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宁是北宋末年临济宗著名禅僧,他的禅法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了现实世界本原之相的"实际"理论,认为现实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自然而无为、清净而不染、浑融而莫辨的完全原初的真实的世界;二是在"实际"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示了达于实相之理的"慈悲"精神,指出了通向世界绵密处生命真实性所在的根本途径与方法,在中外禅宗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安部公房(1924—199])是日本当代著名文学家、战后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创作,大胆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巧妙运用离奇的寓意手法,溶哲学意识与艺术思考于一炉,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孤独状况、悲观绝望的情绪和“异化”现象,为战后日本文学增添了清新、奇异的色彩,“对日本现实产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3.
张理 《职大学报》2009,(1):52-54
在写实油画体系的"光、影"探索方面,伦勃朗站在了绘画艺术的颠峰上,摘取了艺术最灿烂的"光"之桂冠.画家心中洋溢着从自然之中发掘出来的美感,以及对人类生命的自我关注,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无疑是17世纪荷兰艺术蜀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法律是一个历史概念。本文试图从规则的角度对原初的法律精神进行考察。在人类精神还没有分化的时候,"德""得"相通的"习惯"原则——正义——影响着法律的精神,法律或成例就是正义的一种衍生物。从遵守规则自然之道的神圣性到财产的增长和有意识地把遵守规则纳入人的视野,原初法律精神的正义性将出现某种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自然的再现——谈郁达夫代表作《沉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试图"用一种新的眼光去剖析人的生命和性格中包孕的情欲问题"。正如他自己说的:"大凡艺术品,都是自然的再现。把捉自然,将自然再现出来,是艺术家的本分。把捉得牢,再现的切,将天真赤裸裸的提示到我们的五官前头来的,便是最好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6.
村上春树的作品与日本文学关系密切,被誉为日本八十年代的文学旗手。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摆脱了当时日本学界一味沉重的二战话题,风格轻盈新奇,符合时代的潮流,又被称为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其作品无论是在中国、日本,还是在整个东西方世界都吸引了无数学者的关注,这些都足以说明他是个炙手可热的作家。从长期以来的文献整理中不难发现很多学者还是从全球化的视角去研究其文学价值的,但是作为日本文化氛围中成长的村上春树来说,探索其文化价值还是离不开对于日本文学历史发展脉络的研究。本文将抛开既往的论述视角,通过梳理村上春树对日本文学的认识和理解,简要地谈论村上春树作品的特点,并阐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其与日本现代文学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7.
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是一个造诣颇深的理学家,理学的观照方式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物吾与也"的影响下,他的"诚斋体"诗广泛运用拟人手法,建构了一个具有生命灵性、知觉情感的自然世界;"格物穷理"的观照方式则住他于具体细微的意象中揭示自然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妙,诗中充满了无限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是他的生命过程的完满展现。在现实丰富变化和对己性的认识中,通过"悟"实现对"空"与"色"的超脱,以佛禅的"静"与自然生活的"静"相互观照,实现禅与诗和现实,自然和人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从1950至1975年的短短25年间完成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的过程,主要归功于日本的农民职业教育。在分析日本农民职业教育的特点及经验的基础上转变思维观念,加大政策扶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和终身教育,推行"产学研"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发展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儒、道、佛各自的精神实质就是"克己复礼为仁"、"有余为害者"、"凡夫即佛"。在功用方面儒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最合适,道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身体的关系最合适,佛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心灵的关系最合适,它们分别协调社会关系、自然关系和心理关系。  相似文献   

11.
老子与海德格尔的精神实质确有相通之处,这主要体现在向本源的溯求、让成其所是以及对"自然"和"神圣"的敬畏三个方面,这是基于两者相反相成、一体两面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求真理想而产生的对话.但面对生存的困境,他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对于生命,老子主张"贵身不贵生",海氏主张"向死而生";对于技巧,老子主张"绝巧弃利",海氏主张"泰然任之";对于时代的困乏,老子主张"复归婴儿",海氏主张"置身深渊".从中可以看出,老子与海氏的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互释.  相似文献   

