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师常常会感叹:所有的课型当中,在应用题教学设计上花费的时间最多,但应用题仍旧是造成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分水岭”之一。如果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回顾、反思,我们可以发现:以往的教学通常采用了“师带徒”的教学模式。其流程为:复习旧知→揭示例题→教师导学(逐步引导分析)→学生仿练。这  相似文献   

2.
片断:在教学例题后,我让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试一试”。  相似文献   

3.
潘虹 《科学教育》2006,12(5):57-58
1引言设计师们设计的服装,是通过模特儿的演绎来展现他们的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的。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等一系列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例题这个具体的载体来得以体现于落实的。课堂上例题的机械重复,一方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不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中例题的精选和采用合理的、有效的手段呈现与使用例题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要“减负”,教师就得“增压”,在备课中下足功夫,以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带着这个目标,我围绕“例题的选择与讲解策略”尝试着研究。2例题研究过程这…  相似文献   

4.
在“听课调查”中,我发现初中数学教师的“习题课”教学,存在下述四个问题: (1)备课时不重视对课本例题和习题的研究,教学时静止、孤立地讲解例题和习题。 (2)处理学生课后作业时,仅把课本习题当作一般的“习题集”使用,不做任何指导。 (3)少数教师拋弃课本例题和习题,把许多超纲题拿到课堂作例题讲解,加重学生负担。 (4)采用简单的知识归纳和大量的“类型十方法”训练,把学生思维束缚在教师的框架内。 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到初中数学习题课的教学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以为教师首先必须认真研究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例1“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时,在复习了有关旧知识,揭示例题后,我正准备像往常一样一步一步地把例题分析给学生听,有几个学生突然提出:“老师,让我们先做做看吧!”当时,我先是一愣,继而一想,既然学生有这个要求,倒也不如让他们先做一做看也好。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先让学生试做例题,教师进行行间巡视,了解做题情况,在巡视中我发现试做结果出现了四种情况:我便请有关同学将这四种情况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学生面对这四种不同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冲,复习课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的错误倾向:一是例题机械重复,教学“炒龙鱼”,学生学习毫无兴致,感到枯燥乏味;一是例题设计一味求新、求奇,教学“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学生学习如堕入迷雾,茫茫不知所然.由此,如何根据复习课的特点设计例题上好课,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就复习课例题教学设计的原则问题谈点意见,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两级分化”产生的时间什么时候产生“两极分化”?有的教师认为是在初一,有的认为在初二。我的看法是:“两极分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都存在着“两极分化”,产生的时间因人而异。从我县26所中学的抽样调查,一般的规律是:初一上学期是“两极分化”的潜伏期,初一下学期是“两极分化”的产生期,初二是高峰期,初三有继续扩大的可能性也有缩小的趋势。因为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校领导和科任教师重视,采取措施进行补缺补漏,部分差生的成绩有所回升。二、“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备例题则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例题选择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可谓“成亦例题,败亦例题”,那么例题设计到底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试从角度、梯度等“九个度”方面加以说明。一、角度例题的设计需选择合理的角度,使学生能有新鲜感,避免感觉上的单调乏味,从而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如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二册(上)(试验修订本)第12页有道例题:已知a、b、m都是正数,且aab。这道例题老师讲解时,若能再从生活角度加以设计:…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生学习或教师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典型的例题,这类问题因构思巧妙、形式新颖、设计合理,在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的同时又考查学生能力,被教师与学生称为“经典例题”而当做习题的范例进行讲解或研读。鉴于“经典例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这种特殊的地位,“经典例题”的认定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发挥例题的教学功能,开拓学生思路,我常运用“变换”手法进行例题教学。例如,十二册9面的例3:右图是个环形,内圆半径10厘米。求这个环形的面积。我先根据教材上的方法教学以后,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做横向和纵向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每个新知识点的教学,都巧妙地设计了复习题、例题、练习题,其中例题教学是重点。教师如何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教活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关键。本文就灵活运用例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谈些做法与体会。 活用例题,培养“思序”。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应用题”例①“同学们做黄花 25朵,做紫花 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 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1)复习铺垫,奠定基础。这道例题是由“求两数和”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来的,其中“总…  相似文献   

