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正向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不断迈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是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责任。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维要新"的表述,其中,"创新课堂教学"是路径,"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83):123-124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由此可见,在孩子们的初中学习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他可以培养学生德育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生活观、和社会观形成的主要途径。那么要真正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要以实际出发,创设真实情境,把更多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运用生活化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项目化学习秉持实践知识观,是对现有固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转型和突破。而这种课堂教学变革无疑是对时代给予思政课持续关切的有力回应。探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项目化学习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化道德与法治知识为学科素养,回归学科本质属性,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好地担负起立德树人重任,实现思政课程育人功能最大化,构建高品质课堂。  相似文献   

4.
当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核心素养下,教师应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创新,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这一学科的生活性与实践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从而切实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真正在教学中做到"立德树人"。为此,本文主要结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及相关教学案例,分析在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价值,探讨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提供具备参考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德育核心素养的深入,按照中小学一体化的教学教育理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应以帮助学生获取学科价值观和核心概念为主,有效执行立德树人的基本教学任务。加之道德与法治使用统一教材,探究式学习方式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从探究性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优势、存在问题、实施对策来展开说明。  相似文献   

6.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所以教师要形成"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以情境创设为激发手段,以理性思考作为教学引领,以生活实践作为训练核心,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课堂教学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融合理念,在情境设计、思维过程、学科活动等方面融合美育,选取富有审美价值的课程资源,在育德蕴美的真实情境中培育学生学科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德美交融中实现以美育人,彰显课程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当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责任所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理应担当起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的大任.文章以"踏上强国之路"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相似文献   

9.
人有德方立,国有德方兴。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小学阶段,教师要以道德修养与法治素养为核心,规范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创新课堂教学范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四一”教学范式根据学科特点,科学安排教学活动,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96):109-110
在初中阶段的学科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科目,之所以这样界定,是由初中道德与法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求学生要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事件能力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完成基础教育"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根本任务,使得学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责无旁贷。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都要更新教育观念,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初中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进而促进初中生身心全面发展.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十八大上被明确提出,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要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因此,基于立德树人这个前提背景下,本文将从立德树人的含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开展的意义等方面,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任春阳 《考试周刊》2023,(32):137-14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要求日益提高,但目前关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与生活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低等问题。因此,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单元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行与思的相关研究,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将单元主题教学模式融入课堂中,能够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效融入时政热点,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就时政热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融合的必要性、原则、应对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一、研究的缘起针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从学科性质和特点入手制定课题——迎泽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区域推进"一观一点一能力"思政教学研究。其中,"一观"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点"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能力"指学生关键能力点的培养。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实现以下目标:(一)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单元活动教学可从内容、方式、主体、过程等方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通过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统整性开发、教学方式的一体性实践、教学主体的全面性关照以及教学过程的综合性评价,不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价值认同,以考查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积极推动学科课程建设,发挥考试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作  相似文献   

17.
张才良 《家长》2023,(8):34-36
<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更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实施后,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授课过程中更加强调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守公德、懂礼仪、讲诚信,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一、树立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性“立德”重在强调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树人”重在强调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人文本、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18.
王启林 《考试周刊》2023,(3):135-138
在义务教育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品质的关键性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和法治观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也能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及法治意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德育学科教师研究的重点。只有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学生德育品质健康发展。基于此并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文章简单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强化教学意识、关注学生心理、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与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等有效策略,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8,(89):121-122
核心素养已成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迎接挑战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生存艺术和发展本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情景教学,坚持回归生活,坚持活动教学,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和升华,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是德育的关键课程。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拓展空间》栏目与其他栏目在逻辑上遵循"体验—认知—笃信—践行"的思维路径,重在学生德育践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拓展空间》栏目,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学习和课外实践,注重价值观引领,提升学科育人效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