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鹘文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二)李经纬二、动词的式动词为反映说话人的态度而发生的语法形式变化,称之为动词的“式”,回鹘文文献语言动词的“式”有以下几种:(一)否定式动词词干之后加附加成分—ma-/-ma-构成否定式。例如:uorqopsl...  相似文献   

2.
动词是回鹘文献语言中最重要的一个词类,是回鹘文献语言词法的核心。回鹘文献语言的动词根据语法形式和语法功能特点,可以分为人称形式和非人称形式两大部分。人称形式包括式、时、人称等语法范畴;非人称形式是指本身不具有人称变化的动词形式,它包括动名词、形动词和副动词等,动词的非人称形式和副动词等,动词的非人称形式可以有语态、否定、疑问等形式变,内容相当复杂。1.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态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态有5种,即基本态、被动态、反身态、使动态和交互集合态。(1)基本态。回鹘文献语言动词的基本态为零形式,即…  相似文献   

3.
《乌古斯传》(oguz-nam)是流传在古代维吾尔人民中间的一部散文体英雄史诗。它于13-14世纪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用回鹘文(古代维吾尔文)写成。对其语言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乌古斯传》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态、式、人称、时等语法范畴,并与其他回鹘文献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乌古斯传》语言动词语态、式、人称和时态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独龙语使动范畴的语法形式包括屈折形式和分析形式两大类。屈折形式是在动词前加t31-、d31-和s31-等三个前缀①。分析形式有两种形式:A式:语法形式是动词+ta?55(助词)wa53(做;弄)B式:语法形式是自主动词@+d55/s31d55(让)关于独龙语使动范畴的语法形式,我们已有文章做过简单的介绍③,本文只探讨其发展、演变的特点。一、分析形式的源流众所周知、原始藏缅语表达使动范畴的语法手段是前缀*s-,分析形式则是后起的现象,各个语言的分析形式之间有的是同源的,有的则没有同源关系。藏缅语使…  相似文献   

5.
动词作为表示物质的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词,在词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动词有较多的语法范畴,而且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联系也是相当复杂的。如果把蒙古语的形态变化分为静词系统和动词系统,显然,动词系统比静词系统复杂得多。从形式上看,动词系统的变化有词干(其中也包括几种形式)、词尾(其中也有差别)和连用助动词或小品词等多种形式。从语法范畴方面来看,它有式、时、体、态以及人称等多种范畴。除此以外,从其作用来看,蒙古语的动词也有重要的特点。例如:在蒙古语词组和句子结构中,动词所起的作用比西欧语言更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摘自9到14世纪高昌地区回鹘文文献中的实例论述了当时回鹘文文献语言形容词的类别及其语法特点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7.
“体”是现代俄语每个动词都具有的语法范畴,而且它的意义还贯串在每一个动词所能具有的全部语法形式中.也就是说,每一个动词的全部语法形式都具有“体”的语法意义.俄语动词体范畴的语法意义是什么?经过语法学界长达一百余年的争论,目前已获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尽管其表达角度和方法不尽相同,但语法学界一致地认为:体范畴表示说话者所确定的动作对其内在界限的关系:完成体表示动作受其内在界限的限制,达到了自己的内在界限;未完成体表示动作不受其内在界限的限制,与内在界限的概念无关.“体”的语法意义与动词的词汇意义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动词的词汇意  相似文献   

8.
名动词在汉语语法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词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名动兼类词的调查表明:所谓的名动词这一概念是既不具科学性也不具实践性,甚至还容易导致词类系统的混乱。在使用大型语料库对所谓的名动词进行了专项研究后,发现大多数所谓的名动词实际上是一种语法隐喻,是词类的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应将其标注为名动兼类词。  相似文献   

9.
耿鋆 《现代教学》2004,(3):36-37
语法教学的重点开始转移。Grammar(语文、文法)一词源自于希腊文“Grammatike”,是一门研究语言的说与写的学问。何为语法?可定义为对语言构造形式规则的总体研究和表述。  相似文献   

