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杰  姚远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3):221-224,237
为研究武术社会变迁及调适理论,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变迁的机制进行论证,得出以下结论:武术脱胎于生产劳动,发展于军事,成熟在明清时期;武术是在脱离军事并且具有体育属性后才形成独立的形态;武术变迁表现为"武"、武术表现形式、武术道德方面的变迁;社会和自然因素是武术社会变迁的动因;武术文化调适有整合和分化2种方式;武术文化调适的结果让武术走向多元化。所以,武术成为现在的形态,其深层次原因表现为武术变迁与文化调适的共同作用,这对认识武术和传承武术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独没有出现历史的断裂的国家。这种历史存续,产生了武术这种以言传身教为传习方式的格斗技艺。远古时期,武术早于军事武艺产生;在冷兵器时期,武术与军事武艺相互交融与促进;随着火器在军事中的普遍使用,军事武艺退出了战争舞台,武术也遭遇了第一次危机。本文以武术与集团军事间渊源关系、发展、变迁和分野的历史脉络为考证对象,进一步揭示武术的本质,为当前武术发展提供充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野工作的方式,对贵州安顺鲍屯武术活动变迁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文化人类学考察,并对其历史作用与变迁进行较完整的剖析,以此个案为基础,推演村落武术变迁的一般状况与规律。指出:村落武术在社会变迁中表现出调试性和适应性。在历史的进程中,社会变迁是致使村落武术文化变迁的主导因素,而村落民众文化主体需求的变迁则成为村落武术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因。当前,村落武术发展出路在于扩大或增值自身的文化内涵,以适应村落民众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论汉画中的武艺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山东、河南、江苏等十余个地区出土的有关汉画资料的分析,对与古代体育活动内容有着密切关系的汉代武艺活动进行了分类概述。通过对其中的拳搏、射与骑射和武艺器械三个方面的归类探讨,结合当时武艺的发展概况,说明武艺活动向娱乐性发展之趋势、武艺器械的进一步丰富和更加多样化、出现了拳种分类之雏形以及民间武艺与军事武艺的逐渐分野而促使了主体向着民间武术的方向发展,是汉代武艺活动的四个最主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对相关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从符号学的视角对武术短兵运动进行探析。指出,短兵运动具备完整的符号学因素。其符号学特征包括器物符号和动作符号,器物符号存在错用造成符码与元语言释义困境,而不同技术符号使用群体间的偏见造成了动作符号的认知困境。从社会文化语境元语言、自携元语言、能力元语言三个方面对短兵运动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指出短兵运动存在社会文化语境元语言缺乏正确的历史认知和文化归属,自携性元语言缺陷导致可持续性发展困难,以及能力元语言培养不足方面的问题。认为,短兵运动的器物符号应突出中国元素,动作符号应体现中国刀、剑武艺的多样性;以古代个人武艺交流和武侠文化为社会文化语境元语言;修改竞赛规则完善自携性元语言;消除“侠以武犯禁”的历史偏见,促进能力元语言的培养。旨在促进武术短兵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函谷关历史文化资源是展现中国古代军事、道教、人文发展的一个重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突出,价值较高,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本文在对函谷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函谷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以期为函谷关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其更具有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民族融合与古代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体育,是古代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在长期民族融合中溶汇了多种民族文化所共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武术是中华传统体育代表性项目之一。在中华武术的形成过程中,古代四域少数民族的武艺本领常常被汲取而成为武术文化的重要蛆成部分。这些少数民族在武艺方面比中原华夏民族更为优异。对此,除远古史前传说的佐证之外,本文还着重就几个民族与武术的关系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体育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生命追求中的“养生”运动;军事训练中的“武艺”运动;宫廷生活中的“竞技娱乐”活动;节日风俗中的“游戏娱乐”活动;学校教育中的“修身教化”活动等。同时中国古代体育所表现的独特文化精神让世人瞩目:“智力并重”的哲学意味;儒道文化精神的文脉传承;象征吉祥如意的生命表现。  相似文献   

9.
