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电视节目内容的信息量也大大提升。目前各类型综艺也在我国遍地开花,以真人秀为例,其源点就是2004年的《超级女声》,随后此类真人选秀节目就成为电视中最被人喜爱的节目类型之一,我国的综艺类节目也随即进入到黄金时代。2020年,电视综艺节目经历了传统媒体到网络平台的转变,类型和展现形式发生了多元的变化,尤其是年初的《青春有你2》以及年末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女团选秀,作为综艺类节目的全新模式开创了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新风潮。本文将以《青春有你2》(以下简称《青你2》)和《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姐姐》),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为例,分析其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和手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我国综艺节目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乘风破浪的姐姐》和《披荆斩棘的哥哥》是芒果TV推出的明星真人选秀节目,节目选取年龄在30+的已出道女艺人与男艺人作为参赛嘉宾.两个节目使用了三种叙事策略:视觉奇观叙事、成长叙事、消费叙事,但在性别叙事、场景叙事的呈现策略上两个节目具有差异,这影响了节目的话语表达.文章通过对两个节目叙事的对比分析与反思,旨在为影视节目...  相似文献   

3.
张茜  贺雪飞 《东南传播》2021,(8):136-137
在泛娱乐背景下,芒果TV凭借其强大的粉丝号召力及综艺节目的 制作能力,运用多维度的新媒体形式,成功打造出全新的综艺节目——《朋友请听好》.《朋友请听好》立足"声音互动直播"加"真人秀"的全新综艺形式,将广播节目搬上荧幕,创新真人秀节目的 呈现方式,体现了芒果TV在综艺制作上对内容和形式的积极探索,也实现了"治愈"观众的节目主旨.  相似文献   

4.
2016年12月4日湖南卫视王牌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确定更名为《歌手》,在节目的内容制作方面,无论是在淘汰赛制、节目舞美还是真人秀环节都有所创新,邀请嘉宾的标准也由之前的"立足华语乐坛,放眼全亚洲"拓宽到世界范围,作为一档从面向国内成功转型为全球传播的综艺节目,《歌手》为综艺节目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分析《歌手》的主体定位、传播特点,进而探究综艺节目的传播创新策略,并为我国优质文化产品走出国门,促进世界文化的共融共通提供些许实操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倩  周兰 《传媒》2018,(5):67-68
网络综艺节目是指依托网络自制节目内容并且具备直播能力的纯网络综艺节目类型.在2016年,网络综艺节目得到了爆发式增长,根据《2016年腾讯娱乐白皮书》显示,芒果TV自制的《完美假期2》《2016超级女声》,腾讯视频自制的《看你往哪跑》《饭局的诱惑》,以及爱奇艺自制的《晚安朋友圈》《十三亿分贝》等节目的播放量均过亿.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综艺节目在继承传统综艺节目真实性和实时性优势的基础上,还拥有良好的体验感和互动性,已经基本上做到了以用户为中心.但是,当前的网络综艺节目也呈现出娱乐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影响了网络综艺节目的生态,不利于节目的进一步发展,这需要制作方、播放平台方和相关监管部门共同合力,推动治理网络综艺节目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青春有你2》,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网络的各个平台持续占据热点榜首.选秀类综艺节目对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从《超级女声》的个人选秀到《创造101》的女团出道,掀起了一阵选秀浪潮.《青春有你2》是由爱奇艺打造的女团选秀节目,在2020年上线之后,热议不断,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本文将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出发,探析节目如何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及对未来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思考,旨在为今后的节目创作提供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19日,《光明日报》专题报道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节目,认为这档节目做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了主流价值和传播效果的完美结合,是新闻媒体"走转改"在综艺节目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8.
林子涵  康丽雯 《传媒》2021,(1):88-90
经过2015年到2018年的过渡,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在我国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破茧成蝶".《创造101》这档节目让"发起人""明星导师团队""全民制作人"等词汇走进了观众们的视线中,也为偶像养成类综艺开辟出了新道路.综艺节目的传播不能脱离文化载体,而《创造101》能够获得极高的关注度、点击率,甚至久居话题榜榜首,其背后是对传播仪式观的正确升华,是对偶像培养方式的创新,也是对大众心理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9.
王施施 《东南传播》2021,(3):133-137
2020年夏天,真人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引爆全民狂欢,其对"30+"女性的关注填补了中年女性在媒介形象建构中的空白,所呈现的多元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会对女性身份的刻板成见.然而,在深入剖析节目对"姐姐"这一媒介形象的呈现与建构以及节目背后各方权力关系的博弈后发现,在资本逻辑主导的父权社会中,该节目遵循着一般明星真人秀制作的话语秩序,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仍建立在男性审美的话语体系内.实际上,节目乘着女性主义的东风,复刻时兴的女团选秀模式,其光鲜的女性主义外套下是资本建造的文化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朱芷瑶 《新闻前哨》2023,(10):57-59
本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视频微博评论区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该条微博评论区评论文本数据,基于LDA主题模型和词频分析法对微博用户的评论文本特征进行挖掘,意图探索微博用户关注焦点和情感倾向。分析结果显示受众对《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表达喜爱、回忆青春等方面,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唱跳节目触发了受众的集体记忆,引发了一场以回忆青春为主题的媒介狂欢。  相似文献   

