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7世纪的悲剧《麦克白》揭示潜伏于人类灵魂深处的罪恶意识,19世纪的诗集《恶之花》完美地延续《麦克白》确立的恶之世界,同时又是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将文学推向现代进程的神性宣言。《恶之花》与《麦克白》在恶之世界的象征之林中演绎特别的救赎之美,波德莱尔亦是“19世纪的莎士比亚”,惊奇地集聚现代与古典的双重气质,是现代诗人的原型。  相似文献   

2.
波德莱尔不仅把对色彩的理解运用到绘画评论中,更把色彩意象带到了诗歌的创作中。《恶之花》中的色彩之美以及个人化的色彩体验不仅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激发了读者潜意识中的共鸣。《恶之花》中六部分内容配以六种浓淡各异的颜色,意蕴丰富。波德莱尔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时而和谐,时而失调,时而美,时而丑,以此表现现实世界之丑与诗人的理想世界之美的冲突,象征魔鬼的地狱和上帝的天堂之间的对立,反映诗人对光明、美丽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3.
《恶之花》出版之初,遭到了评论界普遍的猛烈抨击,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好奇。多少年以来,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及其代表作《恶之花》被包裹在一片危险甚至邪恶的气氛中,本文旨在分析波德莱尔其人及其代表作《恶之花》,透过诗人看似邪恶的诗歌触摸到一种名叫责任和道德的特别救赎方式。  相似文献   

4.
习惯上,人们把波德莱尔看成是一个"审丑"的诗人,其实他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在《恶之花》中,有许多诗人对自然歌咏的诗句,仔细分析,我们会理解波德莱尔的美学追求,明白他心中的"自然"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从而也就更能读懂他诗的真谛。波德莱尔所钟情的"自然",实际上是他对未知世界"美"的探寻,因为在他看来,此岸世界的"美",已不能引起人们的"惊奇"与"颤栗",必须到未知的世界去寻找和发现"惊奇"。  相似文献   

5.
恶之为花,其色光艳而冷彻脊骨,其香浓郁而幽远,其态精俏而邪魅,其蕴崇高而延绵,它绽放在地狱边缘,释放其阴冷而波动心弦的独特魅力。恶与美的完美交织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的一大特色。《恶之花》的描写涉及了世间万物,猫、狗、修士、妓女、赌徒、腐尸、幽灵、香水瓶、太阳、乞丐、骷髅等,组合成了一个丰富而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意象体系。通过对恶和丑的刨析,抽离出真正激荡心灵的东西,达到灵魂的一种净化和追问。本文选取《恶之花》中的三首“骷髅”诗,对“骷髅”的意象进行分析,体悟波德莱尔作品的新奇性、深刻性和音乐性。  相似文献   

6.
王国红 《学周刊C版》2010,(1):152-152
说到象征手法,我们可追溯到十几世纪中叶欧美现代派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派别——象征主义诗歌。一八五七年,该派先驱人物波特莱尔发表诗集《恶之花》。在题材上,他把社会之恶和人性之恶作为艺术美的对象来写(“恶之花”即恶中有美),揭示了现代城市巴黎这座“地狱”中的种种罪恶现象。  相似文献   

7.
夏尔·波特莱尔(1821—1867)是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创始人,也是在散文创作和文艺评论上独树一帜的文学家。他的诗集《恶之花》、散文《巴黎的忧郁》都是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说到波特莱尔对文学的贡献,一般论者都喜欢引用波特莱尔本人的夫子自道:“什么叫诗?什么是诗的目的?就是把善跟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之美。”他因擅写“恶中之美”而备受非难。但是,高尔基却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了这样的意义:他“生活在邪恶中而热爱着善良。”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波特莱尔创作的丰富与深刻又是“恶中之美”所不能包容得了的。波特莱尔也说过:“诗在本质上是哲理,但是由于诗首先是宿命  相似文献   

8.
读波德莱尔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最伟大诗人之一,象征派诗歌先驱,现代派的奠基人。波德莱尔于19世纪40年代初步入文坛,他承前启后,在欧美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举起诗美大旗,开辟"恶之花"园手,育了一朵朵生于地狱而开于天堂的"恶之花",给处于沉寂的法国诗坛带来了一股奇异的花香。以诗集《恶之花》留名后世。此外还有散文集《巴黎的忧郁》《人为的天堂》及许多评论性的文字,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构筑了他那美轮美奂的诗美殿堂。西方许多著名诗人都对其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波德莱尔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杰出的诗人和重要的文艺批评家,他以一部惊世骇俗的诗集《恶之花》,奠定了在法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开启了文学创作的新纪元。 彼德莱尔的《恶之花》发表于1857年,雨果曾热情洋溢地赞扬道:“……你的《恶之花》光耀夺目,仿佛星辰……”,“你赋予了艺术的天空以人所共知的致命的闪光,你创造了新的颤栗。”诚然,当时正值浪漫梦破,世纪病重之时,《恶之花》倾泄出的是一代青年幻灭的忧郁感,诗人企图通过日常生活的荒诞,透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黄昏》一诗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将诗人波德莱尔的“应和论”中的寻求的意象与作者的精神状态相对应,并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以瓦莱里等一些诗论家的理论为指导,再次肯定了《恶之花》的历史地位及其艺术魅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黄昏》一诗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将诗人波德莱尔的“应和论”中的寻求的意象与作者的精神状态相对应,并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以瓦莱里等一些诗论家的理论为指导,再次肯定了《恶之花》的历史地位及其艺术魅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校罗顺江教授翻译的法国作家贝尔纳 -亨利·莱维著的《波德莱尔最后的日子》一书 ,2 0 0 0年 6月 ,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该书有 2 1万字。波德莱尔曾因写作过一部“恶之花”,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并使他跻身于世界一流作家的行列。但这位开创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先河的“天才诗人”,生前却贫穷潦倒 ,造谣、诽谤、中伤、污蔑伴随着他终生 ,并使他最后惨死在异国他乡。本书从房东、朋友、母亲、神甫和妓女的角度 ,无情地揭开了波德莱尔作为一个伟人和一个凡人的真面目。波德莱尔生于 1 82 1年 ,去世于 1 867年。该书作者贝纳 -亨利·莱…  相似文献   

