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青年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现在和未来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身份认同理论的理解,从制度性权利的外部他者认同和心理性认同的内部自我认同的两个方面有助于解读高校青年教师的身份认同,发现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具有的多重身份和自我迷失特征,以此来建构高校青年教师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认同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的缺失,出现了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专业认同感低、使命感模糊、职业倦怠等现象。因此,通过积极创造条件,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心诉求;加强团队建设,营造合作型专业文化氛围;建立“三个自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归属认同和安全感,从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的现代认同。  相似文献   

3.
李培敬 《文教资料》2014,(16):133-134
随着高等教育专业的发展,很多青年教师进入了高校,充实了高校教师队伍。如何使新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认同。适应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重要他人、校园文化和关注自身发展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角色认同的重要因素。通过灵活实用的继续教育、培育校园文化和相得益彰的专业发展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角色认同程度,尽快实现自我和职业角色的统一.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品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优劣。把握好校园文化的定位,以高雅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多种功能,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修养、品格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语境下,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既满足国民生活生产需求,更深刻地影响着国民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在接受网络丰富的信息数字"盛宴"的同时,其对主流价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受到显著的冲击。为有效增强我国高校教育质量,防范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危害,推进学生意识形态的发展,本文结合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调查,探析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分析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一步增强高校青年教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夯实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基础,坚定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立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情操。通过思想上积极引领、政治上主动引导、生活上热情关心,全面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这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推动高校青年教师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官卫星  舒海燕 《文教资料》2014,(20):123-124
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打好师范学生的心理基础,关系到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合理设置课程,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营造师范性校园文化,以增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为培养未来的合格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生物科学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问题所在,全面提高生物科学师范生的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系统分析相关技术手段,分析出生物科学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生物科学师范生对职业认知、职业价值的认同感较高,对职业情感和职业承诺的认同感产生了一定范围下降,而职业效能认同的提升较快,从问卷调查结果上看,影响生物科学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主要存在于社会环境因素、校园文化因素以及师范生个体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生物科学师范生教育实习前后职业认同的变化,归纳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建议,有利于推动教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为众多师范高校、师范专业以及实习单位提供工作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高校功能与职能上的转型与发展,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需求逐渐增大,传统的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方式已经远远不适合于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复合型要求,因此,从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以高校领导为主体联合校外相关单位,整合高校内各职能机构,依托社会需求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进行探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大学生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高校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软约束性"的教育引导功能日益凸显,研究、分析校园文化育人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构建与时俱进、满足师生需求文化育人的实效性途径。这不仅具有理论的探讨意义,更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期,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综合型人才,是我国高校争相研究的话题。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在时代的变迁中几经变化,教师的培养成为教育改革一大关键。而在对整个教师职业生涯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整个教育发展生涯的核心关键。为了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尽一份微薄之力,笔者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教师职业生涯理论视角入手,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酒店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此专业工作的人却很少,人才浪费现象严重。究其原因是学生普遍缺乏对酒店企业的职业认同感。通过调查"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总结多年专业教学和实践经验,认识到学生职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期是实习阶段。鉴于此,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把握学生实习,形成职业认同"对策,以解决学生的认同感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思政课”视阈下,校园文化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有着职教的鲜明个性,建设具有时代特征、职教特质、地方特色、专业特点的校园文化,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育人各环节中一以贯之地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从实践上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父母认同感是子女对父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能否真正理解并持接纳态度。通过自编问卷对西南大学和衡阳师范学院共480名当代师范大学生进行调查,获得由"观念评价性认同感"、"情感依恋性认同感"、"寻求支持性认同感"、"父母信息认知性认同感"、"行为参与性认同感"等五个因子组成的父母认同感结构。调查显示当代师范大学生父母认同感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处于略偏认同水平,认同现状不容乐观,在性别和年级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其中在性别上女生高于男生,在年级上由高到低依次是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这从一定程度上预示着通过对青少年采取教育和干预等措施来提高其父母认同感的可能性。因此从学校、父母和大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师对学校的认同结构是测量大学教师对学校认同的一个重要基础。以H省11所大学664名教师为调查对象,探讨大学教师组织认同的结构,问卷显示:大学教师的组织认同是由组织认同感和组织公民行为两方面组成,两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但各自具有独立的结构因素。其中,大学教师组织认同感主要由组织适合性和组织归属性两部分组成,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主要由热爱学校、帮助同事和自我发展3个维度组成。  相似文献   

16.
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学校师资队伍的有生力量,肩负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任。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勘察基础工程系青年教师的现状,对该系青年教师的引进、使用和培养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在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法律援助活动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是传播法治文化,助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必要途径,对于实现"人本思想"根植于校园精神的理念核心具有突出价值。同时,大学生法律援助活动充分体现了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职能,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正义感、社会责任心,探索校园文化的育人职能转化、凸显校园文化的辐射效应及深远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青年教师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面临着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缺乏整体性、生涯发展能力培养缺乏持续性、高校培养措施与青年教师需求缺乏一致性等诸多挑战。同时,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面临的任务涉及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和师德师风教育、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促使青年教师成为"双一流"建设主力军等方面,高校应通过加强基于胜任力的青年教师岗前培养、基于全职业生涯周期的青年教师在岗培养和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和任务。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对维护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守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当前青年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着思想困境、网络困境、话语困境以及政治困境等多重现实问题。强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应当充分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积极构建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环境并自觉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跆拳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跆拳道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与普及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大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满足大学生健康需求,培养终身体育习惯,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