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礼仪是道德品质的集中表现,礼仪教育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的基础。一、礼仪与道德的关联字典上的意思,"礼"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它是每个人所必须共同遵守的礼节。《礼记》中说:"礼也者,理也。""礼也者,理之  相似文献   

2.
礼仪教育的地位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邦"和"道德国度"之称。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历史上乃至现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礼仪所具有的道德意蕴,更是现代人所应该具有的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校礼仪教育中的德育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与道德密切相关。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但我们现在的许多高校学生只“知书”而不能“达礼”者多。所以,礼仪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是要以重视加强礼仪教育为起点,深入挖掘礼仪教育中的德育内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个人修养准则,从而为将来成为高尚道德的实践者、示范者、传播者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4.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其本质是治人之道.在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交际艺术的礼仪日益受到重视,秘书处于枢纽地位,其礼仪修养应从自身的礼仪、与领导相处礼仪、接待礼仪和社交礼仪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修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求职礼仪事实上是每个人在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由里到外的一种涵养素质,外表的礼仪是对招聘单位和招聘人员最起码的尊重,而内在的礼仪更是每个人所必备的修养.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然而现今我国职校生的礼仪教育却存在着明显的缺失,职校生的文明修养和文明行为的欠缺令人担忧。笔者分析了引起职校生礼仪失范的原因,对加强职校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教师礼仪的内涵是为人师表,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和礼仪素质更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分析部分高校教师礼仪缺失的现象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教师应该注重的日常礼仪修养.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 完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教书育人》2011,(15):46-47
一礼仪与道德的内在联系所谓"礼",是指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遵守的礼节。所谓"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因此"礼仪"的概念,可以解释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礼节仪式。道德是指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9.
姚军强 《甘肃教育》2014,(22):97-97
正礼仪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人伦关系、伦理价值,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秩序。其本质就是要指导个人通过不断的修身、反省、自律来实现理想的道德人格。礼仪文化是具体的行为规范,有其自身的制度仪式和文化特色。下面笔者结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谈一点简单的认识。一、动作行为林黛玉初进贾府,她的说话、举止都十分符合古代的一个未出过远门的闺秀所为。林黛玉常听得母  相似文献   

10.
报关属国际服务业的一种。从事服务业的人要懂礼仪,态度温和友善,完成工作,才能留住客户,让客户满意,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益.报关专业学生要以个人弄乙仪为支点、以职业礼仪为基础、以国际礼仪为辅助,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礼仪修养的培养,以便将来毕业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促进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礼仪道德是由意识、行为和习惯所形成的系统.礼仪意识是人们对礼仪的认识及有关礼仪的思想观念;礼仪行为是表现礼仪观念的个体的、群体的和社会的行为;礼仪习惯是在礼仪意识的沉淀和行为的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秩序.三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礼仪从观念到行为,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从一时到永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中职学校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是新时期加强学校德育的重要切入口。中职学校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礼仪不仅铸就了中华民族"文明古国"的称号,同时也赋予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文化一直在传承和发扬,其在现代公务员礼仪修养中仍具有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让孩子从小养成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好习惯,在农村幼儿园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加强教师礼仪教育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良好的礼仪修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当前我国教师礼仪修养和礼仪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环境,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6.
朱昕 《陕西教育》2009,(5):115-116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一体化;人们越来越关注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问题.礼仪是"发乎内形于外"的肢体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因素.对于礼仪中的一重要因素服饰礼仪来说,它是人际交往过程中为表示相互尊重与友好,达到交往和谐而体现在服饰上的一种行为规范.本文着重阐述了着装中的特殊人群--教师,在服饰礼仪方面应该注意的几点原则,以及教师正确合理的应用服饰礼仪在社会中所起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勇俊 《考试周刊》2011,(86):207-207
礼仪代表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思想修养、交际能力等.是个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对中职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技术知识的提升,而且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而礼仪教育便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礼仪教育对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优雅的举止和健全的人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开展大学生礼仪指导与训练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开展大学生礼仪指导与训练教学,强化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加强了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促进学生礼仪知识的学用并重,知行合一,多训练模块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成功,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会  乔石 《华章》2012,(21)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对中国人民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华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礼仪教育程度以及礼仪修养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在世界的形象以及中国日后的发展,因此严格全面的礼仪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教育体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但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生长,同时也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了一份力,同时有帮助大学生提高了自身修养,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就需要学校积极邀请相关专业的老师为学社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要从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逐步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体现了通识教育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及其德育功能,大学生礼仪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通识教育为大学生礼仪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新视野,通识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礼仪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识教育即将成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与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