12.
“旧教材”中的部分例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形式单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材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为此,我们从开发教学资源的效益考虑,开放教材例题,使例题更富于课改气息,更富于挑战性,以此来用活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开放例题形式例题形式单一、陈旧,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参与。开放例题的形式,特别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呈现,学生就会感到兴趣盎然而踊跃参与。如教学“解比例”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①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你是怎样判断的?6∶3和8∶5生:……师:说得非常好,那么你能从6∶3和8∶5这两个比中换…  相似文献   

13.
说竖笛教学是我与学生之间的“持久战”一点不为过,因为自从开展竖笛教学以来,学生竖笛吹奏的情况一直困扰着我,也痛苦着学生,成为我与学生矛盾的焦点。在教学中,学生学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吹得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如何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呢?我的做法是: 一、从例题中扩散。数学教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用例题示范,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学懂知识。为此,我在教学中,以例题为标准,待学生掌握了例题思路后,适当变换例题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使学生从例题的扩散中,强化已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例如,第十册12页例“某铸件的横截面是扇形,半径是15厘米,圆心角是72°。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教后,我将此例的问题变为“求这块铸件横截面的弧长”。这一问题,若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扇形面积公式的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上了一节思维训练公开课,内容为“盈亏问题”。例题是这样的:“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梨。每只小猴子分6个梨,就多出12个梨;每只小猴子分7个梨,就少11个梨。有几只小猴子和多少个梨?”例题中的角色是“猴子”,学生一定很感兴趣,而且是“分梨”,多么有意思的活动啊!我心想:“这样的例题只要一出示,学生们肯定会跃跃欲试。”为增强效果,我在教学设计时,首先想到为这样的内容设置生动的情境。  相似文献   

16.
《湖南教育》今年2~3期上的“征评课例”——《这样讲解例题和安排练习行吗?》,我以为这样的教和练都是不行的,主要的理由有二。一是教法不妥当。它表现在下面三个地方。首先,教者刚出示例题,就匆忙向学生提问,学生虽像机器人一样能应声对答,但它缺乏思维的启发过程,教学也进行得单调而又枯燥。表面上看,双边活动进行得不错,实际上它不能反映事物的全体,而只能反映出一部分或少数几个人浮在表面上的那些现象,广大的中、下层学生对新知识很可能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这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差生只能向更差的方向发展下去。假如教者在讲授例题之前,能安排有关的“引例”,在教学例题的时候,又能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究和索取新知识,这可能会比那种问答式的教法,效果要好得多。其次,对于列出的算式44×125%,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因为125%不是个例题里的已知数据。假如教者在此处强调一下:今年比去年增产25%,则今年的产量就是去年的(1+  相似文献   

17.
为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求百分率”应用题的解法,教学时我自己设计、编写了两个例题: 例1。甲数是20,乙数是40。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例2。金盆小学五年级有学生40人,四年级有学生34人。四年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例题的教学,例题是揭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载体,更是发展学生“四基”的平台。文章从几种常见的误区谈起,从例题教学中问题设计及应对策略两方面入手,力求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9.
如何通过例题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解题思路的指导,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化学教学的一个课题,我就“摩尔”第一节为例从教法上谈一点认识。我在讲清摩尔概念之后,对本节的三个例题的教法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的做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审题、析题、解题、质疑、编题。使例题更好的发挥示范作用。我首先引导学生自学,即先由学生默读题目(不看解法),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演算。要求在运算过程中都要写明单位,每一题都要作“答”。这时我注意收集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我在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有关例题教学中,除按教材例题教学外,还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运算符号和数据的特点,分析数与数、运算与运算之间的联系,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