从《汉语大字典·女部》看中国的历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大字典》是目前收女部字最多的字典。本文从字典中的女部字入手,以义项为线索,经过分类整理,对汉字进行形义关系的分析。首先探讨了由女部字反映的社会变迁,从女部字的渊源看以女性为中心的远古社会风貌;其次,分别从表示恶劣品德、表示对古代妇女的各种贱称、与女子附庸地位相关的几类女部字等角度,阐述古代妇女地位低下,受歧视、侮辱;再次,列出对女性所褒扬和所贬斥的品行的两类字,分析针对女性的道德规范;最后,从表现妇女容貌外表以及举止神态的字,分析中国古代对女子的审美情趣。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从中发现女部字当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指出:当代的军事武术一方面要继承古代军旅武艺的精华,另一方面也要吸收国外武技精华,为我所用。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使军事武术成为展现我军将士风采的一面旗帜,为国防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经济特点如何决定其尚武习性,以及游牧民族的入侵如何促进了中原军事武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重构现代武德内涵的必要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武德的发展也是武术发展的一个写照。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其部分内涵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甚至有些内涵正阻碍着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探讨了重构现代武德内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学校武术百年来的发展热点进行梳理与回顾.指出,近代"尚武"思想和军国民教育思潮,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推动了学校武术的发展;中央国术馆在学校武术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建国初期,学校武术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文革时期的武术发展扭曲畸形,但依然在压制中艰难前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武术加快发展,但是在教学内容和参与学校教育的主动性上还存在不足;新世纪的学校武术,又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与挑战.同时对百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分析研究不足,探寻未来方向,旨在为中国学校武术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历史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国武术产生的原因对武当山武术活动的形成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禹侵伐三苗之战促使了武当山原始部落武术器械和技击技能的发展;宗教祭祀活动的武舞“干戚舞”在促进部落武术发展、普及的同时,更标志着武当山武术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传统武术从原始人类生存需要的产生,到用于战争的军事武术,再到用于民间的表演、竞赛、健身武术的演进历程,这个演进历程就是传统武术技击性的异化过程,是传统武术本身具有的导向性功能所作用的结果。最后文章指出:传统武术技击性的异化成现在的健身性、娱乐性、竞赛性武术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是传统武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所作的导向性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从考古发现、军旅及宫廷武技,古代教育与民间习俗,徒手武技的表现形式,器械武技与流行技法,瑜伽术与武技活动中的精神修炼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印度从上古到近世的武技文化状况,以大量史实反映出印度武技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的视角,寻究明清时代大陆移民台湾对台湾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大陆武术对台湾较有规模的传播始自明代,一直到清未。是三四百年前大陆移民渡海带入台湾,根植于台湾。大陆的军事移民和民间移民对台湾武术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大陆军事武艺和民间武艺对台湾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明朝中叶和明郑时期的军事武艺,对台湾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清代台湾武术的形成和集成发展创造了条件;清朝前期,台湾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各界习武成风,大陆武术各拳种流派在台湾广泛传播中,融合发展;清朝中叶,台湾社会从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建立了以血缘族亲为群体的宗族制度,出现了返乡寻根续宗潮流,台湾武术随着族人返乡寻祖与祖籍地的武术得于交流,大陆武术也从单向传入向两岸相互交流方向发展,台湾武术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南派武术体系;日据时期的台湾武术,在困境中传承缓慢发展。台湾武术是中华传统武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两岸中华传统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8.
唐朝"武科制"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法等,对唐朝“武科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武科”,又称“武举”。创立“武科制”是武则天革新朝政,选拔将帅建立新的军事体育制度的需要,是武则天政权“不惜爵位,以笼四方豪杰自为助”,“务取实才真贤”培植扩大其亲信势力的必然结果。“武科制”创立:为“习武”之人敞开了入仕之门,有助于唐朝社会“尚武”风气的形成和增强全民身体素质;为国家遴选优秀的武术军事体育人才提供方便,提高了将帅军事体育素质;冲破了“贱武右文”的陈腐观念,对唐朝体育的发展,尤其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动与静是中国古代一对重要的哲学命题,动静学说的形成对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试图用现代科学知识对武术运动中的动、静关系进行剖析,阐明动静学说在武术运动中的应用,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