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滇西?黄河?     
一直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扶永发所著《神州的发现》说滇西才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发祥地。扶永发这一新说基于他对《山海经》的研究。他通过实地考察,并应用现代地图和地理学知识,认为《山海经》是大禹时代根据《山海经图》写成的一部综合性地理书。书中许多“怪物”其实是地理符号,所记载的位置就在今云南西部东经101度以西,北纬23度以北的地区。书中记载的炎帝、黄帝、尧、舜、禹等确有其人,并非神话人物。他们生活的地方就是远古时代中国所在的标志。据此,他认为,远古时代的中国在滇西,而不是历史上所说的黄河流域,只是到了商朝的成汤之世,进行一次大迁徙,才使政治、文化中心从今云南西部转向黄  相似文献   

2.
一、海南岛的古称和居民海南岛的大部分历史是汉武帝之前的所谓史前时代,亦即传说时代.它的古称叫什么?当时既无文字,自然没有文字记载.但从后代的史籍中可作一些查考.据传说,当时海南岛称“雕题国”和“离耳国”.关于“雕题”的传说,《礼·王制》有“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的记载,《山海经·海内南经》亦云:“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据查,郁水指广西右江、浔江、郁江和广东西江.这二则材料具体指出雕题国在广西广东之南.又据古文献的习惯,往往儋耳和交趾并提,很显然雕题和离耳就是海南岛.《山海经·海内南经》“离耳国”注: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珍贵典籍,是秦代中国地理志,决不是一部“巫书”或“神话百科全书”。把《山海经》看着是神话总集,实在是一种误解和附会,以此而衍化和演泽的传说和绘制的古图,也只是一种主观臆断和推演。《〈山海经〉破译和图解》旨在拨云见日,还《山海经》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各种文献资料表明,《山海经》不存在“古图”,最早为《山海经》配图的是晋代的郭璞。关于《山海经》图的记录均是东晋以后的记载。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有关民间传说和地理知识的重要著作。这本书,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经西汉刘秀(软)校书,才形成现在的样子。《山海经》共18卷,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各地民俗、物产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山经》以五方山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海经》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山海经》里的不少…  相似文献   

6.
词义探源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考证可知:“朝拜”作为“朝”的引申义,并非直接由其“早晨”的本义引中而来,而是源于远古时代流行朝拜日出的礼仪,由“日”引申而来;《西游记》中江流儿的故事原型,是西亚远古时代阿卡德国王萨尔贡的身世传说。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为上古大禹治水的见闻录。它与《禹本记》(已佚)、《禹贡》一起,记载了禹治水的全过程.《山海经》究竟是禹治水的见闻录,还是“神话之渊府”、“巫书”?这是研究《山海经》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是清楚的,但被一些学者扭曲、歪曲了.尤其是《山海经全译》,越来越离题.因此,有必要正  相似文献   

8.
从《山海经》记载的中华上古史 ,《山海经》中的中华源头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等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山海经》中华源头文化内涵 ;并且从推动《山海经》研究 ,弘扬中华文化角度展望了今后《山海经》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共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很多,如《山海经》《国语》《淮南子》《史记》等都有对其人其事的记载.在这些故事中,对共工这一神话人物的褒贬也是大相径庭,相去甚远的.有的说,他是古代的一位治水英雄,所以他被尊称为“三皇”之一;有的说,他是古代的一位恶神,最终被禹所杀.  相似文献   

10.
<正>《辞源》载:“盘瓠,也作般瓠。古代传说为帝高辛氏之犬,其毛五色。……”《民族词典》载:“盘瓠,又作‘磐瓠’或‘盘护’,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大名。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图腾信仰。”有关盘瓠的记载数《后汉书·南蛮传》最早,而《山海经·海内北经》、《宋书》、《魏书》、《南史》、《湖南通志》、《辰州府志》等文献,都记载着盘瓠的起源。盘瓠的后裔瑶族的《过山榜》、畲族的《狗皇歌》等也较详细叙述了盘瓠的起源。现今苗、瑶、黎、  相似文献   

