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图书出版的视角,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1937年7月至1949年9月间根据地解放区出版的毛泽东著作,从出版时空分布、单行本著作版本流变谱系、合辑本与副文本选印形式、《毛泽东选集》精校精印四个方面,再现了根据地解放区毛泽东著作的出版概貌,着重探讨了出版如何通过其独有的作为和方式,成为毛泽东著作经典化建构过程中的重要参与力量.同时还阐明了毛泽东著作早期的经典化,是文本内容品质、政治动员需要、群众政治情感以及出版媒介推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毛泽东早期著作版本的研究有了新的拓展,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只是偶见专著和文章的出版或发表,其中对研究人员有参考价值的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主编的《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袁竞主编  相似文献   

3.
关于胶东新华书店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翻印自何种版本?笔者最近查阅一些研究毛泽东著作版本的书刊,有不同说法。现介绍如下:(1)龚育之于1984年4月2日《同施拉姆教授的谈话》一文中写道:“全国解放以前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的版本,据我所知,有五个系统。(一个版本在一个地方出了,其他地方翻印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是一部全面、客观解析毛泽东一生读书笔记的著作,全景式展示了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形成渊源,增强读者对毛泽东思想和党史、国史的认识,深入学习领会毛泽东管党治党的经验.在党中央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号召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一个时期以来,介绍和描写毛泽东的图书畅销不衰。新版的《毛泽东的早年和晚年》、《毛泽东的晚年生活》、《巨人之谜》…加上前几年出版的《毛泽东传》、《红墙内外》、《毛泽东轶事》等等,人们争相购买,一睹为快,形成一股“毛泽东图书热”。笔者不揣冒昧和浅陋,试图对“毛泽东图书热”现象进行初步分析与评价,以期作为人们深入而又理性地了解毛泽东、研究毛泽东、学习毛泽东的引玉之砖。一、描写毛泽东图书的出版现状“毛泽东图书热”始于1989年。作者中当首推军队作家权延赤。1989年,他出版了《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一书,打破了介绍领袖人物的图书历来由官方编著的惯例。尤其是该书第一次较生动地描写了毛泽东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揭示了领袖的另一层面,激起了人们极大的阅读兴趣。如果说,“文革”把毛泽东由人变成了神的话,那么,《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一书则文如其名,开始把毛泽东由神还原成了人。由此开始,大量有关毛泽东的纪实作品和理论著述相继问世。据粗略统计,仅影响较大的作品就达几十种。从北京新华书店总店销售毛泽东书籍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见下表),①描写毛泽东的图书确实热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奚景鹏 《出版史料》2006,(4):121-125
1938年3月,汉口自强出版社出版的《抗日军政大学讲义基础战术》,版权页印“讲述者毛泽东”。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的《北京图书馆馆藏革命历史文献简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出版的《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大辞典》、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5月出版的《毛泽东著作版本述录与考订》,都将《基础战术》列入毛泽东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蒋建农等四人著《毛泽东著作编年纪事》(上册)第205、206页记载:《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这是毛泽…  相似文献   

7.
卢作孚之死     
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谈到近代中国工业化四位不能忘记的人物:张之洞、张誊、范旭东和卢作孚。由于公开出版的毛泽东著作上没有相关记载,这一谈话的背景一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有的文章说源于毛1952年5月15日与黄炎培的谈话,《卢作孚文集》则称源自1955年5月毛在一次会议上对张澜、黄炎培等人的谈话。  相似文献   

8.
出版《毛泽东选集》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件大事,也是出版史上的一件盛事。1950年5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毛选。1951年春,毛选出版工作全面上马,4月17日,出版总署发出“关于认真做好《毛泽东选集》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指示”,成立相应的工作委员会,毛选出版工作交由人民出版社承担。  相似文献   

