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李熙 《出版参考》2015,(8):22-23
本文所讲的“移动出版”是指将图书、报纸、杂志等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后,经过互联网、无线网以及传输设备进行传播,并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来阅读的行为方式.其中包括手机出版,平板电脑出版和其他移动终端出版.2014-2015年是移动出版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年份.有人说,未来的世界是移动互联的世界.这一阶段移动出版的发展无疑将人们向移动互联网世界更推进了一步.这一阶段政府和企业都为以后的移动出版发展铺平了道路.具体来说,与往年比较呈现出不同特点:政策层面获得利好消息、移动终端不断扩展、各方布局移动阅读、赢利模式成熟、微传播重构出版各环节等.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得以真正生活在无处不在的网络空间而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这一革命性的突破为数字出版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将引领数字出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移动互联网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内容生产模式,这将为数字出版注入新的驱动力.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入手,阐述移动互联网给数字出版带来的机遇,以及出版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加快了传统出版业的变革,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外国文学作品也受到了移动阅读的影响,逐渐走上数字出版之路.文章从外国文学作品数字出版的生态语境、出版形态、版权保护等方面,阐释移动阅读对外国文学作品出版的多元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移动阅读时代下用户的阅读习惯、偏好以及对数字出版内容和形式的需求,致力于提升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出版用户体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用户在移动阅读中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洞察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结果】用户在移动阅读时代更注重阅读的便捷性和个性化,并对数字出版的互动性和视觉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结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出版的用户体验需求在不断变化,尤其强调阅读的便捷性、个性化、互动性和视觉效果,数字出版行业应针对这些需求进行创新和优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阅读已成为消费者首选的阅读方式.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特点,实现融合转型成为传统出版企业摆脱现实困境的关键.本文基于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特点,引出一种关注用户移动阅读特点、立足传统出版企业自身优势的多维运营体系,以期探索传统出版企业利用自身内容资源优势,实现满足广大读者移动阅读需求的内容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6.
汪琳  谢莎 《出版广角》2016,(14):27-29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网络出版悄然而生.作为少儿出版主力军的儿童文学出现了新的出版形式——有声阅读APP.“宝贝听听”正是这样一款移动有声阅读产品,它回归文学最初“声音一听”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模式,借助移动设备的技术进步,克服之前有声阅读出版的缺陷,注重内容的场景化设计和产品的生态系统打造,成为儿童文学移动网络出版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少儿出版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移动阅读不断抢夺阅读市场,数字化娱乐项目分流了孩子们的阅读时间,纸质图书受到冲击;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有助于少儿图书精准营销和构建更健康的阅读生态系统。少儿出版必须进一步融合数字出版,线下坚守内容为王,坚持出精品,线上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服务,实现由图书销售到阅读服务的转型,才能将挑战变为机遇。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数据技术,读者能更自主地选择电子刊物阅读,同时其选择也更容易被记录.刊物由传统纸质到数据化出版,形式由单一到多样化,付费方式灵活.电子刊物的内容愈加丰富,在文字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音、视频元素.移动终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让大众的阅读模式较传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断加深,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本文通过对手机电子刊物的形式及其付费方式的研究,呈现这种变化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龚捷 《编辑之友》2016,(10):22-25
场景作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的第四大媒介要素,深刻改变着移动阅读方式与读者需求.移动阅读需求呈现出移动伴随与碎片化、时空合一的个性定制和提前“半步”的预测与服务等新的发展趋势.因此,为适应场景时代移动阅读的新趋势,充分发挥场景要素功能,移动出版发展可沿着运用场景进行移动定制出版、融入场景实现全媒体移动出版服务、构建场景生产移动阅读需求这三条路径渐次而行.  相似文献   

10.
龚捷 《编辑之友》2016,(11):21-24
场景作为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的第四大媒介要素,深刻改变着移动阅读方式与读者需求.移动阅读需求呈现出移动伴随与碎片化、时空合一的个性定制和提前“半步”的预测与服务等新的发展趋势.因此,为适应场景时代移动阅读新趋势,充分发挥场景要素功能,移动出版发展可沿着运用场景进行移动定制出版、融入场景实现全媒体移动出版服务、构建场景生产移动阅读需求这三条路径渐次而行.  相似文献   

11.
手机、平板电脑等“掌媒”的出现,使移动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一种不可忽视的新兴的阅读方式.本文主要探讨了移动阅读时代数字出版结构和形态的新变革,论述了数字出版行业在出版平台、传播渠道、出版者、传播内容、出版方式等层面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数字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等,以期对我国数字出版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智能客户端的阅读影响了传统的阅读体验,作为新闻编辑适应当前社会移动阅读模式转变角色是大势所趋,如何让新闻更好的适应移动阅读模式,增强新闻传播广度和深度,打破传统的阅读角色限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尤其是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的阅读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碎片化、泛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媒体出版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新媒体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的差异日益显现.电子音像产品曾在出版史上浓墨重彩,其“盘配书”产品也曾在传统数字向数字出版迈进初期留下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随着出版与科技的不断融合,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在现阶段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出版与科技的融合是促进转型进程的关键.运用数字化的技术实现纸质图书的立体化阅读可以作为融合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纸数融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终端,实现立体阅读、书网互动,将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和延伸阅读.数字出版相对于纸质图书而言,为图书内容提供了新的载体,为传统出版丰富了出版手段,为编辑实现策划数字产品提供可能,为实现“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的现代出版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11月26日-27日,2011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年会在北京举行.方正电子应邀在移动阅读分论坛上发表了主题为《移动阅读:开创数字出版新空间》的演讲.“统一发布平台,多种展现形式”,在回答新闻出版业应该如何发展移动互联应用时,方正电子数字出版业务部副总经理高国连提出如此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何竞平 《编辑之友》2018,(8):16-18,33
近年来,我国移动出版平台高速发展,广告运营是其重要的盈利来源之一.文章结合我国移动阅读、移动动漫、移动视频等领域的知名移动出版平台的相关案例,探讨移动出版平台的广告运营策略.研究认为,在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市场生命周期阶段,移动出版平台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任务;移动出版平台应循序渐进,根据所处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广告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传统的阅读方式主要以纸质媒体为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新兴媒体使得人们的阅读得到较大变革,其阅读方式也逐渐向手机阅读、在线阅读、下载阅读等方式转变。在此背景下,数字出版平台以其特有的优势为大学出版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结合大学出版社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依然存在投入机制不完善、品牌管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创新转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周月玲 《出版广角》2021,(14):78-80
在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科技的推动下,人们进入数字阅读时代,出版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打破传统出版的操作流程与产品界限.有声读物的出现,让出版业呈现一种与实体出版截然不同,却具备更多传播可能与延展方向的出版样态.未来的有声读物自出版流程,将会走向多节点合作、多资源开发、多平台分发、多媒介融合的深层次跨域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功能的不断推出,给人们带来了科技的享受,但由于当前我国的移动阅读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和管理上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学习先进的移动阅读技术,是促进我国图书馆移动阅读发展的突破口.以Overdrive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就其移动阅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构建有效的移动阅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各地的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然而尚未挖掘出全部的潜力。随着内容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微阅读"时代的开启,阅读和出版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这是传统出版发展的"内忧",逼迫传统出版迅速转型。同时,国外出版巨头不断进入中国市场,西方的数字出版资源、技术和服务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