,怎么样才能变成一大堆呢?”傻小熊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瞧,我变给您看。”他将一个马铃薯切成许多的小块,然后,把这些小块堆在一起。“看,一个变成一大堆了。”傻JJ\熊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清初统治者沿用了明代的巡按制度。巡按制度对巩固清初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安定民生有着积极影响,但少数巡按御史的不忠不法也不可避免地给巡按制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全面审慎考察巡按制度,利远大于弊,有益于为政治理,然而满汉官僚集团之间的尖锐对立最终导致巡按制度被弃而不用。  相似文献   

12.
论清代满蒙文大型“分类词典”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年间圣祖敕令编纂了满文单语种大型分类词典——《御制清文鉴》和满蒙合璧的《清文合蒙古鉴》等。至乾隆年间,高宗敕令在这些早期词典基础上扩充类目、修订借词、增加注音等,逐渐规范编成了标音词典——《御制增订清文鉴》。在此基础上编纂了《御制清文鉴补遗桑抄》、《清文鉴择录》、《选录清文鉴要语》、《清文总汇》、《满汉文鉴》等满汉合璧的大型分类词典,之后合并满蒙合璧词典和满汉合璧标音词典等。编纂了《御制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其后又增加藏文、维文等编成了《四体合璧文鉴》、《御制四体清文鉴》、《御制五体清文鉴》等四、五体合璧词典。  相似文献   

13.
杜志勇 《安顺学院学报》2012,(2):109-111,136
《汉书艺文志举例》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孙德谦的重要著述,关于其成书,向无论述,《汉志艺文略》一文所论与《汉书艺文志举例》相仿,经详细比对发现《汉志艺文略》乃是《汉书艺文志举例》的最初之稿。  相似文献   

14.
清代有关蒙古的官私著作很多。在私人著述中,涉足蒙古地区的旅行家所留下的行纪,占有相当比例。这类著作都是据作者亲历所著,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笔者试选取清与准噶尔战争期间一些文臣武将在蒙古地区活动时留下的行纪即马思哈《塞北纪程》、宋大业《北征日记》、殷化行《西征纪略》、范昭逵《从西纪略》等四篇,并结合官方文献,对清准战争中双方备战情形、战役经过及蒙古地区的风土人情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从《释名》声训看汉代人的思维特征及其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中的词汇是人类认识史的活化石,特别是词汇中的名物词更是打上了人们思维的烙印。东汉刘熙《释名》一书,旨在探求事物得名之由,其立足点是人们思维感觉的相通性之上的。反过来,亦可通过他的声训窥探汉代人的思维特征及其化背景,印证汉语的人性。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时期的周庄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庄镇以陶煦家族为核心,组织团练与太平天国对抗,又由费秀元出面,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实行骑墙的“两边办”,两面三刀,纵横捭阖,但其根本立场始终是站在清朝政府一边的。周庄有关人员对太平天国进行颠覆活动,充当清军的乡导,为清军办理后勤,给太平天国造成重大损失。可以说,陶煦之类地方势力的存在,是太平天国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清同治年间爆发的陕甘回民起义,以及清政府为镇压回民起义而进行的战争曾对整个西部蒙古地区造成过重大影响。而与陕甘两省接壤的伊克昭盟地区所受到的影响则更为严重。本文主要利用清代伊克昭盟各旗扎萨克衙门档案和《清实录》等资料,阐述了回民起义期间清政府征调伊克昭盟各旗蒙兵的情况;蒙兵在清政府的命令下,长年驻守边境地带并防堵回民军的经过;清政府派遣的大批官军进入伊克昭盟围剿回民军的过程等。文章最后总结和分析了战乱给伊克昭盟各旗带来的各种灾难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朝末年,为自救国强清政府编练了新军。这支军队的编练,来源及所受到的影响带有明显的革命化倾向,以至武昌新军起义后,全国新军大都站在了清朝的对立面,对结束清朝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学术界在论述辛亥革命的时修往往只强调了资产阶段革命党人运动新军,才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笔者以为,武昌新军乃至全国新军举行反清起义关键在新军本身,即这支军队从编练从编练之始就逐步具有革命化倾向,可以说是辛亥首义的内因。  相似文献   

19.
清代“走西口”的路线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西口”是清代长城以南的山西、陕西省北部民人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谋生的社会潮流。其根本原因在于山西、陕西沟壑纵横、土地贫瘠、高寒少丙,能承载的人口有限。康乾以来,由于人口急增、土地兼并激烈,从而引发严重的人地矛盾;而自然灾害的频发,更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化。清廷出于平定边疆叛乱、缓和阶级矛盾、解决财政危机等诸多政治需要。实行放垦及移民实边等政策,使走西口成为可能,并成为潮流。  相似文献   

20.
清代旅蒙晋商与蒙汉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晋商称霸商界,几乎垄断了北方边境贸易,对促进蒙汉经济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