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崔静 《青年记者》2001,(3):38-38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对文化新闻的需求越来越大。文化新闻在一张报纸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多。各家报纸纷纷出现了周末版、星期天刊、文化周刊等。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有深度和力度的文化新闻呢?一、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精心选好主题做为一名“文娱”记者,不能只盯住“明星”们搞一些所谓读者爱看的风花雪月的稿件,而应投身到社会市场经济的大变革中去,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纷乱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新闻,从大  相似文献   

2.
姚林 《新闻世界》2012,(9):28-29
报纸以文字传播为主,在传统的报纸编排中,重文轻图一度盛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阅读方面,人们自然而然、不可抗拒地走进一个新的时代——读图时代。随着我国新闻摄影事业不断发展,作为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新闻摄影,越来越受到报刊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在今天,图片已不再是简单的新闻形式和点缀版面的手段,它是吸引读者注意力,提高新闻报道现场感和贴近性的一个亮点,是增强报纸市场竞争力的一大要素。  相似文献   

3.
张琪 《新闻与写作》2004,(7):24-24,27
“新闻链接”、“关键词”、“新闻闪回”等词语在报纸媒体上的频繁出现,映证着网络链接时代报纸新闻背景的新变化。在社会变化纷繁复杂、传播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报纸新闻背景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问题与矛盾。20世纪30年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事物复杂化,就事论事的纯新闻报道已不能向读者完整地展现新闻所描述的历史。再加上科技向人们生活渗透力的加强,也使得科技新闻报道越来越不是少数专家的阅读专利。于是在美国,出现了需要提供大量背景材  相似文献   

4.
易鹰 《新闻记者》2001,(10):56-57
摄影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 ,它运用摄影技术 ,通过图片的可视形象 ,报道新近发生和发现的、为读者普遍关心或感兴趣的事实。在平面媒体中 ,图片是最具视觉冲击力 ,最能吸引读者的报道形式。在办报越来越讲究“图文并重”的今天 ,文字记者一手写文字 ,一手拍照片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而是报业竞争新形势下记者全面发展的趋势。新闻界前辈穆青同志很早就提出过著名的“两翼齐飞”论。他指出 ,文字和图片是新闻报道不可缺少的两翼 ,缺少哪一个都飞不起来。他还强调 ,“一个新闻单位 ,对于文字和摄影报道要同等重视 ,同等爱护 ,不能厚此薄…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闻媒体间竞争不断加剧,“记者手记”作为一种特有的具有较强亲和力与灵活性的传播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新闻媒介的重视。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浅析“记者手记”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是一种认识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报业竞争的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是看能否提供好的新闻给读者。 以前我们听惯了一句话,说要提供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所谓新闻,是人们并不知道的东西,人们还不知道的东西,你怎知他喜不喜欢? 所谓新闻,是不管人们喜不喜欢都应了解的。地震发生了,战争爆发了,这些灾难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但因为不喜欢就可以视而不见么?只愿意听好消息的人,不是幼稚就是不健全。 不同的报纸的报道有高低文野之分,记者编辑怎样去选取最值得读者关心的新闻报道出来,这就需要了解什么是新闻价值的问题。 新闻价值是记…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数据数量逐渐增多,人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正在大规模的产生,不断的被人们分享,而且大数据也在重复被使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很多领域都有较大的影响,首先是商业领域,其次是公共领域,最后是新闻界。随着人们对大数据的不断挖掘,大数据分析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新闻从原有的固有模式正在向数据叙事模式快速发展。虽然报纸一直是时政新闻报道的关键方式,但是报纸报道的形式比较传统,而且过于僵化,无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因此,要想发挥出报纸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就必须实现报纸时政新闻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8.
丰峰 《新闻实践》2005,(6):52-52
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和版面的扩充,如今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新闻在版面上已越来越被边缘化,娱乐新闻则风头十足地唱起了主角。娱乐新闻已有蜕变成“八卦新闻”之嫌,作为一位从事娱乐新闻报道已有10多年的记者,为此深感忧虑。翻看一下报纸,便可发现大量的“八卦新闻”充斥着版面,诱惑着读者的眼球。如,导演黄  相似文献   

9.
会议新闻在党报的宣传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每年中央到各省市自治区的“两会”,再到各部委的工作会议,各行业视工作形势发展而召开的系列会议,由此可见采写会议新闻是记者、通讯员一项基本功。但常有读者议论:“我就烦看会议新闻,又空又长,今天李书记讲话明天张厂长强调,一个套路。”也常有作者感叹:“搞会议报道没意思,很难。费力不讨好。”为什么会这样呢?纵观以往会议新闻报道,其主要弊病就是滥、长、空及写作的程 式化,报上常见的“格式化”会议新闻让读者生厌、心烦,有的报纸 因此类会议新闻太多,从而失去不少读者…  相似文献   

10.
朱永红 《新闻实践》2011,(11):42-43
乐清日报的“微新闻”开办两月有余,已经成为报纸最知名的栏目之一。记者出去采访,读者通常会说起近日报纸上哪条“豆腐干”新闻有趣。虽然,我们将模仿微博体的新闻报道文体命名为“微新闻”,但读者形象地将之称作“豆腐干新闻”。  相似文献   

