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具有广远的开放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当前全球范围内文化交流与文化合作日益加深,多元文化之间的共享性和冲突性并存,显示出传播是文化得以存在的重要形式。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反思文化传播模式,做到精英化与大众化相结合,特色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实现多种传播模式互动的有效机制,从而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的精彩对话。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进一步深化中亚地区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区域间的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文化交流和传播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文化传播引发的核心价值观输出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倡议能够进一步深化中亚地区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区域间的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文化交流和传播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文化传播引发的核心价值观输出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媒体传播具有传承优秀文化、引导社会舆论、发展文化产业等重要功能。这些功能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媒体传播对吸引社会注意力和引导社会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所传播的信息和内容体现了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力,是促进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媒体传播引导民众、凝聚人心、传播文化,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是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以及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主导权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孙晔 《教育教学论坛》2012,(33):182-183
"地球村"的发展促使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传播和融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离不开我国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这是我国的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新形势下对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的问题,我们要正确地引导,中西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坚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让中西文化更好更顺畅地交流融合。本文就是围绕这一问题对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发展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对国家所起的重要作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古时代的人口迁移与文化传播,是理解当时文化发展历程及其变革的重要环节。王永平新著《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主要通过对江淮地域士人流迁与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人物的探讨,提升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丰富了学界的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9,(2):123-124
当今是一个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对外文化传播力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软实力的的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外语人才的培养。基于此,阐述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探析我国地方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外文化传播的现状,以及对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进而对提高对外传播力背景下的地方高校所应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东西方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逐步深入与发展,英语翻译成为不同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英语翻译实践中要重视英语翻译实践中传播文化的作用。本文以英语翻译特点为切入点,深入研究翻译实践中存在的文化建构与文化欠缺,进而全面分析翻译中选择文化传播模式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传媒文化的推动下,人们逐渐对地域文化交流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形成了地域文化交流观。传媒文化是运用大众传媒传播文化成果、加强地域间文化交流的有益因素。本文简要论述传媒文化对地域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出租汽车行业是交通行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前沿窗口,加强出租汽车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建设富有出租汽车行业特色的出租汽车行业企业文化,对于提升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生活的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让不同种族地域的人们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促进了全世界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作为当今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现代传播媒介如何推进地方文化发展和传播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本文以梅州地方客家文化为例,对目前地方文化传播媒介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利用现代传播媒介构建地方文化传播体系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中国文化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文章以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背景,提出要充分考虑文化交流与传播接受对象特点的精准式文化传播,探讨了精准文化传播的模式与要素,提出了依据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精准确定传播内容、依据传播客体与传播内容精准确定传播渠道的精准式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的运用体现着文化内涵的渗透,文化的传播和表达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因此,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数字是一种特殊语言符号,数字词语以其独特的文化蕴含和功能,在人类文化交流与发展中起着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以丝瓷茶为重要物质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随其对外输出也承载了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的使命. 在新的形势下,结合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研究中国物质文化符号的传播史及文化符号的特点,将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及魅力的展示.  相似文献   

15.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跟进技术创新,拓宽服务方式,传播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交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条件下,文化的功能有着日益政治化的倾向。文化因素是构成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领导集团的对外决策有着重大影响;文化差异和矛盾往往导致国际政治的冲突;文化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而同时,各国之间开展文化交流又是国家间实现政治沟通的重要手段。文化功能政治化给人们以重要启示:必须重视文化在综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必须注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逐步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观点摘辑     
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存在“文化赤字”政协委员、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呼吁,中国要想对世界文化做出较大的贡献,国家就要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中国是四大发明的发源地之一,但几百年来,逐步落后,对外文化交流逆差严重。和对外贸易“出超”相比,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家形象: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能为促进中国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褒贬不一,总体评价有待提高,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的制约.为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中国必须明确国家形象定位,加强公共外交,发展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中国的“国术”、“国粹”。武术最迟在唐朝已传播到海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五邑人在武术文化的国际交流方面殊有作为。武术大师陈享、黄宇文、余志伟等人在世界各地设立武馆,收纳洋人弟子,传授武艺,弘扬武德,伸张正义,彰显中华文化传统,为中华武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常常借助宗教传播的形式来进行。例如在古代,通过佛教入华.我们接受了印度和中亚的文化;在中世纪.通过伊斯兰教人华,我们接触到了阿拉伯及中东各族人民的文化:在近代.通过基督教人华,我们又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欧美文化。由此可见,宗教与文化、宗教传播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