11.
《禹贡》与《山海经》都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地理著作,都记载了湖北古地理的许多山川、河流、物产。相比之下,《山海经》所载山水、物产较为《禹贡》详细。从《禹贡》和《山经》里的植被、矿产的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古代,湖北的植被覆盖率不错,矿产丰富,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分布带。  相似文献   

12.
作为最早记载“倭”的古籍,《山海经》《论衡》《汉书》的相关记载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是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考察其中“倭”的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论衡》《汉书》是最早记载“倭”的古籍,这三部古籍对“倭”的记载虽然简略。却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因此这三部古籍也作为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通过对这三部基本文献中的“倭”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古城重庆,山环水绕,绿荫长青,风景喜人。传说,在原始氏族社会的末期或奴隶社会的初期,夏禹王分全国为九州时,就划分巴(重庆)蜀(成都)地区属梁州管辖。在我国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巴方”一名的记载。重庆为什么叫“巴”,这个地区的人为什么叫“巴人”?《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山海经·大荒南经》中也记有巴蛇能吞吃大象,三年之后才吐出骨头的神话故事。古代巴国地广人稀,山高林密,杂草丛生,多蟒蛇虎豹。“巴”字,如蟒蛇蜿蜒状。《说文》石:“巴,虫也,或日食象蛇,象形。”巴人崇拜巨蟒,并以之为图腾,故从此得名,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释“碧玉”     
一提到碧玉,那晶莹剔透、温润可人的形象就会映入眼帘。《山海经·北山经》记载: “又此三百里,日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晋朝王嘉《拾遗记·周穆王》记载: “穆王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驭黄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篇目是《山海经》传统研究三大难题之一,刘歆《山海经》篇目又是争论的焦点。在回顾《山海经》篇目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论证:刘歆所称“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乃刘氏等人校编《山海经》时参阅过的材料之篇数,计《山经》材料5篇,海外海内经材料20篇,大荒海内经材料7篇;刘氏所称“今定为十八篇”乃定本之篇数,计《山经》5篇,海外海内8篇,大荒海内5篇;《汉书·艺文志》所称《山海经》“十三篇”当指《山经》5篇和海外海内经8篇。  相似文献   

17.
从《山海经》记载的中华上古史,《山海经》中的中华源头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等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山海经》中华源头文化内涵;并且从推动《山海经》研究,弘扬中华文化角度展望了今后《山海经》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一片开发祖国中西部地区声中 ,可曾想到四千多年前的《山海经》时代 ,这个中西部地区 ,就曾有过相对的繁荣。由繁荣到滞后 ,由滞后到繁荣 ,这是历史的必然。《山海经》从祖国中部说起《山海经第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 ,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 ,临于四海之上……丽麂之水出焉 ,而流注于海。”《南山经》居于《山海经》十八篇之首 ,是第一篇 ,南山经、意为南岭山脉 ,招摇之山、在今湖南郴州地区 ,今名桂山 ;此西海即今洞庭湖 ;丽麂之水 ,后称丽水 ,今称耒水。《山海经》为什么从今湖南南部地区说起 ,这显然与舜在该地区活动的传说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前,人们大都习惯于把《山海经》当作古代神州的地理书看待。但是,近年来海内外的一些学者,例如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发现成果不少都能同《山海经》挂上钩。把这些新的成果系统化起来,一些学者又渐渐发现,《山海经》是一部记载距今约五千年前后的世界地理文化的“奇书”和“天书”。胡远鹏在《淮阴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上发表的《<山海经>:揭开中国及世界文化之谜》一文,综合介绍了这方面的资料和情况。笔者有感于此说的新奇性,特予以摘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在清人宋长自的《柳亭诗话》中,记载了元末明初时关于范成大的一个传说:宋孝宗本想用范大成当宰相,但觉得他不知“稼穑”之艰而改变了主意.于是,范成大便写了《四时田园杂兴》为自己辩白。这个传说未免有点荒唐!因为范成大反映农事艰难的代表作——“效王建”的乐府四首和《后催租行》等,是他早期的作品;在外任期间写下的《刈麦行》、《劳畲耕》、《夔州竹枝歌》、《初发太城留别田夫》、《鲁家洑入沌》、《采菱户》、《寺庄》等许多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