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气压力》这课的教学,主要是靠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思考,练习,从而形成认识,培养能力。然而光靠课本上的两个实验是不够的,需要增加和改进实验内容。这里介绍改进拔注射器活塞的实验。 教材中拔活塞的实验,是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里面的空气被全部挤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针口,往外拉活塞,费很大力也拉不出来。从而推断是大气压力压住了活塞。但这个实验有不足的地方。活塞所受大气压力的方向与拔力的方向相反。“费力”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五课《大气的压力和浮力》,教学难度较大。我认为教好这课的关键就是如何设计直观教具,通过实验解决“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的难点。本课教材提供的方法是做拔注射器活塞的实验:堵住管口,把注射器分别向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向拔活塞。实验揭示了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关于注射器的实验 ,一般的做法是拔注射器的活塞 ,通过人的感觉来体验大气压力。教学中我除了这样做之外 ,另外发给每个实验小组一截橡胶管 ,让学生想办法和注射器配合起来实验。学生在探究中 ,有的想出用橡胶管连通两个注射器 ,从两头同时拔活塞 ,抽去管内空气 ,橡皮管会变瘪 ;有的把橡皮管的一头打结 ,另一头套在注射器的出口上 ,然后用手把结合处捏紧 ,再往外拔活塞。学生实验的共同现象是橡胶管会变瘪 ,是什么力压瘪了它呢 ?显然是大气压力。补做的这个实验选材方便、现象直观 ,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大气压力。关于覆杯盛水的实验 ,学生最…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教材《大气压力和浮力》的教学难点是“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教材是通过拔注射器活塞的实验来证明的,但须将注射器不断改变角度才有说服力。 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拔注射器的活塞,是教材为帮助学生认识大气压力所提供的一介实验。这个实验材料易得,操作简单,观象明显,是认识大气压力的一种好方法。正因为这样,教学时,绝大多数教师能组织学生亲手去拔去玩,学生也玩得很有兴趣。 由于在堵住注射器的管口,活塞拔不出来时,学生往往认为不是外面有一种力压住活塞,而是里面有一种力吸住了活塞,因此,讨论“是什幺力压住了活  相似文献   

6.
大气压力实验教材中通过用覆杯和堵住注射器出口拉活塞两个实验,证实大气压力的存在。这两个实验中学生往往产生纸板是大气托起的,而不是压力压住的错觉(学生对压力,有一个方向下的思维定势);活塞拔不出来,学生则认为是“吸”住了。这样学生很难正确解释实验现象,并且与“大气压力”联系起来较为困难。为此,对实验做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7.
大气压力实验教材中通过用覆杯和堵住注射器出口拉活塞两个实验,证实大气压力的存在。这两个实验中学生往往产生纸板是大气托起的,而不是压力压住的错觉(学生对压力,有一个方向下的思维定势);活塞拔不出来,学生则认为是“吸”住了。这样学生很难正确解释实验现象,并且与“大气压力”联系起来较为困难。为此,对实验做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教《大气的压力和浮力》一课时,发给各实验小组一支注射器,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实验了解大气压力的存在。老师告诉同学们:堵住注射器针管出口后,拔注射器活塞时,不要用力过猛,拔起后也不要突  相似文献   

9.
关于注射器的实验,一般的做法是拔注射器的活塞,通过人的感觉来体验大气压力.教学中我除了这样做之外,另外发给每个实验小组一截橡胶管,让学生想办法和注射器配合起来实验.学生在探究中,有的想出用橡胶管连通两个注射器,从两头同时拔活塞,抽去管内空气 ,橡皮管会变瘪;有的把橡皮管的一头打结,另一头套在注射器的出口上,然后用手把结合处捏紧,再往外拔活塞.学生实验的共同现象是橡胶管会变瘪,是什么力压瘪了它呢?显然是大气压力.补做的这个实验选材方便、现象直观,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大气压力. 关于覆杯盛水的实验,学生最容易产生的误解是水吸住了纸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老师们想出了很多的点子,有把杯子换成剪去底部的饮料瓶的,也有做实验时用剪刀把一次性塑料杯剪破的.我在教学中,通过实验觉得这些点子虽佳,但成功率低.通过思考,我把实验中的杯子换成底部打了小孔的塑料杯,实验时,先用橡皮泥堵住小孔做覆杯盛水实验,成功后去掉橡皮泥,水就会流下来.这样改进实验,取得了对比强烈、成功率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三册《大气的压力和浮力》一课,教材是通过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使活塞拨不出来的实验,来说明大气压力的存在的。由于儿童对“压力”的理解,往往是从直观的习惯性的认识出发,以为只有自上而下的作用力才叫“压力”,所以,对注射器活塞的拔不出来,都认为是活塞是被什么东西“吸”住了或“拉”住了,无论怎么启发,学生也认识不到大气压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大气压力”的实验,往往将注射器管口浸入水中,露出上部,然后抽动活塞,水便随活塞的抽动而进入注射器内。这时教师便问:是什幺力使水进入注射器的?学生会回答是注射器的“吸力”。这样学生对“是大气压力将水压入注射器内”的事实造成误解,并且而后很难纠正。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1996,(2)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气的压力到底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还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我做了一个实验足以说明。那就是取一个注射器,先用手指把注射器的管口堵严,然后用力向外拔活塞,拔不出来。说明大气有压力;把注射器的活塞分别朝向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都拔不出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五课《大气压力和浮力》一课的教学中,若按教材安排的实验: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管口,向外拔活塞,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实验效果不很明显。而用马德堡半球进行实验,一般农村小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认识大气有压力 ,大气压力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2 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逻辑思维等能力。教学重点 :1 大气有压力。2 大气压力的方向。教学难点 :1 感知大气有压力。2 大气压力的方向。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 :注射器、橡皮、试管、试管架、水槽、水、乳酸饮料(如娃娃哈)、针、水杯、方便挂钩、吹塑纸板。演示实验 :三角烧瓶、鹌鹑蛋、蜡纸、镊子、火柴、录音机、“魔术棒”、投影仪、投影图片(空气层图、“半球”图、塑料衣钩漫画图)、地球仪、钩码、橡皮泥、注射器等。教学过程 :一、用…  相似文献   

