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街区的概念和特征,对合肥特色街区分类、布局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着重介绍和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利用和保护问题,最后从规划设计、合理定位、政府及社会广泛参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合肥是一座具有22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合肥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意义重大,也具备较好的条件。对照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定和申报标准,本文认为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合肥市已基本具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提出千年古城合肥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六大城市特色:"历史悠久"、"军事重镇"、"江淮都会"、"文化名郡"、"创新之城"和"山水古城"。  相似文献   

3.
从资源特色、城市旅游服务体系、区位及交通条件,以及发展机会等四个方面对武昌区打造宗教文化旅游街区进行了辩证分析,提出了武昌打造宗教文化旅游街区可行且机遇难得,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4.
合肥市高星级饭店的发展,对打造合肥旅游城市的品牌、推动合肥区域特大城市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共关系已然成为饭店的基本管理职能之一.碎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合肥市高星级饭店要运用微信、微博等微传播媒介推动员工对于饭店信息的分享,构建科学的传播机制,塑造饭店的独特形象.  相似文献   

5.
大旅游发展模式强调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旅游与城市旅游。合肥市旅游业以建设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为目标,应该在构建城市现代服务体系中发挥先导作用与核心作用,首先满足全市400多万市民的旅游需求,努力成为合肥市的“名片”;应该打造合肥市的“主打”景区,打造合肥市的会展旅游,打造合肥旅游业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真实历史信息的遗存,其体现着鲜活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规模、能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某一民族或某一地方的鲜明特色,反映某一历史时期风貌特色的区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于历史街区的研究主要是从概念着手的,进入21世纪,"历史街区"的研究开始突破文物保护、城市改造等领域,向着多元化视角展开,研究数量大幅增加、研究角度步步细化,研究学科不断多样,理论转化实践不断涌现,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基于文物保护视角提出的历史街区,实践领域主要是从保护之上、抵制时尚,空间置换、商业地产,功能单一、忽视居民,古街仿建、混淆历史等模式角度进行开发。然而,历史街区只有创意旅游开发,才能将街区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才能"活化"历史街区,才能实现城市的更新升级。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文化造产、文化造场、文化造市旅游开发路径,最终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打造融文化、休闲、商业和旅游于一体的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合肥利用环巢湖丰富的旅游资源树立了"览百里巢湖,游千年合肥"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形象定位。百度旅游、搜狗旅游、马蜂窝、travelpod四大旅游传播网站的相关网络游记内容,从文化、宜居和生态、现代化都市、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等维度直观反映了合肥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要真正打造合肥"大湖名城"的城市名片,就要积极创新旅游开发思路,做好"水文化"文章;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形成国际化发展态势;提高旅游地和谐度,创建文明旅游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花境在园林景观形式应用中日益兴起,本文介绍了花境的概念和主要特点、景观价值与特色,以及其在国内外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状况.同时以合肥城市绿地中的花境应用为例,对应用花境的典型公园合肥滨湖湿地公园和四季花海公园进行调查,对合肥市主要花境的分布分类、应用现状及设计形式进行探讨,总结并提出合肥市花境设计的相关建议,以期促进花境的推广应用,提升合肥市作为"大湖名城"的整体景观形象.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20,(2):41-46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为了打造合肥内陆新高地,带动合肥经济的进一步腾飞,需要推动合肥外资、外贸、外经、外包、外智(以下简称"五外")深化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文章首先概述了合肥"五外"型经济的现状,虽然经济建设基础良好,但"五外"联动发展存在着不足.基于2004—2017年合肥市新批合同外资(NFC)、合肥市进出口贸易总额(EI)、对外劳务合作额(FLA)、对外承包合同金额(FPC)、专利授权量(PGN)五个变量,然后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合肥"五外"型经济联动发展的微观机制.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合肥发展"五外"型经济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墨润清莲     
正安徽省合肥市莲花小学建于2001年,被评为合肥市书法特色学校和安徽省书法教育实验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立品"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雅正之人"为育人目标,构建以"莲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着力打造书法特色。学校全面普及书法教育,将每班每周一节毛笔字课纳入课表,在校舍紧张的情况下,配备了两间专用的特色书法教室——"砚语书屋"和"残砚斋"供师生上课及日常练字使用。学校的"墨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