13.
人性悖谬在文学中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由于世界存在压抑与反压抑,人类不能寻得二者之间的平衡而形成人性悖谬。卡夫卡的小说印证了由内在的压抑和外在的压抑形成的人性悖谬。但人性的悖谬开创了世界的美和爱,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国的《红楼梦》和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从正面或负面都体现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在诗歌史上,波德莱尔以其独异的诗风傲立于现代主义诗坛,他那“从恶中抽出美”的另类美学观备受同行们推崇,艾略特就称他是“现代所有国家中诗人的楷模”,而韩波尔更盛赞其为“第一个慧眼者,是诗人之王,一个真正的上帝”犤1犦。波德莱尔当之无愧,因为他是用生命的热情写诗的,在诗中他“放进了自己所有的心、所有的柔情、所有的宗教和所有的仇恨”犤2犦,他以非凡的灵智、对生命真谛的深彻警悟,缔造出了一个高蹈的审美天地,寄予了他对丑恶时代的真挚关怀。他将探求美而不得、追逐爱而失败的苦痛以诗为宣泄口,借助荒诞的反讽手法,打造了一个个…  相似文献   

15.
查尔斯·皮埃尔·波德莱尔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者.发掘"恶中之美"和表现"恶中的精神骚动"体现出波德莱尔创作的创新精神.他的名篇<醉人生>,纵使读者数次地回顾,研读,依然令其为如李白般风流恣意而熠熠生辉的一词一句动容不已,不失为探索人生态度的良品,恰如一道独特的风景,带给读者诱人的美丽及对人生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6.
波德莱尔的美学理论强调审美主体与自然的应和、美的独立性、从丑恶中发掘美,希望追求现象背后的美及其表现出的无限、永恒之美;他是较早地提出、运用"现代性"概念的美学批评家,他强调了现实的瞬间的美的重要性,其实质是审美现代性,他的现代性理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自己的美学思想自觉地贯穿于其审美实践中,致力于从丑恶、现象和现实中发掘并表现恶之美、现象背后的美和瞬间美;他的审美探索具有务实性和浓厚的实践品格,但是,其过激、极端之处也是我们借鉴与评价其美学思想时应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散文诗《秋夜》中的“恶鸟”,一般都认为是象征依附于黑暗世界的恶势力,为鲁迅所“憎恶”。这种解释是值得讨论的。“鸟”是“恶”的,而且又是夜中之物,自然不会是什么好东西,理应憎恶之.“传统”如此,所以人们谈起《秋夜》来,便对这“恶鸟”大张挞伐。殊不知《秋夜》的作者是反对“传统”,喜欢“异端”的。鲁迅是旧世界的叛逆者.一九○七年他写《摩罗诗力说》,鼓吹“恶魔诗人”.一九二四年他在《音乐?》一文中,希望能有“一叫而人们大抵震悚”的“恶声”出现。一九二八年他作《太平歌诀》,从南京童谣分析当时社会的黑暗,批评“革命文学家”的“超时代”与“不敢正视现实”,说:“近来的革命文学家往往特别畏惧黑暗,掩藏黑暗,……变成婆婆妈妈,欢迎喜鹊,憎厌枭鸣,只捡一点吉祥之兆来陶醉自己,于是就算超出了时代。”鲁迅不愿“变成婆婆妈妈”,所以他是欢迎枭鸣,憎厌喜鹊的.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他在《且介亭杂  相似文献   

18.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1)是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他的诗集《恶之花》以独特的魅力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审美价值,并开一代新诗歌流派之先河。反观其诗集中的“死亡”诗组对死亡的礼赞和向往,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窥诗人独特的诗歌艺术,同时也让我们上溯探寻到诗人走过的充满矛盾,交织着失望和希望,悲观而又不甘气馁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9.
《恶之花》中的水主题和水意象丰富而且别开生面,水的主题在《恶之花》中可分为被征服的水和未被征服的水,波德莱尔用回忆之水浇灌了《恶之花》,通过水的意象和水功能的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抑郁与忧愁的心境,管窥恋母情结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作者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技巧,对水的迷恋不仅是作者的生命体验,而且是一种诗歌创作的使然,是作者的美学追求和生命的慰藉。  相似文献   

20.
波德莱尔:新时代的先觉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就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生平创作及《恶之花》作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同时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发生、发展、更新以及波德莱尔诗歌对西方现代诗歌特别是对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也有取涉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