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儿童幸福感是指儿童对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得到满足、生活圆满这种人生状况总体上肯定的评价。儿童对幸福的体验应包括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的七个方面,提高儿童幸福感就是需要不断改善儿童物质性需要、人际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寻,幸福感早已成为评定生活状态的重要标准之一。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对"幸福"一词一定有其独特的感受。文章以幸福感为研究基础,遵循幸福感理论的探讨——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研究——评价的实证分析这一逻辑思路,对幸福指数进行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包括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29个扩展指标的高校教师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广东省高校教师幸福感指数进行测度和检验。  相似文献   

3.
早期学习与幸福感研究是21世纪以来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介绍OECD早期学习与儿童幸福感国际研究项目(International Early Learning and Child Well-being Study,IELS)的基本情况,着重阐述IELS项目的测评框架、评估方法及在美国的应用效果,以此探寻促进我国本土化早期教育发展的可行性路径。IELS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有:1)强调整体性的早期儿童发展观;2)开发全国统一的学前儿童发展监测框架;3)重视以真实生活情境为基础的评价工具的研发;4)关注家庭和家校沟通在儿童早期经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早期学习与幸福感研究是21世纪以来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介绍OECD早期学习与儿童幸福感国际研究项目(International Early Learning and Child Well-being Study, IELS)的基本情况,着重阐述IELS项目的测评框架、评估方法及在美国的应用效果,以此探寻促进我国本土化早期教育发展的可行性路径。IELS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有:1)强调整体性的早期儿童发展观;2)开发全国统一的学前儿童发展监测框架;3)重视以真实生活情境为基础的评价工具的研发;4)关注家庭和家校沟通在儿童早期经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融城意愿、社会排斥感知的关系,使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和城市生活感知问卷,以贵州省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不高:一半以上的流动儿童不愿意融入城市,三分之一的流动儿童感觉受到过城里人的歧视;对城里人排斥的感知越高、感知到的学校不公平现象越多,主观幸福感越低。  相似文献   

6.
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学的一个专门术语,它专指评估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学习主观幸福感是指作为特殊个体的学生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特定的生活领域所做出的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幸福感是衡量辅导员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它不仅与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密切相关,而且是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综合幸福感总体情况一般,他们的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社会满意度中等偏上,对人际关系普遍感到满意。其中女性辅导员综合幸福感高于男性;已婚辅导员综合幸福感高于未婚辅导员;他们的综合幸福感与文化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性,学历越高,综合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8.
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两大核心研究领域。目的是研究性格优势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招募1052名在校中小学生,分别完成儿童版积极心理品质问卷(VIA—Youth)、幸福感指数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量表。研究发现:重庆市中小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中等水平,幸福感指数和心理满意度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性格优势和幸福感指数、心理满意度呈负相关,和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其幸福感指数和心理满意度在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其生活满意度在学校所在地、独生子女、生活状况、家庭氛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勇气、正义对幸福感指数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勇气、仁慈、超越自我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自制对心理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  相似文献   

9.
大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追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对职业生活、学术工作的满意程度,其本质特征是教师身心的和谐。生理幸福感缺失、心理幸福感缺失、情绪幸福感缺失和精神幸福感缺失现象正袭扰着当今转型期的大学教师。大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既体现在社会层面,也体现在学校层面和个体层面。追寻大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既要有社会的关注,也要有学校的关爱,更要有教师自身的关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9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方差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不同组别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均存在显著差异.(2)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均可作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变量,核心自我评价是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探讨西南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工作绩效、职业幸福感和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针对已有的研究发现将离职意向分为调校意向和换职意向,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层级回归分析发现:西南地区特校教师离职意向水平整体上属于低水平;人口学变量中只有性别对教师离职意向影响显著,且男教师离职意向高于女教师;西南地区特校教师职业幸福感与离职意向各维度呈负相关,教师工作绩效与职业幸福感呈正相关;教师职业幸福感中的工作效能感和身心愉悦感作为工作绩效与离职意向的中介变量;人口学变量性别是身心愉悦感与离职意向的中介作用;工作效能感、情感幸福感也通过身心愉悦感间接预测离职意向;工作效能感也是工作绩效预测情感幸福感和身心愉悦感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2.
为考查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消极情感)与公正世界信念的 关系,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感问卷,选取5-8年级565 名留守儿童和640名非留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各成分得分显 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内部主观幸福感各成分上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  相似文献   

13.
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运用<主观幸福感阶梯量表>和自编<亲子关系状况调查表>对河南省周口地区8所农村中小学279名留守儿童和18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自己未来主观幸福感的预期要好于当前主观幸福感的评估,对过去主观幸福感的估计最低.(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不存在差异,都处于中等偏上程度;不同年龄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没有差异.(3)父母与子女的联系及关系状况、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认知和感受对留守儿童当前主观幸福感均有重要作用;同与抚养人的关系质量相比,与外出父母的关系质量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主观幸福感的新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对幸福的主观感受,是个体依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整体评价后做出来的判断,它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新近研究主要关注主观幸福感与自尊、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等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作为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等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最新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思考,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对某医学专科学校1 0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与综合幸福感、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适应与综合幸福感、价值取向密切相关,综合幸福感(生活活力、人格成长、利他行为、正性情感、自我价值)和价值取向(公共利益、工作成就、人伦前提)对职业适应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是:高职高专医学生综合幸福感、价值取向是影响其职业适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认知评价角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从情感体验角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当前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平衡的结果;从形式上,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从内容上,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理想存在状态。财富、人格、文化和年龄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人格理论、比较理论、目标理论、适应平衡理论和认知动机理论作为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主观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进行解释。情感评估模式和认知评估模式成为主观幸福感测评的两种基本取向。当前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存在着"研究领域分布不均"、"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具有还原论和简单化倾向"、"主观评价与客观标准分离"等方面的不足,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有融合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幸福感是社会成员通过对其自身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所产生的关于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积极心理体验.学校教育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积极心理体验既可以在心理健康课上开展,也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19.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及《幸福感自我评定量表》,随机整群抽取济南市某中学初一、初二的39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核心自我评价能显著正向预测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总体幸福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消极情绪,解释量在14.9%~36.1%。核心自我评价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这提示教师与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初中生提高自信心、形成内归因风格,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园正在开展"幼小双向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养成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后继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重视课程设计的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尤其在幼儿发展的评价标准上,体现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力求幼儿园整日生活课程与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