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律师调查令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效果不佳,其推行面临着诸多困境,究其原因在于证据收集各主体偏离了各自的功能定位,从而造成相互协作程度不高。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为律师调查令运作过程中各主体的协作提供了正当性基础,要求各主体通力协作以发现案件客观真相,实现纠纷的妥当解决。基于此,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下律师调查令制度完善的逻辑进路在于,通过规范律师取证行为、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明确案外人的证据协力义务、推动其法定化及法官适时行使释明权来提高各主体的协同配合能力,最终实现律师调查令制度在我国应用的稳慎推动。  相似文献   

2.
合理分配法院与当事人在证据收集中的角色对完善我国证据制度及整个民事诉讼体制有重要的意义.和谐主义诉讼模式是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新选择.该诉讼模式下构建的协同型证据收集制度强调当事人与法院之间以及当事人相互之间在证据收集上的协作,符合我国国情及各国证据法的发展趋势,也应是我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民事审判活动中 ,关于法院审判行为与当事人诉讼行为之间的关系 ,亦即法院与当事人间诉讼权限的分配 ,不同时代和不同的国家 ,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因而形成不同的审判模式 ,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通常认为存在注重法院职权的职权主义和注重当事人行为的当事人主义两种基本的审判模式 ,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审判模式而各具特征 ,当事人主义强调民事审判以当事人双方积极的诉讼活动为核心展开 ,依据当事人双方的主张举证而进行 ,当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分权利 ,并以此影响甚至主导诉讼 ,法官不是积极地参与 ,而是对当事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特点分析,指出各自的利弊及适合其运行的基本条件。认为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不适合单纯地采用其中一种模式,而应采取两者的综合。  相似文献   

5.
辩诉交易制度孕育于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这种刑事案件处理方式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诉讼主体的控诉、辩护和审判等诉讼职能的范畴,使得传统的诉讼职能和三角形诉讼构造发生异变,并具有了明显的去诉讼化特征。因此,其在英美法系国家长期的刑事司法实践中逐渐演变为一种强调诉讼合意性而非对抗性并以诉讼主体间的诉讼契约为核心内容的新的刑事诉讼模式或者刑事诉讼程序模式。  相似文献   

6.
吴雷 《鸡西大学学报》2007,7(5):34-35,27
从我国证据交换制度建构的现实需求出发,在对当事人主义证据交换模式和职权主义证据交换模式的理论和诉讼意义进行较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当事人主义证据交换模式和职权主义证据交换模式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对我国当前证据交换制度的现状及弊端进行剖析,并提出构建建议,以期对当前的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全球两大审判模式--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已不再截然分野,走向互相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模式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现行的强职权主义行政审判模式日益显示出其与生俱来的弊病,必须加以抛弃.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未来的行政审判模式既不是当事人主义,也不是职权主义,而应选择职权--当事人主义,并按照此种模式对我国相应制度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8.
家事诉讼是包括人事诉讼程序在内的,隶属于家事裁判制度的一种构建于家庭成员身份关系基础之上的诉讼程序。家事案件所具有的公益性及当事人之间的家庭亲情等特性,决定了家事诉讼目的不只是为了家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是希望通过单独的家事诉讼程序来达到妥善解决家庭纠纷、确保家庭和睦的目标;决定了国家检察机关也应参与家事诉讼程序;决定了家事诉讼应采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对此诉讼模式的采用不仅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利于法官能够较为适宜地控制家事诉讼的进程,且更能确保家事诉讼对实体公正价值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法官释明权制度源于大陆法系,在实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国家,释明权制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以辩论主义为基础,但是纯粹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过分强调法官的消极性,对保障当事人权利,促进诉讼公正,有效率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具有阻碍作用。法官释明权制度设立的初衷即为弥补辩论主义和当事人处分权主义的不足,保障实质正义和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在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背景下,释明权制度具有特殊意义。文章通过对释明权制度功能、价值的分析,论述了我国构建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明确规定释明权的内容,完善释明权行使的方式,确立释明权救济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中因当事人诉讼力量的缺乏,难以遏制阻碍公平正义的实现,律师运用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诉讼中可以起到维护当事人的诉权、制约法院审判权和促进诉讼模式的良性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民事诉讼模式的特征、成因及发展的研究,可以发现,当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事诉讼都采用了当事人主义,而我国一直采用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确立,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弊端不断显露,因此我国民事诉讼改革的方向应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全球两大审判模式——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已不再截然分野,走向互相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模式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现行的强职权主义行政审判模式日益显示出其与生俱来的弊病,必须加以抛弃。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未来的行政审判模式既不是当事人主义,也不是职权主义,而应选择职权——当事人主义,并按照此种模式对我国相应制度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3.
着重从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角度来探讨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我国未来的民事审判模式——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要求法官在诉讼中居于超然、中立的地位,同时要充分地发挥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的作用,调动其推进诉讼、保护自身权益解决纷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中因当事人诉讼力量的缺乏,难以遏制阻碍公平正义的实现,律师运用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诉讼中可以起到维护当事人的诉权、制约法院审判权和促进诉讼模式的良性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由超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过程中,更加强调当事人的主体作用,法官职权得以弱化,这一变革对促进诉讼的民主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若过于强调当事人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法官对民事诉讼进程的指挥作用,可能会导致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从而引起诉讼迟延。因此需就法官对诉讼进程的指挥作用予以规范,设立法院行使诉讼指挥权的原则,即依法恰当行使原则、中立性原则及不违反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原则,在此基础上将法院的诉讼指挥权分为程序性的指挥权和实体性的指挥权,以提高诉讼效率,实现实质上的公正价值,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程序权。  相似文献   

