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3,(6):151
昌荣作为央视最大的广告代理商,从何时开始进军数字媒体营销领域?做出这种转变的契机和目的是什么?党郃:昌荣自1995年成立以来,在专注于电视媒体并连续多年保持央视代理领先地位的同时,也持续向整合传播方面继续深入发展。尤其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新旧媒体的整合传播已是大势所趋。基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12,(11):210-211
2012年9月,"2012昌荣整合传播大会"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隆重举行。来自全国超过600家企业,中央电视台以及核心互联网媒体领导、负责人齐聚一堂,参加了本届盛会。一年一度的昌荣整合传播大会,既是昌荣传播与广大媒体、客户的年度聚会,更是论道与实战兼具的整合传播战略探讨平台。继2011年昌荣整合传播大会成功举办之后,2012年昌荣整合传播大会进一步精炼升级,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实效传播。"2012年,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昌荣整合传播大会力求通过新的思考和方法,帮助客户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12,(2):172
昌荣传播(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HRM)创立于1995年,是中国领先的综合广告和媒体服务商。多年来,昌荣传播始终关注客户需求和成长,10次获得CCTV十佳代理公司第一名,并成功向其他优质资源拓展。截止目前,昌荣传播集团已拥有昌荣广告、昌荣互动、昌荣精准、上星传媒四  相似文献   

4.
2011年6月,由中国领先综合广告与媒体服务商昌荣传播主办的"2011昌荣整合传播大会"先后在北、上、广三地盛大举行。来自全国的400多家企业,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百度、优酷、安吉斯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13,(4):128-129
回顾2012年,中国电视媒体收视市场表现究竟如何?中国电视媒体发生的那些热点大事件或承前启后,或突破格局,或返璞归真,不同事件背后的意义和对未来的启示如何?2013年电视媒体发展趋势如何?电视媒体突破点在哪里?电视是否还是品牌传播的主流平台?昌荣传播市场与媒体研究中心通过科学性的分析,站在传媒前端,为传媒和企业把脉电视媒体市场环境,前瞻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6.
正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推广的重要性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电视消亡论此起彼伏,新媒体到底给电视带来了什么?美国学者伊莱休·卡茨做出以下判断:"新型媒体的兴起使电视对家庭和社群的整合作用消失,受众群体的碎片化使电视特定的传播模式正发生革命性的改变,社交媒体将重塑电视。"①新媒体于电视而言不是替代,而是对电视以往的中心化传播模式造成了冲击,从受众、内容生产到传播模式,电视的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对电视的颠  相似文献   

7.
2012中国经济和广告业充满坎坷。2013年一季度中国广告市场开局喜人,增长跑赢GDP。基于对广告市场、媒体市场、广告主、消费者、技术等方面的持续关注、分析,昌荣认为,2013年媒体传播将呈现6大趋势:趋势一:大数据与精准整合营销。大数据时代,新媒体不断涌现。如何借助大数据有效触达目标消费者,成为企业主首先关注的问题。昌荣年初与百度签订战略  相似文献   

8.
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传播方式、经营模式、传播速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社会,网络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媒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电视媒体发展新媒体,是目前电视生存的新课题之一。电视媒体必须对新媒体化生存发展的优势进行整合,抓住机遇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本文在对电视新媒体模式进行探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电视新媒体化生存的优势整合战略。  相似文献   

9.
闫英明 《新闻世界》2013,(5):153-154
由央视网举办的第三届CCTV网络春晚以"中国梦:我爱中国的N个理由"为主题,在中央电视台、CN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公交电视等终端播出,依靠新媒体技术创造了广泛的影响力。媒介事件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事件的重要性和媒体对事件的持续报道,网络春晚作为一次议题式的媒介事件,它的有效传播与新媒体环境赋予其的传播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李凌 《今传媒》2013,(11):77-78
品牌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购买行为,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备受消费者的依赖和关注,也将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惯性选择。如今新媒体发展迅速,但新媒体在品牌传播方面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电视媒体的品牌传播能够弥补其不足,可以有效地提高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价值。本文从当今电视传媒的特征入手,阐述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传播品牌的优势、传播能力,并分析企业如何利用电视媒体提高其品牌传播效果以及电视媒体如何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是相对于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包括网络宽频、数字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在内的新的传播形态。2006年4月28日,央视全面整合网络资源,赋予央视国际(CCTV.com)负责全面经营以CCTV.com为平台的新媒体业务。同期,央视国际获取了以计算机为接收终端的网络电视、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IP电视、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手机电视业务的三个牌照,  相似文献   

12.
马梅  尚文 《今传媒》2016,(5):8-11
随着由数字网络技术支撑的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因自身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效力与模式,在现代传播体系中占领了重要的地位.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视听产业的支柱产品,是使观众与电视台产生黏连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依靠传统的电视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做好电视综艺节目的品牌传播对于电视行业的主体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品牌传播为切入点,在分析媒体融合对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形成影响的同时,探究如何利用媒体融合进行电视综艺节目品牌的塑造与传播,以及在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发展应规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吴倩倩 《新闻世界》2013,(2):106-107
近年来,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具有互动性、聚合性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赋权让公众得到了原来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表达可能和空间。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人人都是"笔杆"和"喇叭"的自媒体时代,媒体伦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新媒体"赋权"对象——媒体从业人员和草根群体该如何"用权"?如何规范传播环境?如何建构传播伦理新秩序?本文将以网络事件为例运用传播赋权理论探究新媒体视域下媒体伦理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原 《新闻爱好者》2003,(11):51-51
传统媒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面媒体,如报纸、杂志,另一种是立体媒体,如广播、电视。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则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人们惊呼: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一、报纸等传统媒体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在传统媒体中,平面媒体与立体媒体在传播功效上有很大区别。平面媒体时效性弱,但读者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浏览,其主要通过文字、图片的方式传播信息,传播的信息可以保存下来;立体媒体则相反,其传播的信息即时性较强,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和一些体育比赛…  相似文献   

15.
电视媒体开通微信公众号,有助于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改变传统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不足,提升电视媒体竞争力,而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中由于推广力度不足、内容形式单一和互联网思维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媒体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对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进行探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顺青  李轩 《视听界》2011,(6):30-33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来势汹汹,无情地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使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变,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电视前景如何?在舆论传播多渠道、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电视如何加强传播的影响力和舆论的引导权?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是业界近来使用最频繁的关键词之一。全媒体,通常指媒体机构通过记者采访编辑,运用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等表现手段,通过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一媒体内容的媒体形式。全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在改变1.传播主体在改变。新的传播时代,新闻传播的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8.
炳浩 《声屏世界》2011,(8):125+124
对广告主而言,整合传统电视媒体与户外电视媒体、网络视频媒体,进行组合传播可实现大覆盖率、低重叠覆盖率,同时又增加了跨媒体的广告曝光频次,实现了广告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达到资源的优化利用。新媒体传播时代,两股新生力量的崛起是我们不  相似文献   

19.
一、新媒体的含义纵观人类的传播发展演变,从口头传播到手写传播,再到印刷传播的三个过程之后,现在已经进入了以网络、手机等为传播媒介的新型媒体传播时代。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频道数量激增,新媒体崛起,媒体受众呈现碎片化趋势,电视媒体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电视媒体要想扩大传播声音,提高竞争优势,扩大影响力,必须借助新的传播载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整合推广,从"一次传播"迈进"二次传播"。电视媒体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