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就从加强朗读训练、创设感悟情境、学会审视语言等方面入手来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2.
<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朗读则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应该强调语感的培养。楹联也称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每一学段目标中都提出了一项阅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国文和英文一样,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必须在心和眼之外,加上口和耳才好。"可见,在语文的基本能力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因为朗读能培养语感,而语感能力正是阅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从语文新课标的表述与指示中,我们可以看出"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读"中学生可以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会语义、再造语境,从而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读"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对语文教学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也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如何让学生获得语感能力?朗读无疑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佳的培养学生语感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朗读能力差、对文中精妙传神的词句感悟能力差、遣词造句能力差的现象。究其因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可见"培养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解读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养的直接反映。它是一种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9.
高丽萍 《甘肃教育》2020,(2):156-156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感是对词汇的感觉力"。并倡导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感训练。而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本文从朗读吟诵中感受语感、朗读语段中增强语感和语感培养中注重技巧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教学必须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读、想、说、写,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地.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启迪想象,感受语感;二、揣摩词句,领会语感;三、重视朗读,积淀语感:四、强化实践,发展语感.  相似文献   

12.
正"语感"是当下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词汇,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上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来。而这"特点"可以称之为"语文味":语文教学要有情感,要有语感,拓宽语文学习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丁佐兵 《中小学电教》2009,(10):114-114
<正>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8,(4)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是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握和运用的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如何使学生  相似文献   

18.
李玉慧 《现代语文》2014,(3):105-107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历久而弥新的课题。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季羡林先生对汉语言文字特点的分析中也指出,“中国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现代汉语的综合性依然存在,多义性依然存在,学习汉语还得重视语感。”这些均可见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性,而初中阶段正是语感形成的重要阶段,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就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解读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