12.
《在路上》是"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被称为"垮掉一代"的圣经. 小说以萨尔的视角记叙了他和朋友的西部旅行,表达了年轻人对战后美国社会的不满,对自由和本真的追求.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通过比较分析其中东部与西部自然以及不同的女性形象,揭示其中蕴含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3.
孙犁文笔自然明净而自成一派,被誉为"荷花淀派",其创作风格影响了一代人,在他晚年——77年以后,虽历经十年养病,又十年文革,仍抒怀人生、感念自然,风格更趋于沉静淡定,极具独特的艺术魅力,散文"耕堂劫后十种"诸集展现于世,夹叙夹议之中,读文史、思人生,或叹或谑,启人心智。梳理其后期的散文,很多都体现了他"自然"的美学观:尊重自然生命、崇尚澹然无极、追寻和谐美的"极致"。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日本不满足于既得利益,继续寻求对外扩张.随着广田弘毅内阁组阁,日本实行军部独裁统治,日本陆军主张"北进"战略,制定了"北边振兴计划".在该项计划中,将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牡丹江、佳木斯、齐齐哈尔及哈尔滨等地,作为施策基地,设置军事工程,对苏联准备作战."北边振兴计划"与"北边"城镇的兴起和衰落有着莫大的关系.如"北边振兴计划"与"北边"城镇兴起、衰落之间的关系,以及该计划下东北北部及东部地区的城镇当时的发展状态、战后能否转型重建等尚存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史铁生以一种被他称之为"宗教精神"的信仰来直面"生命盼偶然"和"苦难的无常",认为只有通过生命精彩过程的创造才能带来生命的超越和灵魂的救赎.他的宗教精神超越了佛教的虚无灭欲,超越了基督教中神对人的拯救,找到了用爱的力量来完成人类灵魂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6.
无赖派文学兴起于二战后的日本文坛,以反叛传统、追求人性自由为特点,对于战后徘徊在虚无与无望中的青年产生巨大影响。太宰治是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该派的文学思想特点。《御伽草纸》这部翻案小说则是太宰治创作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亮色,与他作品中代表性的“灰色”相比,《御伽草纸》反映了太宰治在战时和战后两个时代分水岭时期对于人性和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寻求的是农作物的自然性与文化性的统一.农业作为人类对自然直接对话的活动,生命性是农业景观的重要特点.农业生产是一种培育生命的事业.农业劳动在人类的一切实用性的肢体活动中具有最多的艺术性.农业景观作为自然与人工共创的景观,体现出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而在审美中,则是自然美、人工美统一.在某种意义上,农业景观是一种大地艺术.  相似文献   

18.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日本是一个海洋依存度很高的国家。基于这一地缘特点,战后日本提出了海洋国家的战略构想,日本学术界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随着国际形势变化,日本的海洋国家战略构想由过去的"通商国家论",转向了对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的争夺,并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生命共同体"是将由山水林田湖草组成的"生物共同体"和由人类组成的"社会共同体"连接起来,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绿色消费观作为生命共同体视域下消费观的一次生态转型,既是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的现实要求,也是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为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生命共同体思想觉悟、养成生命共同体思维方式、增强生命共同体情感归属、树立生命共同体责任意识,应当优化社会绿色消费氛围,形成家庭绿色消费合力,发挥高校绿色消费引领,最终将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念落实到自觉行动上。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一生坚持的对自己"乡下人"身份的强调,应该是作家本人理性的自我认知."乡下人"对于沈从文,代表的不是现实的社会身份,而是对自我存在本质和精神真实的把握."乡下人"视角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启蒙文学的异质特色.在他的湘西世界中,着力表现的是乡下人自然强健的生命活力和自由自在的生命精神,是"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境界.凭借"乡下人"的文化立场和生命体验,沈从文的都市题材作品关注的是都市人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是现代文明进程中人性异化的反思,而对生命本体的关注使沈从文的作品具有了厚重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