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黄龙 《军事记者》2004,(9):23-24
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处处长万元,是一个从战士报道员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颇有成就的新闻人。他1962年出生于四川省眉山,1984年靠自学读完了四川大学中系的新闻专业,后获研究生学历。在新闻工作的实践中,他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其人生不变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要有生活气息,就必须摈弃那些大话、空话、官话、套话,让广大读者更乐于接受。 一位记者写一篇下岗女工开了一家“辣妹子”火锅店的报道,原题为: 下岗女工的新追求 显而易见,新追求、新时尚、大服务、大发展之类的标题比较陈旧,无新意,不活泼。如何为这篇文章增色添彩,我决定套用歌名为他起题目: 辣妹子辣 这是一首十分流行的歌曲,很多人都能唱上一二句,因此,用它做题目非常亲切、自然。此外,吃火锅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辣,辣还可以形容人爽朗、大方、进取、向上,可谓一语双关。 要有生活气息也要立场坚定、观点鲜明.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苏联著名记者波列伏依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新闻工作者,如果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闻工作者,那他的生命就不是以年计算,也不是以10年计算,而是以通讯报道来计算的。报道一篇接着一篇,其中那些最有意义的、最复杂的,或者说最成功的文章就成为他一生的里程碑。”尽可能多写一些“最有意义的.最复杂的,或者说最成功的文章”,是每一个有追求的记者心底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一个有理想的人,生活才会有追求,工作才会有动力。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就是林修功的理想。从事新闻工作17年来,他一直都在为这个理想而努力,而追求。1993年,怀着对新闻记者理想的向往,林修功放弃了舒适的机关工作,通  相似文献   

5.
新闻受众接触媒介时的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否能被受众接受,除了要求新闻自身具备价值因素外,还必须从受众的角度进行考察。因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是非常活跃的一个环节。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观与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他们有自己的道德观念与化修养,有个人的追求与兴趣爱好。总之,他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显现:栏目个性化如同一个人,有其自身的形象与内涵。因为有个性气质的栏目,最能吸引人、打动人。栏目个性是以栏目定位为基础的,又往往是栏目定位的深化,所以说,与其他栏目一样,化类栏目更应显现它自身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09,(19):39-39
一个有理想的人,生活才会有追求,工作才会有动力。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就是林修功的理想。从事新闻工作17年来,他一直都在为这个理想而努力,而追求。1993年,怀着对新闻记者理想的向往,林修功放弃了舒适的机关工作,  相似文献   

8.
作品的耐读性,本是学创作的追求。新闻作品有没有一个耐读性的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尤其军事新闻作品,要提高其质量,就必须讲求它的耐读性。  相似文献   

9.
田磊 《青年记者》2006,(23):33-34
几年前,在大学读新闻学课程时,我就知道,中国曾经有一个为新闻罹难的记,他的名字叫邵飘萍,用毛泽东的话讲:“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1926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企业就是要赚钱,就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周蔚华说:“一个企业不是单纯的赢利单位,利润最大化是一种过时的管理思想,现代企业应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两种观点都对,都有道理,可我更倾向于后者。一个企业说到底是一些人的集合,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就是人。一个人必须挣钱才能活着,一个企业必须赢利才能生存。一个人在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时候,他必须挣钱,你让一个饿着肚子光着屁股的人去免费帮人做好事是不合情理的。因此,你对一个尚不能维持生存的企业说,你不能只追求利润最大化,你要追求实…  相似文献   

11.
黄阔 《军事记者》2004,(2):53-53
相信大凡与字工作打交道的人都不会反对,“深度”,是衡量和检验一篇章重要的标准。“深度”,从大处而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化层次,从小处也可以反映出作的知识积累与写作技巧。因此,“深度”也就成了每一名军事新闻工作的必然追求。要把军事新闻报道写透写深,毫无疑问是一个长期积累、摸索和总结的过程,其中尤其需要在“深入”两个字上做章。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的平民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勇 《传媒观察》2007,(6):52-53
随着“荷赛”的引入中国,以及近几年来中国摄影人在“荷赛”中屡屡获奖,特别是获奖名单中诸多摄影后生的出现,让人们对新闻摄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其实新闻摄影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已经淡化了过去摄影家们所拥有的一般人很难掌握的技术,淡化了作品中一味追求的纯美学概念,让人感觉到新闻摄影更多的是关注新闻场景的记录和摄影观念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书法家余精强,是怎么样的人呢? 农妇黄道婆出身卑微,生命却永恒。为什么?她有一个追求的人生,创造了一个永恒的精神财富。在这,我不敢说余老创造了一个永恒的生命,但我敢说,在他的人生旅程中,充满了不懈追求和创造。  相似文献   

14.
威坪镇是浙江省淳安县的一个山区小镇,这个小镇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锦山绣水、文献名邦”之美誉,历史上有很多文化名人如董其昌、崔灏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在当代,这里更是人才辈出,涌现了多名将军和文化名人,邵华泽就是其中一位。书法———毕生的追求1933年6月,邵华泽出生在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的一个很偏僻的山区———邵宅村。他的父亲邵宗伯(又名邵振龙)是一个乡村学校教师,不仅人缘好,而且书法很好,在当地颇为有名。邵华泽刚懂事时,就经常看到有人到他家找他父亲写字。邵宅村三面环…  相似文献   

15.
田霞 《军事记者》2005,(12):53-53
军事新闻作为一个有别于其他种类的报道,不仅有其特殊性,更有其挑战性。写好军事新闻并不是件易事,许多部队新闻工作都有同感。正因为如此,力争采写出优秀的军事新闻报道仍是部队新闻工作奋力追求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格调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一本《格调》,正在我国书界蹿红,辗转传看,评论蜂起,无他,皆因其道出了一个“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大家十分关心但至今又没有讲得透彻的话题。格调考级,取向,与其说是‘热门话题”,深析之,不如说它是一个“咏恒话题”。男士穿的西服领口合适么,像不像是借来的;女士穿短裙端坐时能架二郎腿么,会不会“露怯”?如此等等,我想,这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同样触及了一些十分敏感的部位。“格调”二字,重若千钧呵!以此视角况报观台现新闻,我们说,同样如此,新闻,…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人群中,名誉是人的最重要的利益之一,当一个人的声誉受到损害,他所追求的人格认定便会残缺不全甚至完全崩溃,由此带来的痛苦往往更甚于单纯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8.
拒绝平凡──记青年编辑李旭王银芝【上海】高尔基说过:一个人的精神追求愈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愈充分,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愈大。李旭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首先从精神上拒绝平凡,追求伟大,同时又极力开发自己的智慧,并将智慧作为他实现不凡人生的条件。他的人生信念是:...  相似文献   

19.
辛文 《新闻知识》2004,(12):23-24
范惠萍,一个喜欢“做人要简单一点”的人。一个信奉“做事要对得起良心”的人,一个追求“做工作要无可挑剔”的人,21年来,在记编辑岗位上默默地践行着自己的人生诺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孤儿,尚未出生,父亲早逝,九岁的时候,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因贫病而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