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办学特色决定着一所大学未来命运和发展前景。综合分析,办学特色是一个多圈层、辐射状、相衍生的结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课程处于圈层核心位置,并由内而外辐射,影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校园文化等具体特色的培育,最终形成大学整体办学特色。因此,要培育办学特色必须在课程的内容、组合方式、体系等方面下功夫,构建一种特色课程体系,以此为突破口实现办学特色培育目标。基于课程,重构大学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
尽管多科性大学的音乐类专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也伴随着很多同质化问题的产生。音乐类专业在多科性大学中的定位不同,其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也不同。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和探索音乐类专业在多科性大学中的定位,旨在将多科性大学中的音乐类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充分发挥出多科性大学中音乐类专业的价值和方向,提升多科性大学音乐类专业的音乐实践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地方多科性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生物技术专业特点,从地方多科性大学特色出发,阐明了地方多科性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探讨了生物技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建立以及素质教育等基本问题。专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需要若干所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也需要一批行业特色鲜明、办学质量高的多科性大学.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行业特色高校面临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了行业特色高校的办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为教育政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带来发展契机,给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国际视野,创新性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发展思路,课程共建共享提供了丰富的红色资源。“一带一路”背景下,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建设路径上要打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壁垒,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地方特色课程体系,突出远程教育办学特色,构建思政育人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幼儿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6.
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学分计算与转换、文凭、学位与证书体系课程体系、选课制度、质量监督和评估制度等方面独具特色,分析英国开放大学课程体系的特色,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开放式办学理念,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刚性教学计划模式,开发高品质的课程资源,完善质量与监督评估制度,构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界定新建多科性地方院校及其办学特色等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新建多科性地方院校形成办学特色的必要性,分析了新建多科性地方院校形成办学特色的有利条件和不足因素,提出了新建多科性地方院校形成办学特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独立设置的医科院校应坚持发展原则、系统原则和特色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从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乃至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不断变化、发展.到2000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组建了一批新的综合性和多科性大学,增强了高校的办学实力,高校布局也日趋合理.地方大学应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加强学科专业调整,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积极实行国际化发展战略;首选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办学特色,这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教会大学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体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办学质量建设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教会大学这些办学特色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小学自身和大学教育研究都有强烈的变革需要。小学和大学分别拥有自身的不同形态的知识,需要在博弈的过程中实现相互合作,产生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大学必须以现代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自身价值和功能的创新。知识管理的关键是通过与小学建立伙伴关系,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使课程结构、内容发生多样化的适应性变异。大学知识要服从教育实践和小学变革实际的要求,在相互砥砺中发展。大学教师要有行动伦理,甘愿成为研究的工具,与一线教师结成密切的伙伴关系。大学与小学共建共同愿景,实现课程管理创新和课程领导。选择领军人物,带动团队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大学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课程设置的知识模块不是封闭的"金字塔"形状,应该是开放的"知识树"状态,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坚持技术知识本位、知识能力本位和做人本位的有机统一;大学课程设置门数每个专业控制在50~60门课程之间、总学分控制在150~160之间、每个学分控制在15学时左右,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分别控制在占课程总教学时数的1/3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了解目前高中数学的教改现状,使得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中学教改相适应,采用走访一线教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有关资料,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找出高师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教改数学教学内容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师院校数学专业应该联系中学实际充实数学主干课,适应中学需要开好数学选修课,创造条件举办好数学专题讲座,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等教学改革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现代高等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应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既有扎实语言知识、语言应用技能,同时还不乏语言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这一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大学英语拓展系列课程来实现。为此,笔者对我校大学英语拓展系列课程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大学二年级后学生对该课程设置的真实想法,为该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外合作大学课程国际化的状况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具有重要影响。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国际品性方面,其课程能够立足中国,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开放性;在国际知识方面,其课程既能够与国际接轨又能够结合中国观点;在国际能力方面,其课程对国际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因此,要进一步促进课程国际化,还需要增加中国文化类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国际性通识性课程的建设,增进国内外师生的课堂内外交流。  相似文献   

16.
大学因其传授知识的专深性、生成性、前沿性而与基础教育阶段稳定知识的传授具有本质的不同。课程与教学设计问题本应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但却处于被忽视的存在状态。基于专业认证的推动,在大学的实践领域什么是好的、符合认证标准的大学课程与教学设计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知识是大学课程与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世界一流大学无不在本科生课程制度创新上给世界高等教育以贡献,但对什么是知识,选择什么知识,如何组织知识,则需要通过知识论意义上的研究来应答和解释。  相似文献   

17.
课程文化:涵义、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文化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广义的课程文化包括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和课程精神文化,其中前两方面是课程文化的外层,精神文化方面是课程文化的内核。课程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从文化根源和文化发展上看,课程文化要有民族性和时代性;从文化的层次上看,课程文化应正确对待知识、技能和智慧,立志塑造人完善、自由的心灵,全面实现课程文化的育人价值;课程文化重在“以人为本”;课程文化的最终价值是关注生命教育,体验生命的深度和理想的高度。课程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和而不同”,防止顾此失彼与“重硬轻软”,处理好外在与内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常识的、科学的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分别影响着大学课程实践 ,使之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本文把大学课程实践分为常识水平、科学水平和哲学水平 ,建立了一个关于大学课程实践的分析框架 ,据此反思大学课程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改进大学课程实践的观念和行为 ,提升大学课程实践的水平和境界。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一种整合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割裂。从教师知识的性质及其生成机制出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遵循整合性、联系性和一致性的原则。具体来说,整合的教师教育课程设计要着眼于建构与积累实践性知识,课程实施要秉持探究取向,并且要在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建立实践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作为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作为上海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通识课《植物与人类文明》在建设期间,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探索和实践,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进行正确价值引导,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