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伶俐 《新闻前哨》2012,(10):69-70
如果说2005年刮起的“超女风暴”让中国观众第一次认识了音乐真人秀节目,那七年后的2012年无疑称得上是音乐选秀节目的“转型年”。这一年共有十余档音乐选秀节目集体开播,无论是山东卫视的《天籁之声》,还是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都纷纷举起了创新、革新音乐选秀节目的大旗,寻求突破。而白热化的竞争中,“黑马”《中国好声音》却后来居上,独占鳌头。第二期节目收视率就高达2.8,第三期收视率更以3.093博得全国收视冠军,创下了历年来音乐选秀节目最快之成长速度。《中国好声音》缘何在短短数周内迅速串红,其原因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版权“大战”、冠名商更换、改名风波后,浙江卫视的《中国新歌声》(以下简称《新歌声》)高举着“全新原创”的大旗高调逆袭,在已播出的八期节目中保持了1.69-2.24左右的全国网收视成绩,几乎扫下了所有的双网第一.①但另一方面,《新歌声》因与《中国好声音》(以下简称《好声音》)的诸多相似而招致不少非议.《新歌声》的节目模式是“全新原创”还是“换汤不换药”?是合法借鉴还是盗版“克隆”?如何界定相似节目之间是否构成知识产权的侵权?本文从国内法律和国际法律两方面进行解析,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舒馨 《新闻实践》2010,(5):66-67
2009年12月31日晚,深受听众喜爱的"中国之声"《神州夜航》节目"航行"到了尽头:次日开始,这一时段变成《央广新闻》。从此,"中国之声"成为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新闻广播。在最后的时刻,无数听众通过手机短信、网上论坛,表达他们对《神州夜航》节目的留恋和不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电视歌舞类选秀节目演绎得十分火爆,2013年更是再掀高潮。《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我为歌狂》《中国梦之声》《中国梦想秀》《一声所爱·大地飞歌》《放歌中国》《我爱记歌词》《男声学院》和新一季《快乐男声》《中国好歌曲》《中国好声音》等等。  相似文献   

5.
卢婷婷  王永 《新闻世界》2012,(11):37-39
《中国好声音》无疑是今夏最火爆的电视节目之一。国外成熟节目形态与中国方式的合谋、“以声取人”的草根选秀、导师的名人效应、仪式化的场景设置以及整合营销传播方式的运用等,是《中国好声音》收视率屡创新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走出去办广播,办看得见的广播”,这是近几年来广播领域倡导的一种发展趋势。从2005年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力、了《直播中国》节目,成为“走出去办广播”的一个范例。这档节目就像一扇开启的窗,为中央台走进地方、地方台走向全国送来了清新的风。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在《直播中国》节目开办三年来,六次与中央台中国之声合作,推出大型直播节目“走进青岛”,节目影响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周云龙 《视听界》2012,(5):14-19
一个热点:电视荧屏众"声"喧哗事由:今夏电视荧屏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热播了。没过多久,荧屏上类似的选秀节目差不多同时井喷,而且几乎清一色地打出"寻找好声音"的口号:青海卫视《花儿朵朵》、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辽宁卫视《激情唱响》、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山东卫视《天籁之声》、云南卫视《完美声音》、深圳卫视《TheSingOff清唱团》等。有报道称,二线卫视集中"发声"。  相似文献   

8.
中国内地音乐类选秀节目走过十年风雨路,在摸索、效仿其他国家同类节目中诞生,在问题、争议声中成长,在跨文化、全媒体背景下突破。文章将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作为突破口,实证探究了中国内地音乐类选秀节目发展过程中瓶颈的突破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受众参与扩大媒体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的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最好的传播效果是有受众参与的一种活动性的面对面地接触和交流。在我国,有受众参与的各类互动节目已成为媒体节目中的主导形式,央视的《焦点访谈》、《赢在中国》、《非常6+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12,(5):14-15
事由:今夏电视荧屏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热播了。没过多久,荧屏上类似的选秀节目差不多同时井喷,而且几乎清一色地打出“寻找好声音”的口号:青海卫视《花儿朵朵》、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辽宁卫视(《激情唱响》、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山东卫视《天籁之声》、云南卫视《完美声音》、深圳卫视(《The Sing Off清唱团》等。有报道称,二线卫视集中“发声”。  相似文献   

