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人教版第12册第2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本次习作教学应以培养想像力为主要目标,在假设“我会克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想像克隆“什么”和“为什么”克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总结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3.
“长度单位”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建构意义,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整体构想] 全文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诵读为主线,每课时突出一个教学重点或突破一个难点。其中第一课时,以“逍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第二课时,以“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和作者思想;第三课时,以“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鉴赏艺术特色,同时积累文言词汇。  相似文献   

5.
商荣斌 《物理教师》2006,27(9):49-50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尤其要注重让学生体会探究的过程和所用的方法。下面就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五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对新课标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会考虑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把学生带到什么地方?第二,如何把学生带到预期的目的地?第三,怎样知道我把学生带到了预期的目的地?显然,第一个问题涉及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设定,第二个问题涉及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第三个问题涉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为了更好地引导小学数学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励学生的思维创新,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的部分作文题为例,谈谈如何在作文中引导思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历史备考中的六字要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近年来的历史高考试卷,笔者以为,做好高考复习工作,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有所重视:第一是引导学生读透教材,夯实基础;第二是精讲精练,精心小结;第三是强化对历史原理的教学,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理性的认知和分析能力;第四是教学中要关注新知,联系时政;第五是及时检查。及时调整;第六是教师要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9.
刘启平 《广西教育》2006,(1A):38-39
在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赠汪伦》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用谈话方式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自主读诗,了解诗歌大意;然后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品读诗句,领悟涛情;再营造出和谐的情境,师生以山歌颂诗情;最后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现存把“以歌颂情”和“仿写训练”这两个环节的教学片段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1.本单元是继第一册第五、六单元及第二册第五单元后学生接触的第四个古诗文单元,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虽已初步具备了一些文言文、古诗词的感知能力,但多数仍未能形成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仍需继续引导学生重视熟读背诵,理解基本内容和常用文言词语。引导学生注意古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下功夫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特别是加强熟读背诵。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教师的教案设计可由五列并行构成,第一列是教学内容的展开过程;第二列为教学目的(知识、思维、品格)实现的相应内容(程度);第三列为相应的教师活动(主要指对学生的引导);第四列不同步的学生活动(合作、质疑);第五列为教学反思,接纳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可见,教学过程应突出以教学内容展开为载体,以情感激发、持续为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一、学法回顾平时我们学习课文都有哪些方法?《山雨》是一篇写景的课文,用什么学习方法更能体会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一读,画一画,边读边想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二、自读课文,感悟探究(一)欣赏山中雨声,学习第二段。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在这段话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4人小组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根据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①指导读好第4自然段。请学生模拟远处雨声及近处雨声,体会雨声的变化。练读,师生评议。②引导体会句子:飘飘洒洒的雨丝是…  相似文献   

13.
教学分析 《庞贝城的毁灭》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中的第6课,是在学生学习《地震》一课后,引导他们继续探究地球内部力量以火山爆发方式如何改变地球的表面,也为后面的《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一课作铺垫。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我国史学界争论已久的问题。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考问史学研究的前沿信息,引导中学教学向着科学、求真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5.
李响莉在《中学生物教学》2007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课堂教学情景设计中常见的误区为如下“五忌”。一是忌忽视目标,生硬联系随意创设。情境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故乡的云》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本单元教学,以情感为切入点,让学生从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共同的思乡情感,并引导学生从对故乡的思念,升华到对祖国的热爱。  相似文献   

17.
语文审美化教学,也可称作语文艺术化教学,是一种经过美学加工的语文教学。“语文审美化教学过程,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理想,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审美教学媒介,引导学生认识语言世界,建构和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第202页)这个过程是在完成  相似文献   

18.
案例背景:《大树的故事》是小学美术第三册教材(人教版)第八课,这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有意思的课题,引导学生对大树的故事进行丰富的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内容。教材第一个例题要求学生分组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为讨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提供素材。随后教材结合一道具体的乘法算式,向学生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第二个例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第三个例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想想做做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倍数因数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确定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雷虹 《四川教育》2002,(11):15-15
一节体育课上,我讲解、示范了立定跳远的要领后,让同学们进行尝试练习。突然,整齐的队伍乱了起来。只见一个男孩趴在地上,用手戳一只大青蛙。青蛙一跳一跳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灵机一动:青蛙跳远蹬地不是和立定跳远的蹬地动作一样吗?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谁能说出青蛙是怎样起跳的吗?”“前双腿是弯曲的。”王强第一个兴奋地喊到。“它起跳时后腿非常有力。”另一个同学补充到。“很好,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青蛙起跳时是身体哪些部分用力的?”我又问。“是前脚掌用力,而且它身体全部展开了。”于是,我引导学生:“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