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英国联合科学网于1984年4月开始建立,加入该网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机构:(一)科研机构。例如,英国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所属的全部机构。(二)大学。目前加入该网的是英国主要的大学。包括第一流的大学。例如,剑桥大学、牛顿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三)图书情报机构。例如,大英图书馆。根据1990年的统计,英国联合科学网已经  相似文献   

2.
在2002年4月份发布的《科学——为了可持续的未来》(2002—2007)文件中,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NERC)确立了未来5年英国环境科学的战略与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3.
马阳 《学会》2003,(11):24-33
关于发展科技类学术性社会团体1、香港工程师学会 (HKIE)的经验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刘正光博士在专题报告中介绍了香港工程师学会发展与组织经验。香港工程协会与在港的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和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于1972年合并 ,其工作重点在会员资格审查过程。经过三年艰苦努力 ,香港政府于 1975年 12月 3日立法把香港工程协会更名为香港工程师学会 ,其会员结构和资格审查参照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ICE)模式进行。从此 ,香港工程师学会 (HKIE)成为一个资格审查机构和学术团体。此外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可选举投票特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2016年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对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首先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国家生产总值(GDP),并预测中国未来的GDP。之后,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瑞士、丹麦等创新强国在科技资源投入(R&D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科技成果产出(专利、科技论文产出)两大方面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中国与这些科技创新强国的差异,在综合比较中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定位。最后,就中国如何减少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制约因素,顺利实现创新强国建设目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7~2011年中国发表SCI眼科学研究论文和综述共计5027篇,其中国际合作论文1775篇。5年间眼科学研究国际合作论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增长率达144.14%,国际合作率稳定在35%左右。国外作为第一研究机构,与中国合作较多的3个国家分别是美国(571篇)、英国(71篇)、澳大利亚(56篇)。中国作为第一研究机构,合作较多的前3的国家同样为美国(1480篇)、英国(287篇)、澳大利亚(225篇)。同时对国内外机构合作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今日的英国直辖殖民地香港地区,由三部分组成:香港岛(1842年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为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为英国割占)、新界(1898年通过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为英国强租99年)。以上三地合称香港,目前陆地总面积1074平方公里。它们连同周围大片水域,自古以来即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之地,是中国的海疆前哨。  相似文献   

7.
2000年6月30日,陈佳洱主任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分别与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主任Brook教授,英国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委员会(BBSRC)主任Baker教授在英国伦敦附近的小城Swindon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从而使NSFC在原有的与英国皇家学会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条新的、而且是重要的合作渠道.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5年-2016年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首先对中美两国的GDP总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未来我国的GDP总量进行了预测。之后试图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瑞士、丹麦等创新强国在科技资源投入(R D 经费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等)和科技成果产出(专利、科技论文产出)两大方面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了我国与这些科技创新强国的差异,对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综合比较中进行较为客观、全面、可靠的定位。最后就如何减少我国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顺利实现创新强国的目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英国科技投入鸟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嵩 《科技广场》2003,(3):33-34
科技投入总量 根据英国政府《2001年科学、工程与技术统计年鉴》发表的数据,1999年英国国内研究开发(R&D)经费总支出为167亿英镑,约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83%,这一比例在西方七国集团(G7)中排名第5,低于日本、美国、德国、法国,但高于意大利和加拿大。在国内R&D经费总支出中政府财政支出为65.27亿英镑,企业科技投入为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4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研究理事会(RCUK)第二届双年战略会在伦敦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刘丛强院士与RCUK国际合作主管、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ESRC)执行主任简·艾略特(Jane Elliot)共同主持会议,来自两家机构的20余位代表参会。随着双方合作的全面开展,此次双年战略会为双方机构提供了分享最佳合作模式、聚焦合作重点、展望合作未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新版(第15版)30卷本英国百科全书(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 30 Volumes)是经英国百科全书编委会修改后,于1974年由英国百科全书公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lnc)出版的。  相似文献   

