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传统儒学与古代散文的历史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轴心的是孔子开创的儒学,它所产生的一整套文化价值观念,成为左右文学发展的主要杠杆.在传统儒学影响下,古代散文在其整个历史流程中,封闭性的理论结构和开放型的创作心态始终显示出尖锐的矛盾,同时也为古代散文的发展标示了一条明显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韩愈是古代的散文巨匠和著名思想家,而他自身的人生价值取向却是以宣扬"古道"即传统的孔孟儒学之道为己任的非文人道路。这种人生价值取向,在他仅存的几篇少作中有所表现,并且贯穿了他一生的散文创作。为了实现既定的人生目标,韩愈"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努力修炼作文技巧,最终完成了儒学与散体文学的统一,为后世文学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影响及于宋元明清历代散文大家,尤为深远。  相似文献   

3.
从日本社会的儒学发展来看,其认知与实践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对中国儒学的继承与自身儒学的发展。在日本儒学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程度是随着汉字的传入以及汉文化的东进而不断发展的。同时,以大化改新为标志实现了儒学在全日本的全面发展。最终,促使儒学成为日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就儒学而言,其对于日本民族的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代散文的变化是随着儒学的复兴一起变化的,分三个阶段,重儒兴学,文质初变阶段;儒、释、道并重,骈散相问;儒学复兴,古文运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科技形成、发展于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并在这一文化背景中发展至高峰。正是在科技与儒学的互动中,儒学既促进了古代科技的高度发展,培育出古代科技的务实性,体现出对于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又在文化上将古代科技纳入儒学的统摄之下,造成了科技独立性的缺失与科技理论性的薄弱,对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本文从儒学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现代诠释、创新发展以及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儒学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工作。中国传统儒学在本质上是封建文化,当代儒学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儒学文化的当代传承中,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反对文化复古主义,自觉肃清封建残余;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精神,接纳现代文明形式,实现创新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隔而不断,社会改良和创新才是儒家真精神,儒学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理想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儒学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意志。  相似文献   

7.
汉初散文作家们以昂扬的意气和伟大的抱负,为巩固新兴的政权而反思历史,建言献策.从汉初散文中反映出儒学政治化的文化内涵.政论文的特性,导致汉初散文最终走上重质轻文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中国和平崛起并出现儒学复兴趋势的时代背景下,具体论述了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进而评析了现当代儒学的几种理论形态,展望了当代儒学复兴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的。现代新儒家的新心学、新理学、新经学固然有其发展空间,但很难突破经院哲学的藩篱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世纪之交兴起的"新儒教"虽然将在民间聚集信徒,但不可能像倡导者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教"。而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则提供了一个有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唐社会,佛老泛滥,儒学衰微,同时,骈文盛行,颓靡之风未减,这些都不利于巩固唐王朝的统治与社会的发展。韩愈崇尚儒学,倡导道统,但由于佛道二教在社会上大肆盛行,骈文又在文坛上占据统治地位,势单力薄的韩愈自觉难以完成此大任。为此,韩愈大力奖掖后进,培植斗争力量,以重振儒学,并恢复散文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如何看待儒学、如何实现中国文化的重建,一直是困扰中国文化界的重要问题。一百多年以来,对于该问题的探讨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理论。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层次的内容与复杂的内在结构,无论是对“人生究竟”问题的追问、对传统社会规范的建构,还是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塑造、人文伦理的建构、民族心理的形成等等,儒学都作了独特的回答。因此,面对儒学内涵的多层次与多角度,我们应该避免那种对儒学以偏概全的简单评析,以及大而化之的笼统界定;而应该在理清儒学内在层次及逻辑架构的基础上,对儒学的现代价值问题做出细致分析,以期能够找出一条儒学与现代文明的衔接之路。  相似文献   

11.
欧洲直到近代才开始真正接触中国文学,虽然此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译介的范围却是全方位的,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欧洲学者希望通过中国文学来洞悉中国文化的精髓,在配合远东传教的同时,用以改革自身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国学的基本内容是经、史、子、集,国学的基本精神是民本意识、良知实践,国学实践的至境是真、善、美。国学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引领"马克思"与"孔夫子"共存共荣的思想文化现象,当代语文课程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国学教育的语文课程化,就是通过培养青少年的中华信仰,发展青少年的良知情感,塑造青少年的中华人格,崇尚承载国学文化的中文尊严,在有国学知识内涵、有思维建构过程、有审美体验活动、有言语产品生成的中文实践中,把中文道路延伸向五洲四海。  相似文献   

