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要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写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作文教学“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综合训练,通过写作训练.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培养自主探究能力;调动写作灵感.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想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展现独特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学生往往因为知识积累的不足和生活体验的缺乏,写作时会感觉"文思枯竭",下笔无话。培养学生写作创新思维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想象联想能力,让他们思维的"暗房"全面开放。而"看漫画想象联想写故事"训练和"听音乐想象联想写日记"的训练恰能很好地锻炼与提高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厚”与“薄”的关系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及生活常识 ,构成了作文三维能力模式 (即知识、情操与能力三维结构 )中的“知识”因素。知识是学生写作的基本底蕴 ,亦即“墨水”。“厚”就是学生肚里的“墨水”多 ,它决定写作材料的多寡 ,由此也影响写什么的问题。“厚”由积而来 ,丰富的积累即“厚积”。小学生知识贫乏 ,生活经验不多 ,写作知识更是寥寥 ,由此看来 ,学生非厚积不可。学生厚积的方法很多 ,对于自然知识 ,宜多带他们去观察。如写水果 ,则叫他们观察水果的生长 ;写做饭 ,可叫他们多陪父母入厨 ;写买卖 ,甚至可叫他们上街去…  相似文献   

4.
有一作文题:“冬天,雪融化了……”请就此展开联想、想像,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这是颇具思考张力与思维弹性的文题,让学生依设定情景展开联想,想像雪融化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里?”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审视品味人生,便会蓄积丰富的审美情感,捕捉和感受那生机勃勃的春天。  相似文献   

5.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标准颁布后,小学生的习作有了一个新的表达天地和自由想像的空间。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像”,要“写想像中的事物”,要写“想像作文”,这一提法对于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让学生大胆构思,驰骋想象.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掌握联想的钥匙,获取写作的灵感.其次,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写作素材,展开想像的翅膀,活跃写作思维.最后,采取多样的方式,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必须注重使他们倾吐生活积累,而这种积累要靠联想的激发、扩散和引申。运用联想有助于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问题,从而由此及彼丰富材料。运用联想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立意构思。运用联想写好话题作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联 想 和 想 像 在 作 文 教 学 中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关于作 文 教学 的 目 标也 注 重 联想 和 想像。怎样教学生运用联想和想像写作,我们深入课堂,进行探讨,颇有体会。 一、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郭沫若如果不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街市、街灯及街上各种货物的陈列,如果没有关于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的积累,他就不可能在短短的16 行诗中,想像出一幅幅真切动人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个美丽感人、寓意深刻的形象。罗娟老师设计的一堂 联想、想像作文”课,充分利用学 “生生活中的素材,引导他们联想、想像,效果很好。她首先出示作文题《梦中…  相似文献   

9.
中学作文“写什么”的问题,我们准备分成三个步骤,首先要解决“必须写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弄清题目的要求,准确审题;其次是要解决“可以写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的范围内筛选写作材料;再次是要解决“怎样找东西写”的问题,就是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去拓宽写作材料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要鼓励学生写想像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像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从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关联出发 ,转变作文指导的策略 ,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为切入点 ,让情境走进课堂 ,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做法 ,向大家作一些介绍 :一、在活动中学写作借助活动练习作文 ,变传统的“要我写”为“我要写” ,丰富了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11.
冰心先生曾说过“语文就是生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当中 ,如果不注意与广泛的生活相联系 ,那么 ,语文教学则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实际上 ,这也就是语文教学事倍功半 ,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浓厚兴趣的根本原因。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究竟如何才能联系起来呢 ?笔者体会是 ,联想与想像是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一、通过寻找事物间的联系 ,学会联想和想像。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本身就是互相联系的 ,由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寻找事物间的联系 ,学会联想和想像。比如 ,在写作训练时 ,学生常常提起笔头 ,愁上心头 ,感觉腹中空空如也 ,把写…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提出假设,并不断发现新事物、新问题。让他们有良好的联想和直觉思维能力。可采取的具体做法是:1.拓展知识面:包括训练学生听力,进行知识积累;增加课外阅读,创设交流场所;鼓励学生外出,与人进行交流。2.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想像:包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想像;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创造想像;根据生活常识,进行创造想像。  相似文献   

13.
何红梅 《考试周刊》2014,(38):67-68
要搞好作文教学,让学生妙笔生花,那么教师就必须指导他们积累素材。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引导学生喜欢上写作,让写作之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和写作能力,常常导致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要帮助小学生在作文中敢说、会说、会写,就要强化阅读,同时点燃他们的写作兴趣,通过想象作文,让他们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关于想象作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当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他们想象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作家们喜欢把写作活动称之为“调动的艺术”,因为写作的实质,就是对自身储备的一种“综合调动”。要写好文章,就得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积累等等。一个人的生活积累厚实,知识积累丰富,语言积累扎实,写作起来就便于挑选,便于调动,就可能写出好文章。我以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同写作也有相  相似文献   

16.
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作者以独特的观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情怀,栩栩如生地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读来倍感真切,如临其境,如见诸物。文章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颇具感染力,在于作者通篇成功地运用了丰富的联想。丰富而奇妙的联想形成了本文独特的风格,独特的写作特色。 1.对比联想开篇一段,为表现济南的冬天“无风声”“响晴”的气候特点,作者采用了对比联想。首先,联想自己在北平住惯的感觉:“冬天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使之与“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的观察感受进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同样,想像力对语文教学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想像既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感受得更深、更透彻,又使作文表达得更为具体、形象和生动。根据心理发展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想像丰富。此时,只要教师结合实际,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课文进行揣摩,引领他们进入作品的意境,然后引导他们通过联想,进一步创造想像。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断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产生美感,陶冶情操,而且打开写作思路,帮助他们解…  相似文献   

18.
高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提升,同时他们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经验,对如何写好作文有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基于这一点设计“读写评”模式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味字词艺术、学会联想、将创新想法融入到记叙文写作中,在自主评价中把握写作技巧,激发内驱力,切实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唐彦怡 《教师》2019,(9):56-57
正所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就没有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模仿,通过“阅读、积累、联想、仿写”等几个环节,把课本作为阅读和积累的重要材料,并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训练,从而实现读写结合式写作教学,促使学生“乐于说,乐于写”。为此,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以期为相关教学活动提供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写好“图画作文”,联想与想像十分重要,但是联想与想像只是我们写作时的一种思维方法。联想与想像本身并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现成的有价值的文章中心。因此,要写好“图画作文”,还要善于“悟”。所谓“悟”,就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去感受、去领会,去找到其中有价值的含义。现在以这里发表的几篇文章为例,给同学们作个分析。《“半半”的故事》一文,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是想像,文章所讲述的故事完全是作者想像出来的。不过我们应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