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艺术主体所养之“气”包括生理之气,心理之气,道德品质、精神人格之气,还包括艺术家创作前的精神状态。艺术主体所养之“气”的不同,转化为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气”就是人对自我本能、自我生命的体察,从而以自我生命去体合宇宙生气流行的大生命节奏。从文艺创作和批评的角度看,艺术家“养气”就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他在力求把握和艺术地表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的笔墨与它的载体——宣纸,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笔墨形态,并成为独具魅力的绘画语言。石涛曾说过:“笔墨当随时代。”这就是说,用笔用墨要突出一个“新”字,即立意新、笔墨新。我认为我们对传统的笔墨要深入学习,同时,在我们的创作中又不要为成法所拘。每个有才能的艺术家,都应在艺术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艺术家应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不同的艺术修养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笔墨固然重要,但只有当它结合形体,表现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时.笔墨才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所谓教学风格,就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台与表现。众所周知,成熟的艺术家往往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如京剧中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的雍容富丽、程砚秋的深沉委婉、  相似文献   

4.
笔触是绘画的物理属性之一,是艺术家通过画笔和颜料进行绘画创作所产生的精神性“痕迹”,同时,笔触也是绘画形式的组成因素之一,笔触还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对笔触的研究。是艺术家研究艺术形式,进而形成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笔触美的产生、笔触美的内涵和笔触研究,对艺术风格形成的作用的研究,可以使艺术家进一步认识绘画创作的内涵,对艺术创作实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不仅是以“自觉艺术家”、“山民艺术家”、“乡土作家”而蜚声文坛,而且还以“一个学贯中西、具有较高古今文化造诣的作家”而誉满中外。他特别擅长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祖国偏僻的一隅——湖南湘西地区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并且“对于农人与士兵,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以表达他对下层劳动人民所寄予的深切同情。沈从文先生以其优美、清新、自然的文笔,形成了“那一个”的独特民族艺术风格。《边城》就是他所精心描绘的一幅湘西风俗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都与其生平、思想息息相关.正是不同的社会生活,历史环境,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其无可逃避的生活历程,造就了不同的艺术家,给了他们不言而喻的丰富内涵.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傅山历经明朝衰亡之痛苦和归顺清朝之无奈,在其书风中明显表现出了一种从理想化的圆转流丽到“法乎自然”的凝朴磅砣的风格变化.  相似文献   

7.
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成熟的标志。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对一个艺术风格的误区“定型化”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方美术史上徐渭和凡高都可称得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家,两人所取得的成就和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影响之大都为后人所称道。翻开美术史我们就会发现,两人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和艺术风格,而从这些相似的经历和艺术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艺术精神的“异质同构”和中西近现代艺术精神的“骤变”,正是这种中西的“异质”和特殊的社会文化造就了这两个中西美术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9.
《众鸟之会》是乔叟的重要作品,在创作中,作者继承和发展了“爱情梦境体”和“求爱体”,接受了前人作品的影响,丰富了自己作品的内涵,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简洁通过,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0.
木心相信“迷信”,信奉“以貌取人”,认为生命轨迹与人生发展在人的外貌特征与行事作风中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寻。他尤其崇尚艺术家之“相”,相信真正的艺术家必然有着让人称道的外形与肖像。同时,他依据自己初次见到艺术家画像产生的那种难以言表但确实存在的亲近感,果断认为自己“命有文昌”,是艺术家的再次转世。既然“艺术是前世的回忆”,自己就不能辜负艺术对自己的教养,这恐怕也是木心献身艺术而从不后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艺术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全部人格的体现,是作者艺术创作个性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创作成熟的标志,这种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他所属的民族和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特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及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群体,这就是人们所称之为的“流派”。流派的出现是艺术史上艺术发展的一个标志。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的每一件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是由该时代所产生的艺术家的独创性所决定的。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艺术思潮对当时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时代风格往往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精神的反映。时代风格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并为评论者所公认的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是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自述创作甘苦之语,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跛及也。”  相似文献   

13.
朴实平易明快简洁─—邓小平语言风格浅探邓东麟“风格即人”。如果说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创作个性的体现,那么语言风格则是语言大师语言个性的体现。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了准确、鲜明、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语言风格.学习和研究邓...  相似文献   

14.
千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有着自己完善独到的美学理论。中国历代画家正是运用这些美学原理,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他们的艺术思维、美学思想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指导和影响。经过历代美学家、艺术家的研究和实践,将中国传统哲学的“有无”思想有机地融入中国画的“虚实”理念之中,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多样性是艺术风格的必然特性。艺术家思想情感、生活经验、审美理想、创造才能的多样性,艺术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的多样性,都规定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史记》的艺术风格,即呈现出丰富多彩、无奇不备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甄方园 《语文知识》2014,(11):73-74
《辞海》对“燕瘦环肥”的解释为:“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体胖,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瘦,都以美貌见称,后因以‘环肥燕瘦’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各擅其美、各有其长。”苏轼《孙辛老求墨妙亭》云:“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故此,人们常用“燕瘦环肥”来形容诗文的简约与繁丰,意思是“短长”与“肥瘠”的诗都是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风格,没有高下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17.
1.“超大写意”之类的作品是一种“欺世”的、“地地道道的笔墨游戏”;2.美术发展史证明:美术的创作规律和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是基本相通,不能任意违背或抛弃的;3.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乃至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是每一个艺术家所必须重视的;4.艺术家必须注意培养高尚的品格和严谨的创作态度,摒弃虚伪、浮华和投机取巧的行径。  相似文献   

18.
<正> 艺术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具体体现,是作家在创作上臻于成熟的标志。凡成熟的或有一定成就的作家,其创作必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古华——“茅盾文学奖”的荣获者,就是一位成熟的、独具风格的优秀作家。其艺术风格之独异,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9.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真正成功的教师,确实是个伟大的艺术家。”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必须达到的境界,就是高品位高层次的教学艺术风格。艺术的风格在于创造,教学艺术的风格当然也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不会有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教学艺术风格不是空洞的,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文化底蕴;教学艺术风格不是抽象的,它需要通过教学的语言风格、板书风格、教态风格等具体表现出来,教学风格也不是一种简单的模式,不是纯粹外在的东西,它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人格、气质和才华,取决于教师对现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首先,创造教学艺术风格必须…  相似文献   

20.
艺术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全部人格的体现,是作者艺术创作个性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创作成熟的标志,这种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他所属的民族和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特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及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群体,这就是人们所称之为的“流派”。流派的出现是艺术史上艺术发展的一个标志。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的每一件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是由该时代所产生的艺术家的独创性所决定的。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艺术思潮对当时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时代风格往往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精神的反映。时代风格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