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1前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且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但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不知道如何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多媒体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成中心。注重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多的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学习,在体验中学习思想品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法,从而保证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学生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感悟和认知。因此,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依托,参照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亲身体验中获得思想品德知识内涵的更深层次理解,而不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模式在思想品德教育上效果明显,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人以学而立,立以德为先",坚持德育为先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使命。思想品德源于生活,思想品德教学应回归生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实践: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拓宽课堂外延,过好课程生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还原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内容,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体验式教学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体验式教学主要就是教师科学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立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过程,是增强思想品德教育成效的法宝。必须在思想品德情境体验教育模式的建构中,调和两种互为依托和催化的心理系统,即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王荣同志通过"敞开心扉学会沟通"的教学实录,生动而深刻地描绘、展示了两种系统如何在思想品德情境体验教育模式中被激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情境体验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为思想品德情境体验教育模式的构建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思想品德教育要提高实效性,只有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以学生生活中遭遇、体验到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意义、学习生活的方式,提高生活的能力.本文立足于新课改理念,对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从四方面进行了阐述:新课导入生活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  相似文献   

9.
"体验式"教学旨在依据科学的教育方法,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去认知、学习,从而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在基于学生生活认知的实践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学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和认知体验,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游戏、辩论、故事、视频中获得体验,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和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动起来"的同时又"学进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思想品德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实践修正才能形成。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仅要理解、感受生活,更要从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学生的生活,利用教材并创设情境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判断道德两难问题,使他们不断提高道德认知,从而获得道德体验,提升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下的"活动体验"课堂模式,能够科学巧妙地将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相结合,摒弃了枯燥的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通过真实的情景模拟将学生引向自然、社会和生活,使学生积极思考,并积极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在身临其境中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验中认识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实施体验教学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可用资源,精心计划,周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体验充盈学生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应选取能够体现初中学生感同身受的生活事例,能够反映初中学生所遇到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过有意义的生活,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志忠 《考试周刊》2013,(25):116-117
<正>2011版的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与2003年试验版的课程标准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把学生置身于个体与生活世界的各种交互关系之中,让学生在必要认知的同时,积极自主地去发现、感受、体验、判断、理解,强调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课改理念和要求,创设"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正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学生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表现,是检验思想品德教学实效及学校德育工作成败的根本依据。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思想品德教师应在不放松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通过强化对学生的行为指导,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下面,笔者结合几年来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谈谈如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适应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是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实现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需要。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  相似文献   

18.
王汝林 《甘肃教育》2008,(13):19-19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是通过体验事物和反思自身的经验来构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的。较之以往,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更加注重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认知出发,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  相似文献   

19.
厉玉良 《考试周刊》2008,(49):149-149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实践、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价值观,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这门比较枯燥的课程中,教师一定要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体验教材要求、体验思想品德的养成。一、通过活动体验认识生活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小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逐渐成长的,而品德与生活这门课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应多开展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