16.
协同主义民事诉讼理论为我国律师调查令制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但诉讼中各方主体协作程度不高始终是限制律师调查令制度进一步发展的症结所在,究其原因是立法体系混乱、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未进行制度衔接和被调查对象缺乏证据协力义务的约束.为此,律师调查令制度的构建路径应从制度内外两个方面展开,通过调整诉讼中法官与当事人的取证权利...  相似文献   

17.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96年3月17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基于这个决定产生的诉讼程序,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其意义的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就在于,新的诉讼程序确立了我国诉讼模式的改革趋势,即由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向当事人诉讼模式的转化。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要想使诉讼模式的转化不仅在法律规范的层次内表现出来,而且在司法实践的领域真正得到实现;要想使诉讼模式的转化实际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就还需要诉讼程序操作者的相关的法律意识发生深刻的变…  相似文献   

18.
刑事公诉案卷移送方式上,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国家普遍采用“卷宗移送制度”,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国家普遍采用“起诉状一本主义”。对刑事公诉案卷移送制度的比较研究发现,其在刑事案件公诉方式的问题上都追求:设立公诉审查机制,设立证据展示制度,实现庭审实质化,提高审判效率。在追求消除、减少法官审前预断,实现庭审实质化的价值追求上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依靠起诉状一本主义、交叉询问制度与完善的证据规则,职权主义国家依靠相关的程序制度、完善的证据规则以及直接言词原则。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模式,是对特定民诉讼体制基本特征的综合论述,是关于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基本概括,国家如何处理当事人诉讼权与法院审判权的关系,其核心在于把诉讼的主导权交给当事人还是交给法院,以此为标准,民事诉讼模式的划分可概括为两方面内容,即谁在诉讼程序运行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是由谁来确定审理对象,前者对民事诉讼模式的分类具有量的规定性,后者对民事诉讼模式的分类具有质的规定性,以当事人与法院何者在审理在对象的确定方面中主导地位为标准,将民事诉公模式分为两种基本型-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程序装置,释明权与诉讼模式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诉讼模式均为释明权植根的土壤,释明权对诉讼模式具有选择性。采用当事人主导诉讼体制结构的大陆法系的国家和地区,在其民事诉讼中大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释明权制度,这说明释明权制度与当事人主导的诉讼体制必然相关。而在具体的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能力存在着天然的差异,机械地使用辩论主义,其结果可能带来裁判结果公正性的缺失、诉讼效率的低下。法官释明权的行使,则可以有效地修正辩论主义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