9.
《出版视野》2010,(1):40-40,42
2009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与中央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毛泽东箴言》在京首发。该书由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编订,所收箴言摘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式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等毛泽东的主要著作,内容短小精悍.充满智慧。兹摘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外国友人、作家对毛泽东著作研究情况作了较为客观的介绍,其中有些观点对我们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12月出版的蒋建农等四人著《毛泽东著作版本编年纪事》(上、下册),精装16开本、2134页。这部《编年纪事》是大型工具书,由于资料丰富,深受出版界、收藏界、图书馆和广大读者重视,争相购买。书前有龚育之和张静如写的两篇序言,给人们很大的启迪。书中分目录;正文;附录一:毛泽东著作集简介;附录二:毛泽东单篇著作版本索引;附录三:毛泽东著作篇目索引;后记。由于结构合理,查阅起来非常方便。笔者主要收藏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对于《编年纪事》中的《毛泽东单篇著作版本索引》部分,产生浓厚兴趣,先睹为快,获益匪…  相似文献   

12.
张敏卿 《历史档案》2004,(2):133-134,136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作,也被称为世界著名的十大军事著作之一。关于《论持久战》的问世,史学界早有定论,最权威、也是最普遍的讲法是毛泽东于1938年春,在延安凤凰山麓的窑洞中完成了《论持久战》的写作。另外,关于《论持久战》的写作还有许多  相似文献   

13.
《基础战术》一书是汉口自强出版社出版于1938年3月的抗日军政大学讲义,是一部论述民众如何组织起来开展游击战的军事著作。这本书与其他所有毛泽东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的表达方式,不是直接列出“毛泽东”或“毛泽东著”等,而是在“毛泽东”前加上了“讲述者”三个字。  相似文献   

14.
一、《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出版及其各种本子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央即着手准备出版《毛泽东选集》。1950年5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1951年春,《毛选》出版工作全面上马,4月17日,出版总署发出关于认真做好《毛选》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指示,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委员会,《毛选》出版工作交人民出版社。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决定:《毛选》先出四卷本,四卷本包括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从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全国解放以前,一些解放区曾出版过《…  相似文献   

15.
共产国际曾开启毛泽东著作海外传播的先河.自1927年至1939年间,共产国际机关刊物不仅大量翻译转载毛泽东著作,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思想和抗日战争的正确主张,而且积极刊登有关介绍评价毛泽东的文章,扩大了毛泽东著作在海外的影响.但在1940年至1943年间,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及与中共分歧的逐步扩大,共产国际对毛泽东著作的宣传转入低谷,这也表明毛泽东著作的海外传播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的题辞“认真做好出版工作”,堪称是新中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方针,最概括地指出了做好出版工作的方向。40多年来,出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莫不是得之于“认真做好出版工作”。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今天,出版工作也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同样要以“认真做好出版工作”作为指导方针。如何认识“认真做好出版工作”的深刻内涵,对出版界来说,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奚景鹏 《出版史料》2002,(4):110-111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于1995年5月出版的《毛泽东著作版本述录与考订》(施金炎主编)一书,由于资料丰富、内容广泛,深受广大读者和众多图书馆的重视,已成为收藏毛泽东著作爱好者的必备之工具书。为了尊重事实,避免以讹传讹,笔者愿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蒙文版,1946年7月由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内蒙古出版社在张家口出版。这是毛泽东著作的第一个蒙文译本,是内蒙古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时的《晋察冀日报》特为此用蒙、汉两种文字对照刊出出版消息,其中称:“毛主席著作之蒙文译本,此系首次发行”,“此书之翻译,前后经过已有年余之久,  相似文献   

19.
《档案与史学》2007,(9):3-3
9月1日 人民出版社在上海成立 1921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在上海成立。 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病逝  相似文献   

20.
1968年 2月24日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就1968年毛泽东著作出版和其他出版用纸情况及问题,向国家计委写报告,称“毛主席著作出版计划会议”提出的1968年全国出版用纸数量,较中央1967年12月2日批准的计划(毛主席著作、毛主席像用纸23.2万吨,报刊、课本及一般图书用纸27万吨)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