15.
医用注射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利用医用注射器可以做很多物理实验,现介绍几个,请同学们做一做。1.演示连通器原理的实验。取两只注射器并将活塞拔掉,用一根塑料管将它们的小孔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连通器。再在里面装入水或其它液体,让其中一只注射器固定不动,将另一只注射器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会看到两注射器内的液面始终在同一水平面上。2.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如图1所示,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顶端,用橡皮帽把它的小孔堵住,在活塞下端吊挂钩码。由于针筒的活塞受大气压强的作用,因而钩码不掉下来。该…  相似文献   

16.
现行上教版八年级物理关于气体热膨胀的演示仪器如图1所示,这个实验是用手捂住烧瓶,观察水流的移动。笔者在实验时感觉在气温较低时所需时间较长,效果也不太明显。为此,笔者自制了两个实验装置。一、巧用注射器(图2)1.材料准备:250mL普通烧瓶1个,10mL注射器1支,活塞1个,橡皮塞1个,凡士林,细线。2.制作方法:将橡皮塞塞紧烧瓶,在橡皮塞中心打好直径为2.5mm的圆孔,孔中图1图2图3细线注射器气球涂抹凡士林,以防漏气,将注射器插入圆孔。为防止活塞受热冲出,在活塞和注射器的玻璃外管连接一根细线。在活塞上涂上鲜艳的颜色,使观察更加明显。3.操…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大气压力方向的实验中 ,教材采用的方法是 :在一个装满水的杯上盖一张厚一点的纸 (杯中不要气泡 ) ,把杯子倒过来 ,纸不会掉 ,杯里的水不会流出来 ,说明大气有压力。然后把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 ,纸仍然不会掉 ,杯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 ,从而说明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但在实际教学中 ,这个实验不容易做成功 ,既使成功了 ,学生也误认为是水把纸粘住或吸住的结果 ,很难想到是大气压力的结果。为了排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 ,使学生能形象直观的感知到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 ,我设计制作了大气压力方向演示器 ,克服了以上…  相似文献   

18.
统编高中物理和中师物理课本中,都选用医用注射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来验证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注射器活塞与筒之间的摩擦力是造成误差较大的原因之一。我们用各种不同的润滑油做过试验,都不理想。后来把活塞用6B型软铅加以涂抹,这样不但摩擦明显减小,而且增加了注射器的密闭性,实验效果很好。我们试验的结果,多数注射器的最大静摩擦力能从100—150克减少到20克左右。做法是,首先把注射器用清水刷洗净晒干,再用6B型软铅笔把活塞均匀地涂抹一遍,最后把活塞插入筒中进行适当研磨即可。  相似文献   

19.
铁实验系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化学教学》2000,(8):9-10
注射器作为常用化学实验仪器替代品 ,具有透明、安全、材料易得、价格低廉、易于控制、便于操作等特点。笔者把注射器用于铁实验 ,在一个注射器中连续做了十个实验 ,效果良好 ,尤其是制备Fe(OH) 2 实验 ,由于制造了“无氧”环境 ,得到的白色Fe(OH) 2 沉淀 ,保存时间长 ,现象明显。1 氢气的制备及燃烧实验取一透明带针头的注射器 ,退掉活塞 ,在注射器筒中装入一用细尼龙布包裹的过量还原铁粉 ,再安上活塞 ,然后吸入稀H2 SO4溶液 ,可以看到产生大量H2 。用手触摸注射器壁 ,发烫 ,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发生的反应为 :Fe H2 …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材料,巧妙地把抽象的大气压力变为学生可直接感知的自然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大气压力的存在。实验一实验材料:光盘、气球、橡胶塞、塑料杯。制作:在橡胶塞上打一小孔,把气球套在塞子上,固定在光盘的小孔中。(如图)实验方法:先把塑料杯装满水,再把气球放在杯中,用手按住光盘,把杯口倒过来向下,然后移开下面的手。(如图)实验现象:观察到光盘不仅不会掉下来,还看到气球慢慢鼓起来。分析原因:是下面的大气压力向上压住了光盘,大气压力还把气球给“压”鼓了起来。实验二实验材料:50ml注射器针筒、乒乓球、水。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