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喇曼光谱实验193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它的发现为研究分子结构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而在此基础上测量谱线的退偏度,为研究分子振动对称性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喇曼光谱实验一直是近代物理实验的重要内容。但受早期仪器的限制,我们只能测量样品的  相似文献   

2.
张明亮 《中学物理》2012,(12):25-26
1氢原子光谱 在1885年从星体的光谱中观察到的氢光谱线已达14条.巴尔末将这些谱线的波长归纳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4种单链多聚核苷酸(PolyA,PolyU,PolyG,PolyC)的喇曼光谱,分析了不同盐溶液浓度对核酸主链构象的影响,并给出了各种单链核酸主要谱带的初步指认.研究表明,喇曼光谱对于研究核酸的氢键配位、主链构象和碱基堆积来说是一种强劲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在典型样品四氯化碳拉曼光谱分析基础上,利用标准谱鉴别未知样品环乙烷,及定性分析了环乙烷和四氯化碳混合液的拉曼光谱,得到了2种物质混合后的拉曼谱仅仅是其各自谱带的简单迭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各种原子光谱中,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是最简单的.历史上人们首先开始研究的就是氢光谱,而最早揭示其定量规律的是瑞士的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1884年,年近花甲的巴耳末着手研究基本上位于可见光区的氢原子光谱线系,该线系从长波端开始的四条谱线波长λ与线系短波系限波长λ。(简称系限)的实验测量值依次为  相似文献   

6.
以激光熔覆技术为基础,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研究不同扫描速度下熔覆样件的硬度与光谱之间的相关性。收集不同硬度样品的光谱数据,提取其中离子与原子光谱线的光谱强度比,与样品的显微硬度做比较。研究表明,基于熔覆层的硬度、激光熔覆的工艺参数以及熔覆层成型差异,不同样品的谱线强度比不同。同一块样品中CrⅡ/CrⅠ的比值可以反应熔覆层不同区域的硬度关系。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可以评价熔覆成型质量。  相似文献   

7.
超声空化对喇曼光谱退偏度影响的微观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物质微观角度出发 ,分析了超声空化造成喇曼光谱退偏度减小的原因 .指出超声空化造成分子振动的振幅增大 ,分子极化率椭球向圆球体过渡  相似文献   

8.
美国斯隆数字化巡天(SDSS)类星体光谱中存在明显的大气天光谱线,这对类星体光谱的分析尤其是吸收线的证认造成较大干扰.以SDSS DR10的光谱为样本,对光谱中的天光线进行研究,给出了[OI]λ5577?残差的分布.发现光谱[OI]λ5577?残差处于5572~5586?的范围内.这一结果为证认吸收线的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将有利于改进主成分分析减天光方法.  相似文献   

9.
液态水的喇曼谱线较气态时的谱线有较大的位移。移(?)_1减小,(?)_2增加。本文就谱线位移与分子的缔合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非晶硅晶化的检测仪器有很多,主要有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喇曼谱仪.采用上述检测仪器检测铝诱导非晶硅样品的场致晶化,讨论了各种检测手段对分析铝诱导非晶硅场致晶化情况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了清晰的氢氘原子光谱谱线,首先确定了对光谱谱线有影响的负高压及狭缝宽度2个实验参量。先选定氢原子的一条谱线,在一定的负高压下,通过改变狭缝宽度来获取不同组光谱谱线,经分析得到理想的狭缝宽度范围。在该范围内选取几条狭缝宽度,分别通过改变负高压来得到理想的最优参数组。实验发现,对于不同的波长最优参数组参数不同,因此又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的谱线进行了探究,找到不同谱线的公共最优参数区间,最终获得了清晰的氢原子光谱谱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溴水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特性、反应历程、副反应的分析,提出在不同应用情况下,要慎重选择使用溴水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相似文献   

13.
提曼(SirChandrasekharaVenkataRaman,1888-1970)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喇曼效应的发现,获得了193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X射线的康普顿效应发现以后,海森堡曾于1925年预言:可见光也会有类似的效应。1928年,拉曼(下图)在《一种新的辐射》一文中指出:当单色光定向地通过透明物质时,会有一些光受到散射。散射光的光谱,除了含有原来波长的一些光以外,还含有一些弱的光,其波长与原来光的波长相差一个恒定的数量。这种单色光被介质分子散射后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并合散射效应,又称为扣曼效应。这一发现,很快就得到了公…  相似文献   

14.
喇曼光纤放大器的泵浦功率转换效率(Pump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是设计多波长泵浦喇曼光纤放大器的关键参数之一。通过PCE测试系统对前、后向泵浦喇曼光纤放大器的PCE实验分析,比较前、后向泵浦的相对PCE变化情况表明:前、后向泵浦的PCE同信号光功率有关,当信号光功率较小时,前向泵浦方式的PCE大于后向泵浦方式;随着信号光功率的增加,2种泵浦方式的PCE的相对大小逐渐发生变化;当信号光功率超过某一临界值后,后向泵浦方式的PCE大于前向泵浦方式的PCE。但无论前向还是后向泵浦方式,PCE都随信号光功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喇曼效应和荧光过程的产生机理及产生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和分析 ,并指出了两者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6.
本在天青石碳还原氯化焙煤反应的实验基础上。(1)对其反应行为提出了假设;(2)对假设反应行为中的C2(g),C4(g)采用群论的方法分析了它们(C2,C4)的光谱活性,由分析结果表明:C2(g),C4(g)有红外,喇曼光谱活性,(3)从理论上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出,要证实该反应行为的合理性,应采用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所应获得的光谱信息类型。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氢光谱规律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大量处于某一状态的氢原子通过自发辐射时可能产生光谱线的条数是多少?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只知道从某一能级开始向低能级逐级画线,最后确定谱线的条数,如果氢原子处于很高的能级.通过自发辐射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18.
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必修2(2007年7月第3版),第68~69页:乙烯分别通入试管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笔者认为,教材需要的乙烯气体往往是现场制取的(教材附带的演示实验光盘中同样如此),这样费时费劲,很不方便:而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配制费时,并且四氯化碳有毒、气味难闻.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作以下简单的改进,可使实验效果明显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定了3-羟基-2-丁酮、二丙酮醇(DA)在四氯化碳、正庚烷、苯和1,2-二氯乙烷等中的红外光谱(3800-3100cm^-1)。根据谱峰的强度和峰值的变化,证实了acetoin在溶液中能形成较稳定的五员环分子内缔合体,二丙酮醇可形成六员环分子内缔合体。另外,对甲醇、正丁醇与acetoin在四氯化碳中相互作用的外光谱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cetoin分子中羟基和羟基的相互作用,使得自由基吸  相似文献   

20.
美国物理学家海姆莱等人宣称,在极高的压力下氢可变成金属。此发现有助于解决理论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和行星科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海姆莱等人在实验中将氢(77K)置于金刚石砧之间,加高压直至250万个大气压,发现样品氢变成了黑色固态物质。他们的实验步骤是,加在几立方毫米的氢样品上的压力逐渐增加,并使压力在不同数值上稳定几小时或几天,以观察氢的形态变化,发现氢由绝缘体渐变成半导体,后来可能变成导体(金属)。这可通过透明金刚石砧用肉眼观察;也可用激光照射样品,通过测定喇曼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