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在梳理近代宁波职业教育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总结出近代宁波职业教育具有普通学堂、职业学校和补习学校等多种类型的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办学门类多样并以商科为主、私人参与职业学校办学和积极注重实践教学等主要特征。简要评述了近代宁波职业教育发展对现代宁波职业教育的启示,即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推进全日制学历教育和非全日制社会培训双轮驱动;吸收近代宁波职业教育围绕工商业发展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推进宁波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继承近代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传统,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借鉴近代实践教学的做法,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关于深度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途径,是职业教育彰显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职业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依据.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指引下,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遵循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普遍发展趋势.在对实践中存在的两种"工学结合"模式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演变天津是我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职业学校起源的地方,伴随着一百多年的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进程,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经历了三个里程碑式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时,多数企业对工学结合没有积极性,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因此,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赋予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是当前职业学校实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府作为激励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策略体系构建的主体,可通过道德激励、法律激励、经济激励、平台搭建等多种手段来指导、引导和规范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行为,达成职业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推进工学结合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31):28-31
建立健全我国工学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应修改完善《职业教育法》,明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提高企业持续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立与教学和就业指导有机联系的工学结合模式运作机制;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和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职业院校必须在合同基础上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影响着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其积极性、持久性及深度如何,在于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本文从分析IT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及角色为切入点,提出了建立激励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不对称,为探索有效的行业参与职业教育模式,分析与借鉴世界三种典型职业教育模式特点。以江苏省为研究范围,以船舶行业为研究实例,分析与探讨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几种常见模式:工学结合、订单式、产学研结合等,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粤风 《职业技术》2007,(3):54-54
2007年,广东将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推进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学校将增加到100所左右,鼓励大中型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办学中,变“招工”为“招生”。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重点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城市和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行业、企业的改革,学校参与相结合的实施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