11.
郭小雪 《东南传播》2021,(6):132-134
在融媒体环境的当下,媒介融合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运用在电视综艺节目中逐渐凸显,节目创新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芒果TV制作的综艺节目《朋友请听好》融合了"广播+真人秀+网络"的媒介形式,在形式上进行新旧媒介融合,破局综艺困境;在内容上巧用互联网思维,唤起用户情感共鸣;在制作上节目成员多元化,内容注重人文关怀.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迭代融合中,该节目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与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12.
朱雯熙 《传媒》2021,(11):62-64
文化综艺类节目是近年来电视节目领域兴起的热门类型,独特的节目形态、深厚的人文价值以及丰富的交互体验使其广受年轻观众的喜爱.《一堂好课》作为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将教学仪式与节目制作相结合,将录制场地从电视台扩展至露天课堂.节目邀请了12位"学科领路人"为当代青年学子答疑解惑、启迪心灵,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沉浸式传播、综艺节目价值以及复合传播力三个方面对节目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文化综艺节目的融合创新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韩流"文化席卷之势愈发猛烈,韩国SBS电视台的综艺节目《Running Man》便是其中之一。《Running Man》值得探讨的原因主要在于它是典型但又不落俗套的综艺节目,并且国内的一些综艺节目也在多处细节上参考了其设置。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于国内的综艺节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将着重从"创新主持群与嘉宾设定"、"独特的节目元素设计"、"精彩刺激的悬念设置"以及"巧妙的文化传播功能"四个方面来解析该节目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综艺节目是当下广播电视节目当中的主力军,其中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被誉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本文选取了当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分别从口语传播的主体、口语传播的内容、口语传播的形式等几个角度进行研究,以此折射出文化类综艺节目当中口语传播效果的基本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21年,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推出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依托中国优秀文化经典的核心要义,通过沉浸式的场景传播迅速出圈,获得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传播带来了新气象.文章以该节目为例,以场景传播的视角解读其现象级传播背后的理论逻辑,以期为促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传播和丰富中国优...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中国好声音》成功引进国外综艺节目,赢得了巨大的利益和名誉。2013年各卫视台一窝蜂似地将目光投向了国外一些优秀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中国星跳跃》、《爸爸去哪儿》等一批从国外引进的综艺节目应运而生,一时火热荧屏,2013年被业界称为引进国外综艺节目的"井喷年"。中国电视自开播后,电视节目的模式从最初的"山寨"到如今引进国外节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种"拿来主义"风行的潮流也有令人担忧之处,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近日,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大风车》执行制片人鞠萍姐姐推出她第一部家庭教育作品《成长也可以没有烦恼——鞠萍姐姐和陈群博士对话家庭教育》。据悉,这本由安徽少儿出版社策划推出的家庭教育力作,是该社重点打造的名家教育金牌书系的核心产品之一,同时也是鞠萍姐姐首部家庭教育作品。在这本书中,鞠萍姐姐根据她担任少儿节目主持人以来收到的数以万计的观众来信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综艺节目开始在国内发展起来。从《正大综艺》的全民参与到《快乐大本营》的全民游戏,再到《非诚勿扰》的全民相亲,综艺节目的属性发展由最初的单一娱乐性发展到社会服务性,综艺节目的节目形式由单一到多项,综艺节目的节目样态由单一到多元。基于此,通过对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节目定位、节目内容及节目主持人三方面进行研究,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阐述其如何体现节目的多元素融合,进而得出当今综艺节目的多元素融合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9.
索菲  邹振宇 《东南传播》2018,(6):140-142
伴随着腾讯视频、优酷视频、芒果TV等流媒体视频网站的高速发展,各大视频网站在扩充自身功能的同时也在寻求内容的探索和开发.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近年来异军突起,用天马行空的创意和风格构建原创综艺节目生态圈,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视角出发,以《火星情报局》为代表的网络综艺节目所蕴含的传播学要素和狂欢因子,为用户构建了一个具有全民性、仪式性、颠覆性的狂欢场域,使节目形态与节目传播相得益彰,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传媒行业快速兴起,娱乐产业日渐丰富,综艺节目的数量飞速增加,在这些节目中,《王牌对王牌》节目脱颖而出,成为综艺节目中的佼佼者。本文致力于对《王牌对王牌》节目的研究,探析综艺节目该如何寻找创新发展之路。本文以《王牌对王牌》为具体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王牌对王牌》节目创新的背景,其次剖析了《王牌对王牌》节目在传播内容、游戏环节、叙事方面进行的创新。最后得出结论,未来综艺节目发展要打造品牌文化、宣扬真善美的理念、以受众为本位、注重与受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