12.
英国高等院校科研质量评估(RAE)是英国科研评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6年以来已经开展了5次.RAE的评估结果是英国政府对高等院校研究拨款的依据,因此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本文首先介绍了英国科研双重资助体系,以及RAE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接着重点介绍RAE的具体运作.包括其组织模式、评估申请内容、评估过程等,并详细描述了英国政府的研究拨款是如何根据RAE评估结果在各个高等院校间进行分配的.文章还对RAE制度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并介绍了RAE未来的发展--卓越研究框架.最后,文章还分析了英国RAE目前在我国不适用的原因,以及对我国高等院校评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专家简介:罗明,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千人计划"教授,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副会长,常州千明智能照明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颜色影像科学及LED照明工程领域的教学研究、产品开发以及标准制定。他于1986年获得英国布拉德福(Bradford)大学颜色科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英国德比大学颜色科学教授及颜色影像研究院院长、英国利兹大学颜色影像教授。他是Springer2016年出版的颜色科学与技术百科全书的总编辑,是图像科学技术学会(IST)及颜色着色学会(SDC)  相似文献   

14.
官产学合作研究网络的研究——以Mobile VCE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为对科研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尝试 ,2 0世纪 90年代前后在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陆续出现了一类国家科技计划倡导下的官产学合作研究网络。本文对英国移动通信行业的此类合作研究网络 (MobileVCE)进行了案例研究 ,论述了MobileVCE的创建过程与管理模式 ,在此基础上 ,从技术创新的视角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创造过程的四个阶段划分把创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把每一个阶段中起作用的特征揭示出来 ,进行细致地划分 ,在创造学研究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的确对促进创造力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对创造过程进行研究中 ,最有名的是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 G.Wallas)对创造过程的四阶段划分 ,而后来从创造过程的角度来进行的研究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华莱士根据前人的研究思维过程 (根据科学家的传记、回忆录、访谈录等 )研究认为 ,任何创造活动都将包括准备阶段、沉思阶段、启迪阶段和验证阶段。( 1 )准备 :创造者已经做好的准备 ,也就是说创造者在…  相似文献   

16.
正本期封面是英国女生物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多萝西·霍奇金(Dorothy Hodgkin,1910—1994)的画像,现收藏于英国国家肖像馆,由英国当代女画家及雕塑家哈姆布林(Maggi Hambling)完成于1985年,当年多萝西75岁。按照  相似文献   

17.
《学会》2005,(5):40-41
应英国工程测量师学会(ICES)的邀请,中国测绘学会李根洪秘书长率四川省测绘学会雷方贵、黑龙江省测绘学会苗前军、广西测绘学会黄俊华、浙江省测绘学会徐韬和中国测绘科学院研究员吴岚一行六人,于2004年7月26日到英国考察访问了英国土木工程测量师学会(ICES)、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和英国土木工程学会(ICE)。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苑》2007,(21):11-19
21世纪的生物技术:基因打靶——记2007年诺贝尔医学奖基因打靶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技术,将使人类改造基因的梦想变为现实。2007年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遗传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安德(Mario R.Capechiand)、奥利弗·史密塞斯(Oliver Smithies)和英国  相似文献   

19.
刘霞 《今日科苑》2011,(2):58-59
2010年12月22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对2010年的重大科学事件进行了梳理,其中包括自然灾难反击地球、欧洲各国削减科研经费、研究出新的对抗艾滋病病毒(HIV)武器等。  相似文献   

20.
这是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博士于1964年致我国著名学者、科技考古学家王振铎(1912-1992年)先生的一封信的译文及相关背景的注释。其中谈到英国学者研究苏颂水运仪象台时钟机构的基本论点和复原模型。译文注释则简要介绍了王振铎先生与李约瑟博士的交往,以及王先生于1958年研创现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水运仪象台复原模型的起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