10.
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形式。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是个语法范畴,它是一种动词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示动词的主语与该动词所指动作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汉语的动词没有“语态”的语法范畴。汉语具有动词功能的词都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经过,都是主动形式。也就是说,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形式,在表达方式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汉语被动形式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 词缀是一个词内部的语言成份,它附着在词根上帮助构成新词。如ungraceful(没有风度的)一词中的un-和-ful。 词缀不同于词尾,也不同于词的曲折变化。词尾和词的曲折变化是表示性、数、格和时、态、式等语法范畴的语法手段,如persn,booked中的-s,-ed,它们在语言表达时帮助构成词的动态变体。词缀中有些根本不表示语法范畴,只表示某种词汇意义,如un-表示“相反”;有些则表示词类范畴,如-ful表示该词是形容词。词缀是词内部的静态结构成分。  相似文献   

12.
基于动词重叠的两种形式VVO和ABAB,依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两种形式的语法意义进行全新的解释。首先,笔者依据范畴化理论分析了VVO式和ABAB式的关系,运用运动事件框架的卫星框架语言理论分析了VO的扩展形式,结论是:动词重叠VVO式和ABAB式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VVO式的语法意义是对具体的动作方式的凸显,并不表示量的多少;ABAB式的语法意义是对抽象概括的非具体动作事件的凸显,也并不表示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13.
一、名词性、数范畴的语法本质 性是俄语名词最典型的语法特征。除只用复数形式的名词以及共性名词外,任何一个名词都归属一定的性,或是阳性(如:    )或阴性(如:    ),或中性(如: )。名词的性是每一个名词所固有的,而且是固定不变的,是一种非词形变化范畴,是名词的词汇形式。动物名词的“性”决定于它所表示的人的男女之分,动物的雄雌之别,不决定于名词的结尾形式。动物名词的性与词的词汇意义(即实际所指)有关,属于半语法抽象。非动物名词的“性”决定于名词的结尾形式,与词的词汇意义(即实际所指)无关,…  相似文献   

14.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意义虚化,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这一过程或现象.汉语语言学界将它称为"实词虚化".因为几乎所有的介词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英汉介词的语法化及其进一步语法化过程,并指出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海学 《考试周刊》2011,(48):37-37
古汉语中,本属某一类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暂时失去它原有的语法特点而临时具备另一类的语法特点,产生另一类词的意义,这种语法现象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是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一、传统名词活用说的概述 (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用作动词,但必须由上下文来决定。当我们发现一个句子里有的名词用它原来的意义已经解释不通,并且在句子中有了动词的性质。居于动词的位置,这个名词就是作动词用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语法填空题着重突出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强调语法知识在实际语言中的正确运用,下面我就以2016年全国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为例,谈谈此题型的做法。一、语法填空题的命题特点1.可分为对话形式的语法填空和短文形式的语法填空。一般长度为200词左右。2.填空类型:(1)提供提示词:主要提供的是实义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名词和代词等,考生需要根据语境,分析句子成分,确定要填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法教学实施意见(下)(试用)(二)语法知识应用1.理解和使用实词、虚词教学词类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各类词的特点,以便准确使用。(1)确切理解、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对表达语义至关重要。这几类词,使用频率高,要注意理解运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语法化研究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入手,对汉语动词"上"的语法化历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索,论述其在不同语法化阶段的表意功能、句法形式特征,概括分析其语法演变和语义演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探讨其语法化的动因。通过分析动词"上"的语法化这一过程,为现代汉语中其他一些趋向词和动词结合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有利于语法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说话、写文章要用到很多词。根据同的语法功能和类别意义可分为十二类。但是,分类只能是相对的,一个词一但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情况就复杂了。首先,不是每个词都具备某一类词应有的语法功能,如非谓形容词(微型、袖珍、高速、重型等)就只能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不能作谓语;另外也不是每个词都具有明显的类别意义,如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都表示时间;还有兼类,活用,同音、同形、异义等现象,这给词的归类带来了许多麻烦。我们在语法教学中要确定每个词的属性,需要既坚持词的语法功能和类别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又要全面地、深入地研究分析每个词的具体  相似文献   

20.
“数”范畴(Number)是指“在语法中运用词形变化表明某类词(主要是名词)的数目的含义”①。汉语和英语都有两数(单数和复数)系统的“数”的语法范畴。汉语用“们”表示一部分名词和代词的复数意义,例如“我—我们”,英语用“—s—es”表示名词的复数,例如:“book—books”。 由于汉英语法中都存在“数”的范畴,所以,在目前的语法研究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将汉英语法“数”范畴进行简单类比,尤其是存在着将汉语的“们”和英语的“—s—es”简单等同起来的倾向。本文试对汉英语法“数”范畴进行比较,以揭示它们不同的个性和内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