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激励即激发鼓励,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 一、学校管理中激励的体现及作用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激励”主要体现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学校管理的范围包括对人、财、物、事、时空、信息的管理,而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学校的诸多人员中,直接面对学生主宰着学校教育管理质量及教学工作质量的群体是教师。可以说,学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而教育教学是由教师完成的,教师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主体,如何做好教师管理,协调好教师行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教师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来协调教师行为,能提高学校管理成效,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对教师的激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在目前教师工作积极性普遍偏低,仅仅依靠规章管理、纪律约束已难以真正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难以实现管理目标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对教师的激励工作,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已成为学校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本文从分析当前教师激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对做好教师激励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作初步探讨。一当前教师激励工作存在的问题既有指导思想上的,也有工作方式上的;既有教师管理工作长期形成的制度上的缺陷,也有社会大环境变迁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个学校能否办好,除了正确的办学目标,还在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为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点,而现代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到第一位,尽量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所以学校管理应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做好教师的工作为根本工作。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指利用外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励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励机制刘俊莲在学校管理的各种因素中,人是最核心、最关键、最根本的要素,而教师是制约学校整体工作效能的决定性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应关注的问题之一。这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  相似文献   

6.
王桂芳 《班主任》2001,(9):24-25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力量,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需要和动机是积极性的源泉和内部驱动力,所以学校管理者应该掌握运用需要动机的理论,采用多种形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目的.除此之外,作为学校领导者还应重视非权力的影响力.这同样是领导者调动教师积极性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唐小柏 《教育艺术》2002,(10):16-17
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及班级管理工作 ,都要依靠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施 ,他们的积极性是否能调动起来 ,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因此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共同努力办好学校。如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呢 ?笔者仅从教育实践中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发扬民主作风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尽管学校实行校长责任制 ,但是作为校长 ,学校管理决策绝不能武断独裁 ,听不得半点不同的意见 ,因为一个人的学识及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而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却是无穷的。因此…  相似文献   

8.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而主要的方面又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为学校的一切工作 ,都要靠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向学生实施。他们的积极性如何 ,关系到整个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断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 ,我校在学校教师队伍管理中实行“激励教育”机制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目标激励  目标是指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的目标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学校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宋鉴 《考试周刊》2008,(51):24-24
现代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校的管理,主要是对教师的管理。针对当前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正确运用理论,坚持激励性原则和方法,将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办好学校,改革教育体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积极性调动和发挥得如何,关系着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学习掌握并合理进行对幼儿园及教师的管理,努力在最大范围内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一、优化管理体制良好的管理体制,是促进幼儿园内部管理规范化的关键,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一)管理工作以人为本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人的行为贯穿着教育过程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因此,依靠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如何采用正强化管理方式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校的管理,主要的是对教师的管理。因此针对当前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正确运用激励理论,坚持激励性原则和方法,会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目标激励目标是人的一种奋斗方向,是一种外在的诱因,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任何人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存在,这正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所谓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激励,是指管理者利用设置恰当的目标来调动人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曾归纳了一个著名的公式:激励力量=目标价值×期…  相似文献   

13.
教师工作积积性测评量表研究陈光山一、研究的缘起调动人的积极性是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各行各业都十分关注,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也没有例外。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测评,主要就在于正确评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水平和科学预测教师的潜能发挥程度,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管理工作当中,对人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因为离开了人,办教育、育人才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提高学校全体人员积极性成为校长必须明确树立的基本观点,而依靠教师则是办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调动和发挥教师积极性更应成为校长工作的重心,唯此才能提高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一切管理活动都是通过人去进行的。而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教职工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学校领导者要想实现管理的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一、明确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1.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列宁曾经指出:“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师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能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这个根本性问题。学校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单靠人性化管理,无法确保教师管理的公平,难以适应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在学校教师管理工作中,建构评价文化,可以为教师管理评价公平建构有效防护墙。  相似文献   

17.
学校管理如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及班级管理工作,都要依靠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施,他们的积极性是否能调动起来,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努力办好学校.如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呢?笔者仅从教育实践中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如何运用激励机制激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农村学校教师的需要及其特点,阐明了激励的基本原则,并对如何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措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华 《教书育人》2002,(24):34-35
教师工作的好坏,不仅与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那么,如何运用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呢?一、树立教师为本思想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学校管理的根本。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如果脱离了教师或教师作用发挥不够,那么学校管理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曾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全体教师从精神上对我的校长工作的支持,那我在学校里连一天都呆不住。”以教师为本…  相似文献   

20.
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如何运用激励机制激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当前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学校教师的需要及其特点,阐明了激励的基本原则,并对如何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措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