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国法制史》简评单强余明侠教授主编的《中华民国法制史》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中华民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项可喜成果,专家们认为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民国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中华民国法制史是以研究、探讨中华民国时期法制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是民国史和法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国史作为历史研究的新兴学科,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近年来民国史研究取得的总体进展、专题领域的新成果,以及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作一述评。指出近些年来,民国史研究不仅在传统的政治史与外交史领域进一步深化,而且民国经济史、社会史等以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也日渐为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主持制定,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施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颁行,是中国制宪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笔者所见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两部《中华民国史》,于其在临时参议院通过的时间或语焉不详,或注释有误;而那部治民国史者案头必备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在收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却对其通过日期做了不准确的说明,或有必要做一辨正。  相似文献   

4.
1972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一部分同志,接受了编写《中华民国史》的任务,到现在已经六年多了。本文拟就这项工作进展的情况、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我个人在参与这项工作中的片断体会,作一些介绍,向关怀的同志们提供点情况,以便给予指导;同时也借以促进大协作的开展。 (一)编写民国史任务的提出及其必要性《中华民国史》,顾名思义,它是从“中华民国”的创立到其完结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剥削社会制度最后一个朝代的兴亡史,用历史学的传统说法,是“中华民国”这一代的断代史。我们以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到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为其创建时期,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1949年推翻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诞生为其存在时期。这个断限应该说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国文学史(简称民国文学史,后同)被粗暴超越或不应遗忘半个多世纪了,文章作者从文学与政治关系、现有的文学史分期法失误、学术自由、中华民国史体系建树等方位予以分析,呼吁开展民国文学史研究,以弥补国内外此一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1985年,张宪文教授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纲》出版时,曾引起美联社、台湾及大陆媒体的广泛报道,被视为大陆中国现代史学界“打破传统史观、解放思想”的标志性成果,这部50余万字的著作,是1949年后大陆出版的第一部中华民国简史。其后30年时光荏苒,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在社会日益开放及相互交流中经历了深刻变化,海内外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公布了相当数量的重要档案文献资料;民国史研究群体渐成规模,海内外学者的互访、交流也可以自如进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撰写学术化、为海内外特别是台湾学术界接受的中华民国史的条件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7.
书讯     
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彭明教授、张同新教授编写的中华民国史教材——《民国史二十讲》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该书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利用丰富的史料分析了中华民国由兴转衰以至灭亡的过程,阐明了青天白日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相似文献   

8.
关于1943年中美、中英新约的签订 ,简建珍老师提出两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 ,教材确实是错了 ,笔者又查了王铁崖编的《中外旧约章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编的《中华民国史大事记》以及石源华著《中华民国外交史》、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签约时间都是1943年1月11日 ,教材在重印时应当将之改正过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建立以来,对中华民国的历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拿出了巨大的成果.但也由于民国史本身的复杂性:革命与反革命的反复斗争,政权的迭更,战争的频繁,人事的变迁以及某些特殊原因,加上历史文献资料的遭受严重损失,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就现在已出版和发表的关于民国史研究的书籍、文章来看,也难免有些疏漏之处.本文想就江苏独立的史实提出一点看法,补充—点史料.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国创建伊始,临时政府教育部即筹划革除晚清教育旧制,推行资本主义教育。民国元年7月,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一次中央教育会议。会议通过诸多改革教育体系和制度的议案,随后颁布一系列教育法令、法规,对民国初期的教育乃至现代教育均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知道主要过程及其重大事件(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历史意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即很重视.1956年制定全国十二年科学规划时,《中华民国史》被列入重点项目,仅放在《中国近代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等书之后.1961年为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我国掀起了研究辛亥革命的高潮,史学家写的论文和专著,辛亥老人写的专文和回忆录,已出版的不下一千余万字,全国政协、各省市政协、文史馆和各出版社收存的稿件,更不计其数,真是盛况空前.就在这年,董老(必武同志)提出要专修民国史和重修清  相似文献   

13.
对鲁迅而言,民国历史是他记忆版图上最鲜活的区域。鲁迅对民前奴隶处境的记忆,对民初成为自由人之欢欣的回味,对民国成立后民众耽缅于欢庆之危险的警醒,构成了他民国书写的具体内涵。通过对示众看客、变戏法般的历史、烈士荒坟等意象和场景的描写,通过对孙中山、章太炎等民国史著名人物的品评,鲁迅对某些历史伦理作了深刻质疑,并创设了自己的民国史书写方式。这一切都无不显示了思想家鲁迅的独特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丽萍教授的专著《内蒙古民国报刊史研究》于2014年12月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地区新闻史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内蒙古报刊史的优秀成果,也是"中华民国"断代新闻史的开创之作。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边陲,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国时期内蒙古曾分属于绥远、察哈尔、热河、宁夏和东北诸省,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日伪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  相似文献   

15.
【阶段特征】 中华民国时期从1912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1949年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民国初期,重点说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二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16.
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都是关于民国历史的虚构叙事,由于创作年代不同、叙事目的各异,两者所虚构的民国历史大相径庭.革命历史小说将民国历史革命化,其虚构因受革命历史的制约而着眼于党史中某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革命历史人物的演绎;而新历史小说则摒弃了这种从革命角度虚构民国历史的唯一性,虚构游离于革命历史之外的"新历史".虽然其能指被冠以民国历史之名,但其所指只是个人化的叙述话语.虚构的民国历史从革命历史到"新历史",折射出当代历史小说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人们一度为建立了民国而欢欣鼓舞,然而它却逐渐扭曲变形,最后竟被袁世凯的帝国所取代。导致民国毁灭的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当时的政治文化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民国成立以后,北洋政府以武昌起义之日为依据创制了国庆纪念日。他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精心策划的仪式活动,动员民众参加,以建构其权威,巩固其统治,获取民众对中华民国的认同。国家仪式的运作。客观上对塑造新国民起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双十节的考察,反映民国在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北洋政府利用仪式对民众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斗争成果和新建政权的国家性质,是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的直接纪录。以往一些评论或者由于划定历史时间的差错,或者把“史”与“论”混淆起来,模糊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习》2010,(7):78-78
“中国近代史”这是一个通史的概念,而不是专门史的概念,它是与上古史、古代史为同一序列的概念。它的时段是1840~1949年,即通常所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一段历史以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