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阅读能力的提高一直被视为英语教学的着重点。根据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教师从语境角度解读文本意识仍然薄弱。把语境线索运用到高中英语文本的解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成为英语教学十分重要的部分。从语境的角度解读文本,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英语教学中,需融入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创造性思维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其次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引导质疑,培养学生自立探究的精神。同时要利用串联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最后要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以上五种途径使创新教育模式成为教与学的有效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充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使其具备迎接未来挑战的综合能力.创造性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创造活动中或者需要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创见性的思维.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学习语言是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习过程.学习语言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进而达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高中英语写作是英语科目的关键组成部分.英语的写作练习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大量英语语言知识,还可以起到锻炼学生英语思维的作用.写作是把已学知识合理表达出来的一种途径,也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能力的指标.英语写作对学生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对写作主题进行严格选择,然后结合逻辑表达以及语义表述等方式进行书面写作.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英语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不断对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改变以往写作教学的方式,使用多种有效训练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一项至为重要的任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以最终形成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杨金华 《阅读》2013,(12):21-23
重新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受小学生词汇量的限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还为时过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离我们的英语教学远吗?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关注学生思维能  相似文献   

7.
<正>复杂情境与高阶思维,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两个关键词。如果说复杂情境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场域",高阶思维则是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场域的"机制"和"结晶"。说"结晶",指向成果,是高阶思维的名词形式;说"机制",指向过程,是高阶思维的动词形式,也就是说,是其自身造就和成就了它自身。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和认知能力。人们通常将布卢姆认知目标的记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前  相似文献   

8.
韩雪源 《阅读》2023,(95):14-15
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发展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话、创设生活情境、开展群文阅读等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受认知诗学理论的影响,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和学习效果。认知诗学语境下的概念型教学法除了关注英汉对比意识在学生思维中的养成,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将更多地聚焦于以概念为中心的单元主题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内化。概念型教学法的五个教学步骤,即解释、物化、交际活动、言语化、内化,可以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前景化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能力对于语言能力的掌握、交际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隐喻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隐喻理论为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语言的隐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隐喻思维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区别英汉隐喻意义的文化内涵的异同,以利于对英汉两种文化的掌握,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沟通的障碍。利用隐喻来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