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为例,系统分析了"撤点并校"对西部偏远山区义务教育的影响和带来的突出问题,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向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平优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与人口空间转移相协调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甘肃省静宁县威戎镇为例,系统分析了"撤点并校"对西部偏远山区义务教育的影响和带来的突出问题,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向和义务教育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布局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邬志辉 《辽宁教育》2013,(2X):17-18
<正>2012年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适应城镇化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然而,在社会转轨、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诸多布局调整困惑,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方向是什么?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否就是农村教育的城镇化?怎么理解就近入学?农村  相似文献   

4.
【摘要】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均衡与否,是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以甘肃和四川两省为样本调查发现,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因经费投入渠道单一、举债办学、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生均校舍面积、生活用房、办公用房、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运动场地等物力资源投入仍然不足,地区和校际差异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继续加大西部农村教育投入政策倾斜,拓宽融资渠道,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制定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法规,加强教育资源投入和使用的监管和督评,以促进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投入。【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物力资源;教育均衡【中图分类号】G4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536(2013)10—0039—05  相似文献   

5.
学校布局调整撤并了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的中小学校,使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以促进农村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虽然布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偏远农村地区教育公平的实施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偏远农村地区学校布局调整要因地制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还要兼顾教育公平,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变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我国先后经历三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学生上学的距离变远、费用增加、教师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必须科学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大投入向农村中小学倾斜、恢复必要的教学点等满足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盼需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优质教育均等化服务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7.
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主要有生源数量不断减少、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农民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等.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建议有同步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同步保障城乡学生安全、同时加大城乡教育投入、同步提升城乡教育质量以及合理处置闲置教育资源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农村学龄人口不断向城镇流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城挤乡空"的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严重影响着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这一问题的出现是人口流动、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等多重因素叠加所致.优化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应在精准把握"城镇化发展趋势和乡村振兴战略"二维的基础上,遵循"优质均衡"的基本原则,以"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口结构的变动,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笔者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城乡教育规模均衡化;应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实现城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化;应规范管理,交流轮岗,实现城乡师资队伍均衡化。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转型需要主动结合城镇化进程进行通盘考虑。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指导农村义务教育转型的出发点,城乡教育制度一体化是农村义务教育转型的途径。农村义务教育要以此为依据,在功能定位、价值选择和发展思路上进行全面调整。在具体操作层面,科学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优化配置农村教师资源、完善师资保障机制和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技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农村义务教育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达到布局调整的目的,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等分析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城镇化的推进作用,得出的结论认为优质的教育是吸引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影响了我国农村人口的迁移。基于此现状,提出了以乡镇中心学校的发展促进新城和卫星城镇的发展,促使城镇化布局的优化;充分发挥乡镇优质学校对边远和薄弱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能力;落实城乡儿童就学权利和就学机会的均衡化,提升农村人口转移的意愿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化调整学校布局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从实求知的视角,当前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存在不均衡和依靠单一因素来作决策的问题。要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真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政府要坚持从实求知,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对学校布局调整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构建农村树型学校结构,满足农村学生就近入学与享受高水平教学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适应城镇化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然而,在社会转轨、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诸多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队伍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学龄人口和教师供求关系变化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课题。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城镇化、工业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学校和教学点持续减少,各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布局调整。布局调整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师配置、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但同时出现了学生上学远、路途不安全、寄宿制学校条件跟不上、农村群众负担加重等问题。下一步,应把农村学生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作为优先领域,下大力气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改善寄宿制学校条件,提高农村教师水平,保障农村学生上学交通安全,促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人口流动、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布局调整等社会现实对农村中小学生心理产生巨大影响,时代赋予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发展使命。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效果欠佳、师资力量薄弱、资源配置失衡以及支持体系缺位、媒体导向模糊等困境。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包括:城乡对话,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区域协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多元互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最近10年以来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回顾了10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宏观教育政策,分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背景、起源、进展和实施情况,探讨在新形势下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趋势,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自然出生率的下降,农村人口在逐年减少,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普遍出现了生源不足的现象。国家启动实施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对于改善农村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贫困农村地区学龄儿童较好地完成义务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2011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广西来宾市忻城县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赴12所小学、初中和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20.
<正>一、"撤点并校"的背景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被称为"撤点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撤点并校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促进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但是,撤点并校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此政策在实施10年之后,被国务院紧急叫停。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行为,办好村小学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