11.
耿颖 《新闻传播》2013,(12):313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的大量爆炸,读者对新闻的参与和关注度越来越强。在这种形势下,单调的新闻报道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尤其是都市类报纸,一条新闻报道出来,往往后续和跟踪报道就很重要,根据受众的反馈,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就显得更为关键。这也是报纸是否能紧跟时代的脉搏,从读者喜闻乐见的角度来报道新闻的要领所在。因此,在基于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上,适当的新闻报道角度,也就是策划显得非常重要。在这个都市报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采集到独家新闻已经不算是赢家,而对于同一件新闻,谁报道得深入,谁报道得角度独特,能让读者想继续看下去,才是真正的赢家。而网络媒体和报纸这种传统媒体相比,有其固有的劣势,也就是信息量琐碎,连续性较低。而对于报纸的新闻策划,可以将信息整合,以整体化、逻辑化的态势呈现出来,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作为编辑,是坐镇后方的军师,新闻的策划点子都是在这里产出的,若军事策略不好,再优秀的统帅也难以赢得战争的胜利。本文从编辑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了什么是新闻策划,以及怎样策划新闻,适合新闻策划的对象等,是一个侧重于编辑方向,有关于新闻策划的概述。  相似文献   

12.
评论在报纸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表现的方式越来越多样,涉猎的题材越来越广,读者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地市级报纸记者怎样才能写出读者喜爱看的鲜、深、精的特色评论,以提高报纸的引导力、竞争力呢?一、把地方视角与开放思维结合起来无论是日报还是晚报,要保持地方特色,就要刊发具有本土特征的新闻报道,这是地方报纸赢得本地读者的一大法宝,评论也要结合本地的重要新闻事件、政策、法规,表达主张、发表看法,即办有独特见解的报纸。为了增加评论的针对性、有效性、地域性及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只讲一个问题,即新闻作品的风格问题。名记者必然有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成不了名记者,这是一条规律。仅仅是写稿多,没有风格,几天不见报,读者就记不住你了;或者虽然记住了你的名字,却记不起你的作品。有时读者会说某某记者“见报不少”;但问起“他都写了些什么稿?”回答是“记不起来了”。记者要成名,没有见报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但如果没有自己的代表作,没有让读者过目难忘并剪贴下来反复欣赏的作品也是不行的。没有代表作,对记者特别是资深记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一、什么是风格什么是风格?风格就是作者的个…  相似文献   

14.
从广义上说,新闻采访是一项调查研究性质的活动,从狭义上讲,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搜集素材而进行的带有特殊性质的调查研究活动。报纸副刊新闻与正版新闻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别,目前,报纸副刊新闻的采访活动正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克服“社会刻板印象”,把副刊新闻做“活” 副刊是党报适应形势要求,顺应受者呼声和面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与正版有机的统一,是正版的必要补充和自然延伸。随着副刊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受众对副刊新闻报道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期望值越来越高。我们所说的副刊新闻与历史上的副  相似文献   

15.
翻开现在的报纸,明显地发现“短新闻”越来越多了,随之而来的是报纸的信息量增加了,内容丰富了,版式活泛了。这是近年来报业竞争带来的一个可喜的变化。一张报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做强做大做成“精品”,归根结底还是看你的报纸有没有吸引力,看你这种吸引力能否保持长久。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对信息量的需求,决定了“短新闻”在吸引力方面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是一张报纸综合报力的标志。一张报纸,如果只是大量的信息,只是一些典型,而不能提出新的思想,特别是转折时期说不出新话,恐怕没有什么竞争力。言论在报纸上经常配合新闻报道发表,但与新闻报道不同。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曾这样形象地描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新闻是捧给读者的一个西  相似文献   

17.
当今报纸已进入了“读图时代”,而“图文并重”也成为当今报纸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图片的运用越来越被重视,图片报道在报纸新闻报道中已真正担当起主角。图片新闻是报纸这一特殊商品中重要的包装元素和商品要素,被称为报纸的“眼睛”。要让报纸的“眼睛”亮起来,新闻图片要“善于说话”,要能通过图片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新闻素养和过硬的摄影本领,在“抓拍”上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读者看报纸,可能不会想那么多,比如哪条是教育新闻,哪条足时政新闻,哪条是社会新闻……而对于我们记者来说,新闻有着严格的分类,记者也因为跑的战线不同,有着“时政记者”、“产经记者”等各类头衔之称。  相似文献   

19.
浅论新闻立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自力 《新闻界》2000,(5):52-52
什么是立体,有常识的人都能理解;但是什么是立体新闻,不少人却不太清楚。因此,在新闻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探讨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立体新闻的起源和发展   什么是立体新闻 ?《人民日报》主任记者王楚有个较好的归纳和见解,他说:“在同一画面上,同时表现某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比方把人像的正侧面同时表现,把立体这一形式运用到报纸新闻写作上,能使读者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获得是过去两倍甚至几倍的内容,读者读新闻所引起的共鸣时间也为之缩短。”   我国的“立体新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的过程。最早提出新闻“立体化”…  相似文献   

20.
何琨 《新闻采编》2001,(6):32-33
不可否认,随着报纸品种和版面的增加,各报纸之间的新闻竞争是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白热化了。在这场竞争中,如何能让新闻有可读性、有必看性,使读者不但想看、而且争抢阅读,在诸多原因中,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新闻“动”起来,让读者通过看报纸新闻,就能随时知道有什么事发生,掌握到最新的新闻动态。 一般来讲,动态的新闻,肯定是鲜活的新闻;鲜活是新闻的本质要素之一,也是读者愿意看、想看的想知道的新闻。 至于如何才能让新闻真正“动”起来,让报纸新闻成为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大连日报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