13.
在唐代,佛教的发展达到鼎盛,并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发展给本就式微的儒学带来了更大危机,为了恢复儒学的权威地位,这一时期的士人知识分子进行了不懈努力,柳宗元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积极吸收佛学精义,主张儒佛融会,使儒学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并对两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唐时期,随着山东士族的复兴,古文运动蓬勃发展。在骈文盛行的中古时期,山东士族有不废古文的优良传统。古文运动的精神实质与山东士族的家学门风相契合,同样具备宗经的传统、反佛的立场以及尚功用、重实际,反对浮华风气的特点。山东士族对古文的勃兴居功甚伟,参与并引领了古文运动。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和荀子,他们的义利思想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认识到义利关系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末中国散文史上的奇观--老生代散文(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生代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文坛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一批活跃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老年散文家,在他们的人生暮年,又创造了艺术生命的辉煌,为20世纪的散文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散文展示出学者、作家所特有的历史哲学;他们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对当代文化本体散文的回归具有奠基之功;面对生活给他们带来的磨难,他们通达洒脱、俯仰自如。无论在文化人格架构方面还是艺术特质方面,都是后来者的典范。他们的散文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文本资源。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末中国散文史上的奇观--老生代散文(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生代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文坛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一批活跃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老年散文家,在他们的人生暮年,又创造了艺术生命的辉煌,为20世纪的散文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散文展示出学者、作家所特有的历史哲学;他们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对当代文化本体散文的回归具有奠基之功;面对生活给他们带来的磨难,他们通达洒脱、俯仰自如。无论在文化人格架构方面还是艺术特质方面,都是后来者的典范。他们的散文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文本资源。  相似文献   

18.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为能在中国本土传播,积极加强与儒、道的沟通和对话,尤其注重与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学之间的互动,二者之间由契合到互补。最终,作为异质文化的佛教,在始终占据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学面前,不仅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质,而且成功地融入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乃通一切界而又不限于一界,因此,文化是一种渗透并体现于不同实存领域中的“柔性的”创生力。文化的这种“无用之用”特性折射出了文化发展的功利性。从深层次看,文化的“无用之用”表现为一个由某种地方性和特殊性而不断趋向于不同层级的普世化的展开过程。文化所取义普世化实质上就是文化的“共通性”,由文化的这种“通”性义来重新审视“全球化”,“全球化”进程实质上已铸成了社会发展和人类存在趋向于无节制的“消费性”,而儒家文化的生存节制意识正可对目前“全球化”的过度“消费性”偏向起到补救作用。建设现代意义上的儒学和文化形态必须走出两个误区:1.偏执于文化的普遍性、共时性的层面,而忽略其个性和历时性的意义;2.关注儒学的教化和实践特性和功能的同时,倡导重建制度化的儒学,倡导建立儒教并定为国教。要培育三种文化意识:1.要努力创造儒学的当代形态;2.致力于重建儒学与民众生活的联系;3.注重“以身体道”群体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文化乃通一切界而又不限于一界,因此,文化是一种渗透并体现于不同实存领域中的"柔性的"创生力.文化的这种"无用之用"特性折射出了文化发展的功利性.从深层次看,文化的"无用之用"表现为一个由某种地方性和特殊性而不断趋向于不同层级的普世化的展开过程.文化所取义普世化实质上就是文化的"共通性",由文化的这种"通"性义来重新审视"全球化","全球化"进程实质上已铸成了社会发展和人类存在趋向于无节制的"消费性",而儒家文化的生存节制意识正可对目前"全球化"的过度"消费性"偏向起到补救作用.建设现代意义上的儒学和文化形态必须走出两个误区:1.偏执于文化的普遍性、共时性的层面,而忽略其个性和历时性的意义;2.关注儒学的教化和实践特性和功能的同时,倡导重建制度化的儒学,倡导建立儒教并定为国教.要培育三种文化意识:1.要努力创造儒学的当代形态;2.致力于重建儒学与民众生活的联系;3.注重"以身体道"群体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