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无疑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和预设,那么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哪里?其最高“峰值”是什么?我认为课堂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正如蒙梭利所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  相似文献   

2.
陈美 《文教资料》2006,(2):168-169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它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我们在用一种超强社会化的要求去要求我们的学生,而没有考虑我们的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没有考虑学生的生命本身。在体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把怎样使教育关注到人本身,关注学生本身,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以便通过生命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使得学生能够敬畏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呢?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生命教育实践课,是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升华,实践活动可以带给学生以活力、收获以及创造力。为了彰显生命的价值,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生命教育课程实施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学生身心、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要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心理品质教育的人性化模式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心理品质教育的人性化模式是一种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以关注、尊重生命个体的态度为出发点;以善待、相信每个学生的观念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少年儿童研究》2009,(5X):63-63
<正>关于生命教育的实施取向问题,陈盛撰文指出,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  相似文献   

6.
2002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论坛”上,我提出了“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的观点,即:课堂教学要以“生命教育”为设计思想,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注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学校教育不能单纯以高考成败攻论英雄,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9.
为生命而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如今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生命既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又是科学基础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所以,在我看来,学校教育应该是“为生命而为”的教育,教育要把“为何而生”和“何以为生”作为教育的最基本内容.促进学生完整性发展.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完整性建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的人格教育”(程红兵《语文人格论纲》),作文是生命的律动,是生命思想的表现形式,作文也正是塑造健康人格的主渠道。作文教学要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就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受生活,从中获得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教育改革突飞猛进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基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生命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工作者在敬畏生命、关注生活、学会生存、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全面和谐发展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和尝试,但由于办学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在生命教育上仍存在偏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一个关注焦点。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应当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1]环山路小学是一所新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有许多留守、流动儿童。因此,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学校自建校起就遵循“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关注生命成长”为基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生命而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如今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生命既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又是科学基础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所以,在我看来,学校教育应该是"为生命而为"的教育,教育要把"为何而生"和"何以为生"作为教育的最基本内容,促进学生完整性发展,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完整性建构.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关注生命,教育方能引领学生愉悦地自我实现与发展。反思传统德育,正是因为“目中无人”,视学生为道德灌输的容器,忽视学生的生命需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关注鲜活完整的生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语文在人文和教材方面的两大优势,我们找到了在语文教育中实行生命教育一些途径,希望通过这些探索,能够对语文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起到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关注生命、一切为了学生生命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新课程改革,教育考试评价是关键。而现今,具有导向等功能的教育评价仍是"实现教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上的教育经常沦为统治者的工具,致使生命的价值也随之失落。以人为本的新世纪在呼唤教育的回归,祈望通过聆听、对话与同行的途径开展生命价值教育,从而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情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生命,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关注生命的需要[案例]教师节那天,我兴致勃勃地打开“知心信箱”,这是我和孩子们心灵对话的平台。意料之中,我收到了很多孩子节日的祝福。我无比惬意地打开又一张留言,清秀的字迹进入我的视线:尊敬的…  相似文献   

19.
关注生命,唤醒和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与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语文人文性的有效体现,更是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强烈召唤。作为护校的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渗透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靠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染学生,靠语言文字的动力推动学生,靠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素质教育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而“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虽然也要传授知识、技能,但它更重要的任务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和人格,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他们感受生命价值的升华,感悟作品中流露出的人文精神,其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救育就值得重视和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