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企业文化视角下班级文化的思考和构建,探索如何将企业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融入并内化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以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对企业文化具有高度认同感的人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极大丰富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理解,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将优秀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引入班级管理,能够培养中职学生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为今后迅速适应职场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产业文化育人视野下,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大力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力宣传弘扬校园模范典型;让学生多进企业感悟企业行为文化;将优秀企业文化引进校园;让学生行为深深地打上学校个性文化的烙印,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既有职业知识技能又有符合当代产业体系所需要的文化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对于班级而言,文化的建设以及文化的体现很大程度上集中展现了班集体独特的风格以及精神风貌,是班集体的内涵与灵魂所在。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在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氛围下,有关人格的塑造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势必会更加的有效。为此,本文以中职阶段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研究对象,以公民教育视野作为着眼点,探讨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与方法,希望能够达到进一步提高中职班级文化建设质量与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匡芳 《成才之路》2022,(8):24-26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符合现代企业需求.作为湖南高职院校,应以湖南本土地域文化——湖湘文化为基础,建设人文素养课程,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为当地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人才.文章以湖南高职院校为例,对湖湘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课程的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如何实现长久有效的合作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难点。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各大企业所需要的专门型人才。出于这种需要,高职院校在教育中应重视企业文化,将其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本文将从高职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现阶段现状、融合的意义与途径几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美化教室、温馨布置寝室、提炼班级精神符号等文化活动,营造优秀的班级文化,以传递正能量;提高班级凝聚力,有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职业学校以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帮助学生在校阶段了解企业基本要求、掌握员工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打造与就业"零距离"的准员工是职业学校的任务。通过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就业文化深入班级文化的模式,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和班级文化,是实现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任务的奠基石与助力器。  相似文献   

9.
职业文化素养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素质之一。职业院校文化建设阵地在校园,而源头在企业,引来企业组织文化源头活水,职业院校必须积极主动与企业组织对接融合,在移植整合建构中实现升华。对接行业岗位,培养职业精神;推进深度合作,融入企业文化;重视职业理想,培育职业人格;关注技术伦理,维护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各大院校的建设和兴起,增加了毕业学生就业竞争。中职学校作为国内职业教育的培训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初中毕业生,大部分学生未来职业就业和发展均面临社会的激烈竞争。并且,中职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对专业能力的提升过度重视,忽略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及班级文化的建设,这显著增加了中职学生就业难度,降低其在职场工作能力。工匠精神是个体精神体现,是从业者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及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其对个体职业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职业素养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及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旨在提升中职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发挥个人能力,在行业发展中贡献自身力量。本文对中职学校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概述,重点讨论并分析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和班级建设的意义、必要性及途径,旨在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为规划职业提供精神指导。  相似文献   

11.
陶梅华 《成才之路》2014,(19):88-88
正企业是职业学校教育服务的需求主体,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否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校企文化对接不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接受岗位技能的培训,还应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现代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怎么学习与实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学生在受到企业文化熏陶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养。本文从外贸专业的班级管理和专业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中的高层次精神体现,是从业者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最高追求。中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人的专业性教育机构,把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十分重要。本文简要概述工匠精神在中职院校的内涵,着重分析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策略,旨在帮助中职学校的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并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精神指导。  相似文献   

13.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而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合到班级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班级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活动文化。下面,我围绕一年来以“确立一个主题,凝练一种精神,拟定一句口号,设计一个班徽,建立一个机制,创设一种氛围”为要点的实践,就如何做好核心素养下班级主题文化建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行企校"文化融合尤为重要。高职校园文化只有科学地吸收借鉴行业、企业优秀文化,才能造就独特的高职校园人才,发挥教书育人、文化先行的作用,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因此,需要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日积月累熏陶,使高职文化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培养职业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班级文化的建设,旨在通过良好文化风气的形成来构建一个良好的育人气氛,从而为一个班级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班级文化的建设对于中职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等多方面素质的提升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院校班级的文化建设开始被高度重视,并且成为中职教育者所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中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内涵,阐述了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立足于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对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郭晓香 《成才之路》2012,(22):20-21
中职学校是培养适应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中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少部分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外,多数是直接就业于企业。为了使学生成为下得去、能上手、留得住的企业人才,学校文化建设中势必要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这种融入必须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能够体现出来,并形成具有自身特性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职班级职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化教育是中职教育的基本方向。职业化包含职业化人文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部分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化人文素养。中职班级职业化管理是提高中职学生职业化能力的有效途径:班级文化建设体现职业化人文素养,班级日常管理强调职业化行为规范,开展班级活动提高职业化技能。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获得英语知识技能,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文章从基于核心素养开发英语课程、基于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等方面,对中职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素养是指学生了解、认同、适应并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职业素养。培养中职生的企业文化素养,是整体构建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也是培养就业创业能力的需要。职业学校应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并加强企业文化课的教育和实习实训,从而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一、企业对人才的诉求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包括一线优秀技术工人、技师型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开发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等,这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魅力所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十分严格,对于职业教育,企业除了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更关心学生的工业文化素养,企业普遍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