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将其归纳为机械损伤学说、代谢学说(包括能量代谢紊乱学说、细胞内钙稳态失调学说和自由基学说等)、炎症反应学说等不同假说。认为: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机制仍处于探索之中,应综合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等假说解释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  相似文献   

2.
赵璨  王人卫 《体育科研》2012,33(6):84-88
摘要:控帝3能量平衡的机刺与控制生殖系统的机制之阃不仅相互联系,而且交互作用,它们共同促使机体在波动的代谢条件下维持高耗能的生殖功能,成功完成繁殖的任务。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关注能量平衡与生殖系统间的关系,并提出大胆的设想。就国内外能量平衡与生殖系统。特别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us—pituitary—ovarianaxis,HPO轴)的关系进行阐述,为运动性月经失调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女性运动性月经失调的临床表现为黄体功能不全、无排卵、月经过少、闭经以及初潮延迟.目前认为运动性月经失调为多种因素所致,对其诊断仍采用排除法.评价应包括详细的病史和包括骨盆检查在内的完整身体检查.大多数病例可随饮食和运动量的调整而恢复正常.长期雌激素低下状态并伴有骨量丢失的病例推荐采用激素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19,(6):519-522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制剂对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女性赛艇运动员生殖激素指标和能量代谢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8名17~22岁天津市赛艇队患有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女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正常训练期间,服用复方中药制剂两个月经周期。观察Gn 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FSH(促卵泡生成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P(孕酮)、T(睾酮)、C(皮质醇)、leptin(瘦素)和TT3(三碘甲腺原氨酸)的变化。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卵泡期Gn RH、FSH显著提高(p<0.05);与服药前相比,黄体期LH、C、leptin均发生明显提高,呈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与服药前相比,卵泡期C值下降,黄体期FSH、P值下降。结论复方中药制剂可以提高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女性赛艇运动员的生殖激素水平和能量代谢水平,这对于调节机体能量分配,恢复运动员疲劳,提高身体机能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原因、种类预防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原因、种类预防及药物治疗吴亚娟,马光华(浙医大妇产科医院)(浙江医科大学)月经是指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周期性子宫出血,正常月经周期由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各个环节的内分泌功能所调节。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就会发生月经失调。...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的训练和日益紧张的竞技比赛易造成女运动员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EAMD)。而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不仅与运动训练有关,更与女运动员的饮食摄入相关。能量摄入不足可直接影响女运动员的可利用能量,并损害生殖系统的功能。利用文献法就国内外学者采用饮食干预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得出饮食干预能增加女子运动员的可利用能量,并改善能量负平衡,其对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在查阅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169名国家及省级优秀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证候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出5种常见的运动性疲劳证候:筋肉疲劳酸痛证、运动性失眠证、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证、肾气不足证及月经失常证,并结合运动性疲劳证候的生理性特卢、,制订出诊断标准。作者认为运动性疲劳证与内伤虚劳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本质主要与脾、肾根本机能变化或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动情周期紊乱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运动性动情周期紊乱动物模型是研究运动性月经失调等病理过程所必需的模型。研究以多指标综合评定为基础,在造模过程中,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基本符合过度训练的诊断标准。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肾脏脂质过氧化反应与运动性蛋白尿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依据运动性肾缺血再灌的理论,探讨了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利用 ESR 技术报导了肾脏出现的新的自由基信号,同时观察了运动前后肾线粒体膜和肾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认为运动后引起的尿TP、ALb、β(?)MG 排泄率增加和上述反应密切相关。提示:OFR 引发的肾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是运动性蛋白尿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呼吸链电子传递: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重要限速步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和ATP合成的降低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重要线粒体膜分子机制之一。作为这一进程的重要限速步骤,呼吸链电子传递可能与运动过程中线粒休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密切相关。并由此提出“呼吸链电子传递可能是和长时间运动中线粒磷酸化的重要限速步骤”假说。  相似文献   

11.
运动对运动员月经周期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旨在探讨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初潮年龄、月经失调情况,经期运动能力等的特点,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8名13-25岁上海市田径、自行车、游泳、排球和乒乓球等项目运动员的月经周期情况和经期运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运动员初潮年龄在正常范围内;运动员月经失调发病率较高;月经期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不大。结论:运动员月经期运动能力因人而异,训练计划应根据个人的不同反应科学制定。  相似文献   

12.
女子篮球运动员月经周期中运动能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18名女篮运动员运动能力与月经周期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耐力、速度、反应时、准确协调性在其月经周期黄体期显著强于其它时相,爆发力则在各时相内无明显变化,可能与各时相中性激素浓度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高行军  孙强 《安徽体育科技》2009,30(2):50-52,64
对13名优秀中国式摔跤女子运动员的月经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专家和教练进行座谈,了解受试者的月经情况。结果显示:1)月经周期规律者占38.5%,不规律者占61.5%;2)经期正常参加训练和比赛者分别为76.9%和84.6%,训练或比赛后身体有不适反应的分别达90%和90.9%,而比赛成绩正常的只有9.1%,且痛经发生率高达92.3%;3)经期训练和比赛、精神和情绪因素、膳食营养、体脂率低及经期卫生知识缺乏等是月经失调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低性腺类固醇水平是AMi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了探讨低性激素环境下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的变化特点及激素与受体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并探讨其在运动性月经失调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对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及4个恢复期后,大鼠子宫和卵巢ER、PR及血清E2、P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显示,血清E2、P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而逐渐降低,组织ER、PR水平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呈渐进性升高.受体水平在停训后的恢复期内随着E2、P水平的回升,逐渐回落.结果表明,运动中受体水平的变化可能为非激素依赖性升高,这种升高或许是机体对长期运动训练造成的低性激素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可能是AMI病理机制过程的重要一环.恢复期受体水平的恢复与E2水平的升高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肖珍 《湖北体育科技》2013,(11):981-983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高校体育专业女生月经周期参加运动训练时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多数女生运动兴趣和身体功能状态下降且与运动项目相关,少部分女生兴奋性和身体功能反而上升。  相似文献   

16.
探析女运动员类固醇激素分泌量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女运动员在月经周期中体内孕酮和雌二醇的分泌量与其运动能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明表:运动能力与孕酮的量呈正相关;与雌二醇的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探讨女子举重运动员初潮年龄、月经失调情况等特点,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月经周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运动员初潮年龄在正常范围内;运动员月经失调发病率较高。结论:举重运动训练对月经周期有一定影响,运动训练要根据月经周期安排。  相似文献   

18.
Twenty highly trained, eumenorrhoeic female endurance runners were studied over three consecutive menstrual cycles. Average training distance per week, total years training and mood states were recorded throughout the three cycles. Salivary progesterone and menstrual cycle diaries were recorded over the first two cycles to identify luteal phase onset and the presence of any menstrual irregularities. Saliv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daily over the third cycle for analysis of immunoglobulin A (IgA) concentration and secretion and saliva flow rate. 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reveal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od states across the phases of the menstrual cycle (P > 0.05). Training logs indicated that training did not alter throughout the 3 month study. One-way ANOVA reveal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gA concentration (P = 0.92), secretion rate (P = 0.84) or saliva flow rate (P = 0.95) across the phases of the menstrual cycle.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revealed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IgA concentration and progesterone between the phases of the cycle (r = 0.39). We conclude that, in ovulatory female endurance runners whose physical and emotional stress are stable, IgA concentration i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fluctuations in progesterone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