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有了新的质量要求。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决定了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质量和水平。而目前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以三个理论基础,即终身教育理论、能力本位理论和教育市场理论为指导,对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明确提出了三年内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对语文学科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中职语文也必须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适时改革创新,坚持适用化、专业化、模块化原则,让学生成为中职语文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体系改革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结合职业分析,以就业导向为原则,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学生学业评价问题已成为重点研究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以"知识本位"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从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对中职学校学生学业评价进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2009年1月6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通知>指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田斌 《现代教育》2014,(9):88-88
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互助、协作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以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一、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是中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根据2009年1月《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由此可见,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已成为企业招聘的必备条件和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李科 《考试周刊》2011,(6):219-220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培养中、初级技能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符合当前中职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刘娟 《海外英语》2011,(6):66-67
在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之际,教育部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推动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现状,针对中等职业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已经日益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该文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状况,力图探讨在就业导向下,英语教学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突出英语教学职业性。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教育部2008年8号文件精神,教育改革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以什么为本位,这是一个涉及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根本性问题。几十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到“能力本位”,显然在新世纪形势下,这种本位观巳远落后于时代。进入21世纪的中等职业教育呼唤素质本位的教育思想与模式,这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能力的训练。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形势,中职语文教学也必须以提高语文能力为本位,以服务学生专业为导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必要与专业学习结合。  相似文献   

13.
李顺舸 《现代教育》2011,(Z1):95-95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实现以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是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实习实训课教学,要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强化动手操作,促使学生尽快形成职业能力。面对枯燥单调,又脏又累的钳工实训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开发应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形成新的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以教育部“四项改革”中的“强化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以课程改革和开发为突破口,借鉴发达国家中职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最终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适合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式。这是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十一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主动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观的需要,同时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需要,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目前在国际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根据能力观而开发的课程结构模式:一、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美国能力标准的开发多采用这一模式,其能力标准来自对优秀从业者素质的鉴别。在课程上,多为开发一些普适性的课程模块。教学中,注意系统性与整体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现场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二、以职业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加拿大、德国...  相似文献   

15.
当今,职业教育实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方针的指引下,语文教改应秉持文化课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理念.率先完成学科角色转变.将语文教学渗透到各个专业各门学科中.以专业为主体.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筑实职校学生素质能力生成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人才培养改革目标,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围绕现代酒店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与五星级酒店漳州宾馆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探索.通过改革与实践,真正实现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素质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重点,体现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努力形成高职教育自身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捧的意见>,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已经启动,项目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等异彩纷呈.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的深度阐述,为课程和教学改革设计出可供借鉴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课程教学一直是一个困扰中职教学改革的难题.在当今职业教育改革朝着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方向转轨的大潮中,中职教育中的文化课程如何按照能力本位课程现进行设计和实施值得研究.对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程的现状,文化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文化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应培养的能力以及能力本位文化课程的结构、组织、内容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教学与普通高中教学显著的区别是:中等职业教学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与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取决于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落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所以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必须坚持就业导向的原则,遵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规律,积极建立体现岗位标准和企业需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