11.
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中国真人秀节目一如既往地备受关注,从《我是歌手》到《中国好声音》,从《中国梦之声》到《最美和声》,从《妈妈咪呀》到《最强大脑》,再到《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亲子类节目,真人秀几乎做到了全年“无缝衔接”。从整体上看,近一年来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充满了积极的正能量,电视人也在以亲身实践助推着“中国梦”的电视表达。  相似文献   

12.
边吟 《新闻实践》2014,(4):105-106
《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于2012年7月13日播出的选秀节目,首播一炮打响,之后收视率不断创出新高,成为里程碑式的力作.本文借由《中国好声音》,梳理我国选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并解析该节目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3.
傅雪琴 《中国广播》2009,(10):25-27
200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实行轮盘式运作模式。除了《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新闻纵横》等节目和《全球华语广播网》外,新闻播报不再有栏目的概念,不再有节目的划分,24小时新闻随时播报。这一改革促使中国之声收听率快速增长、广告收入迅速攀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电视领域,已经过去的2012年毫无疑问是属于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一个《中国好声音》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节目的点点滴滴也成为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近几年开始回暖于电视屏幕,它们真的要"复活"了吗?回溯历史,几经波折。但就近十年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而言,有复活就意味着一定有着曾经  相似文献   

15.
在2012年的选秀节目中,《中国好声音》无疑是个大赢家,由它所创造出的话题、收视率都标志着"好声音"的成功。"中国好声音"也成为了2012年新浪十大热词、百度十大移动搜索热词。笔者认为,该节目的成功与它的节目模式密不可分,本文对《中国好声音》的盲选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俊骅 《新闻世界》2014,(8):409-410
2004年《超级女声》在湖南卫视开播,其叙事方式成为表演类真人秀节目初期阶段的主要模式。2013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其叙事方式跳出了《超级女声》式的传统模式,被当下同类型节目竞相模仿。本文运用叙事理论,以《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两档不同时期的代表节目为例,总结近十年来我国表演类真人秀节目故事叙事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好歌曲》作为原创的音乐竞技类节目,不仅在国内取得不错的反响,还成为了首档输出国外的音乐节目。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中国原创节目的楷模。本文通过对《中国好歌曲》的具体分析,从节目的成功与不足两个方面来反映竞技类的节目诉求,并且分析竞技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夏芳 《今传媒》2015,(2):102-103
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平民文化范式,成为了电视节目真人秀的起源,《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和兴起掀起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高潮。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化"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好声音》成功背后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深刻剖析其狂欢化表象下的商业性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好声音》节目成功运作之道,从而引发对真人秀节目的整体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李胜 《中国广播》2009,(3):57-58
2009年春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中华之声、神州之声、华夏之声、民族之声、文艺之声、老年之声等10套节目及中国广播网在《和谐中国年》的大主题引领下,优化节目编排,凸显创新理念,形成整体声势,从1月25日到1月31日,每天以121小时的超大容量,各具特色的节目特色,向全国听众奉献了多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和特别节目。《和谐中国年》节目以直播和录播相结合的方式,传递春的温暖,营造欢乐祥和,讴歌全国各族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辉煌成就,吸引了大批听众网民广泛参与。各频率在《和谐中国年》的制作中也探索出春节文艺节目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业界短信     
《新闻世界》2010,(5):2-2
安徽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安徽之声》向东盟国家播出 安徽电台专题节目《中国安徽之声》,将在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实现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